这是一张三十年前的旧照片,记录的是1976年初我们公社知青代表参加全县知青积代会的情景。尽管照片已经发黄,照片上的知青伙伴们也早已天南地北,但那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能够参加这样会议的知青说明自己在农村接受再教育得到了社队的初步肯定。在这张照片中,来自我们组的仅有正副组长三人。蚂蚁我(后排最右角)当时担任副组长,另外还有副组长王建霞(前二排左一,被本人拉错手的那位)和正组长刘爱玲(前二排左二)两位姑娘。
需要特别介绍的是前二排右数第四位的那位女青年,是一位青岛老知青,我们下乡时她已经在那里待了好多年,应该是“老三届”的,在村里担任“赤脚医生”。她嫁给了一位农村青年(当时是村民兵连长),而且有了一个孩子(前排抱玩具的那位),是我们县知青“扎根农村”的典型代表。
前排最右边这位老人是我们村派到知青组的贫农代表张明林,张大爷,是一位非常纯朴能干的农村老党员,跟我关系非常好,他的儿媳妇就是那位要把村里的“小芳”介绍给蚂蚁本人的女裁缝。
后排左二那位男知青跟我高中同班,他任班长我是团支书。就工后他曾任一建筑公司的党支书,没想到到前几年企业倒闭,“支书”也失业了。目前他自己开了一家小企业,顽强地奋斗着,农村锻炼或许是老知青们敢于面对生活挑战的财富。
第二排和第三排右数第三位的男知青小董和女知青小万,他俩的父亲都是老红军,走过了枪林弹雨,退休后在我们家乡疗养,偶尔出来做做“革命传统报告”。二位的家庭地位虽然特殊,也如其他人一样下乡接受“再教育”。那时候的党员干部还没有今天这样特殊和腐 败,越是高干家庭的子女下乡后表现越好,为得是不给老子丢脸。以我们组为例,那两位女组长的父亲都是局级干部,担任地委书记,专员,部局级以上职位的子女在我们组有十几位,他们都和跟其他知青一样参加劳动,没有特别照顾。
看过电视剧《血色浪漫》的人一定以为知青生活很浪漫,男女知青整天卿卿我我,乱搞三角,实际情况不是那样的。鉴于当时的环境和政治压力,知青们都很“本份”,拉拉手都脸红,更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么多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男女青年整天生活和劳动在一起,我们组三十几位,全公社200多位,就是碰不出火花来。这张照片上的知青中后来只成功了一对,还是各自工作后托人介绍的。我们组的那位女组长嫁给了后排左边数第三位大学毕业后留省城工作的男知青。据悉他们两位婚后很幸福,如今已经退休,颐养天年呢。
农村生活艰苦,也锻炼人。我的一位初中同学姓李,家境十分贫寒。结交了一帮好汉,整天调皮捣蛋,考试总是零分。混完了初中后没上高中(作为班干部的我,还曾专门登门去动员他上高中),干了两年临时工后也下了乡,跟我在一个公社,在辛兴大队下乡。没想到他“浪子回头”,下乡后干的很好,深得农村社员们好评,也被评为那年的先进知青(后排右四)。后来,他就工去了一家集体企业,工作非常出色,我大学毕业那年他已经是那家工厂的负责人之一了。
知青啊,知青,一个特殊时代形成的特殊群体。曾经作为它的一员,是值得毕生回味的。
原作于 11/26/2008 多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