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1月2日电/在面对中国时,以邻为壑的策略是不可持续的。美国的目标不应该是“让中国出局”,而应该是成为更有活力的、最好的自己。
美国《国会山日报》2018年12月30日载文《美国不能以“让中国出局”的态度对待中国》,文章说,美国与中国的贸易谈判定于2019年1月举行。美国外交政策圈内有一种日益增强的共识,即美国正在与中国展开长期的、日益激烈的战略竞争。
但有一点却不那么清楚,即美国应该寻求幷能够与这个东山再起的竞争对手建立怎样的最终关系?造成这种不确定性的原因之一是,很难确定应该将中国置于从盟友到对手这个连续统一体的什么位置。
2017年,中美贸易额达到6350亿美元,复杂的全球供应链网络更加强了双方的联系。在美国高校录取的国际学生中,中国学生约占三分之一,而苏世民奖学金项目等计划也使未来的美国领导人能到中国学习。
相比之下,冷战期间,美国与苏联之间的经济、文化或人员交流却少之又少。
“无法将中国归类”限制了美国制定连贯战略的能力,因为它使从合作发展到武装冲突的各种最终状态都有可能。
《大西洋》月刊的资深编辑乌里•弗里德曼提出,关于前进道路的模糊态度甚至延伸到总统本人(他也许是主张对中国采取更强硬对抗态度的最著名倡导者)就很能说明问题。
弗里德曼说:“有时候,他似乎要陷入长期经济冷战的深渊,但另一些时候,如果双方能达成协议,他似乎准备把所有事情一笔勾销,重新成为最好的朋友。”
特朗普总统一直强调的一个目标是,恢复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平衡(美方认为,2018年10月,美国与中国的贸易赤字达到431亿美元,为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但即使这个目标能实现,削减这个数字也无助于缩小美国与中国增长率之间的差距,或先发制人地阻止中国在大多数国家实力的标准方面赶上甚至超过美国。
尽管利用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措施来束缚中国可能很有吸引力,但无论中国选择如何报复,这样的措施都会降低美国的增长率。这不仅因为美国与中国在经济上高度相互依赖,还因为后者是全球增长最重要的发动机。
因此,这种以邻为壑的策略是不可持续的。无论如何,衡量中美竞争的最重要指标不是双边贸易平衡,而是在发展新市场领域的相对成功。
尽管美国采取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措施来加强其地缘经济态势——例如,最近成立了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幷获准投资债务和股票——但它幷没有在这个领域展开竞争的统一计划。
特朗普政府把重点放在签署双边贸易协议和平衡一个国家的贸易流动上,这样做不太可能遏制中国影响力的上升或与之保持同步。迫使中间国家在美国与中国之间“作出选择”也不会成功。
美国可以利用多边协定扩大进入第三方市场的机会,加强有关贸易和投资的国际准则。其途径是在合作时予以配合,在不合作时调动协同一致的国际压力。
美国还可以恢复内部竞争资源的活力,特别是长期以来使其处于开发和利用前沿技术前线的创新生态系统。
美国观察人士越来越多地将“接触”和“竞争”描述为只能“二选一”的对华政策手段。然而,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前者要继续建立合作渠道以维持开放的贸易体系,减缓气候变化进程,应对其他紧迫的全球挑战;后者要采取集体行动,幷向美国的伙伴和盟友保证,美国经济具有弹性,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战略承诺将维持不变。
归根结底,要阻止中国崛起为潜在的对手,美国所能做的——或者说应该尝试的——幷不多。美国的目标不应该是“让中国出局”,而应该是成为更有活力的、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