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冬至这一天,
不论贫富,
饺子是一家必不可少的美食,
俗话说:
冬至不端饺子碗,
冻掉耳朵没人管。
据说这种习俗,
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他的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
访病施药,
大堂行医,
其返乡时,
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
饥寒交迫,
不少人耳朵都冻掉了,
便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
支起大锅,
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
煮熟的“娇耳”分给来求药的人,
人们吃了由肉汤药物做成的“娇耳”,
浑身暖和,
两耳发热,
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人们学着“娇耳”的样子,
包成食物,
也就是后来的饺子。
今年的冬至,
我也包了“娇耳”欧,
朋友圈有人留言,
说真的很像冻伤的耳朵
面皮材料:
- 紫薯2只
- 面粉3杯
- 水适量
馅料:
- 肉糜
- 韭菜
- 生抽
- 老抽
- 料酒
- 鸡蛋1只
- 香油
- 食用油
- 盐
- 糖
装饰材料:
- 青豆若干
做法:
- 将紫薯切成小块,加少量水,放入扎汁机中,过滤紫薯水待用。
- 取一半的面粉,加入紫薯水活成像耳垂一样软硬的紫色面团。
- 取另一半面粉,加清水,活成同样软硬的白色面团。
- 盖上保鲜膜饧至少半小时。
- 同时准备饺子馅。
- 将肉糜中少量多次的加入清水或高汤,用筷子朝一个方向不停的搅直至上劲。
- 打入一颗鸡蛋继续搅拌均匀。
- 加入调味料,根据自己的口味增减。
- 将韭菜洗净后控干水分,切碎后拌入肉馅中。
- 搅拌均匀后饺子馅就做好了。
- 取一块紫色面团和白色面团。
- 紫色面团和白色面团分别撮成长条状,捏合后撮匀。
- 然后均匀分成大小合适的小剂子。
- 擀成圆形,中间放入馅料。
- 先分别将两个对角向中间捏紧,成四方形。
- 再取相对的两个角向中间捏紧。
- 中间的两个洞里塞入两颗青豆。
- 另两个相对的边用手撮出皱褶。
- 好看的饺子就做好了。
- 将紫色面团擀成长条面片。
- 白色面团撮成长条状。
- 用紫色面片包住白色面条,撮匀。
- 然后均匀分成大小合适的小剂子。
- 擀成圆形,中间放入馅料。
- 然后用手捏紧。
- 传统的饺子就好了。
- 锅里放足量的清水,水开后加少许盐和食用油。
- 下入饺子煮开后点凉水,重复三次至饺子浮起捞出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