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180师陷入重围和突围情况
洪学智在其回忆录中(页160)说“命令65军于议政府、清平川地区,60军于加平、春川地区,27军一个师于春川、大同里地区节节阻击敌人,掩护19、3、9兵团主力分别转移至渭川里、涟川以北地区,铁原、金化地区及金化以东、华川以北地区休整。
为避免我军部队转移时过分拥挤,令担任3兵团预备队的39军提前于22日黄昏转移。3兵团未经志司批准,亦令15军提前于22日黄昏开始转移。”
15军提前撤退的原因有二种不同的说法。秦基伟之子秦天说15军伤亡高达一万五千人,因而秦基伟认为15军不能再打了,遂请示兵团后提前撤退。艾坡曼则提供了另一原因:美空军在19日空袭中,在华川水库西南轰炸并烧毁了一座粮食仓库,而这个仓库是为15军提供补给的。
显而易见上述两个原因如果属实(我个人认为属实),则15军不得不撤退,因为一万五千人的伤亡已是一线作战人员的一半,%50伤亡会使整支部队的士气大为低落,另加上粮库被炸,缺粮并且士气低落的15军一旦遭到攻击,极可能崩溃,秦基伟的撤退决定是明智的。
依洪学智回忆录,志愿军总部原计划让27军也沿春川横向公路西撤,退到金化以东地区,但由于15军提前撤离,导致27军无法西撤。15军的提前撤退,无疑地使得其自己免于深陷重围,也间接地救了27军;因为如27军先撤,最快也要较15军多用2天才能到达春川至华川公路,届时,美韩军已占领了春川,这样15军、27军及60军179、181师将会被全部被阻断于华川水库以南、春川至华川公路以东、杨口南下的公路以西地区。
由于27军未能西撤,因而原命令中要求27军留下一个师在春川东面阻击的任务也就无法执行了,原定60军所担负的加平、春川地区防御应该也只是防守春川及其东面而已,因为加平距春川约20多公里,而60军还需防守原要交给27军防守的春川东面,对于仅有两个师的60军来言,防线太长了。
当联合国军开始反击时,180师的防守位置在哪里?这是一个我们首先应当问的问题,艾坡曼在书中附图中指明是春川,这应当是正确的。因为,国内许多评论180师的文章,均提及180师在第二阶段的最初任务是牵制美陆战1师,而陆战1师的防守阵地原在春川正面和春川以东地区,美7师后来接防春川正面的陆战1师,而陆战1师部分东移,接防美2师的部分防区。假如180师在春川以西地区,那么它是不可能与陆战1师交手的,因为春川西面是韩6师和美7师,而加平是美24师攻击的方向;如果180师在春川东面,那么在5月25日美军再次冲入春川时,则应当是180师刚撤到春川而不是179师。
依中方文章,180师陷入困境是由于其左右两翼后撤且未通知它撤退的缘故。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美军占领180师两翼阵地后,为何不从侧翼攻击180师呢?因为,如果美军切入到180师身后不远,那么美军的包围圈应当不大,应该能察觉到他们围住中方一个师。如果美军从侧翼深入到180师后面,深到无法察觉他们围住了中方一个师,那么美韩军所投入的兵力就难以胜任。兵法云:倍则围之,假如180师防御正面是10公里,美军两侧突入也是10公里(战线从春川至西海岸约140至150公里,中朝方共有12个师防守,平均每个师正面10至20公里;而美军一开始并不知180师被围,因此,美军应突入中方防线较深入才会无法察觉),那么美韩军需要至少两个师的兵力才能合围180师,这在春川正面是较难形成的。因此,艾坡曼的描述显得更为合理一些,因为美军一旦沿公路突破了180师的防守,180师一部(或者说大部)就已陷入重围!
让我们先看一下春川的地理环境:北汉江从华川水库流下,先蜿蜒向西南流向华川,而后折向正南流向春川,在春川西面折向西偏南再蜿蜒流向汉城,华川至春川的公路紧贴着北汉江。
当美军沿洪川——春川——华川公路突破180师正面后,路西面的180师部队可后撤过北汉江,而路东的180师大部就无路可退了:它的正面是步步紧逼的美军;东面是已被放弃的原179师防守区域,恐怕当时已被敌军占领;后面是难以逾越的连绵大山,待部队越过这些大山,山间的公路或小路恐怕早就被敌军控制。唯一有希望的是刚被美军突破的西面,只要部队越过北汉江(由东岸到西岸),就可与63军汇合,主要的障碍是在公路上由南向北开进的美韩军。
洪学智在其回忆录中说,180师未能大胆地在白天冲过公路,结果当夜间到达63军日间的阻击地区时,63军已撤退,该处已被美军占领。但是,公平地说,就算180师能在白天冲过公路,它是不可能冲过北汉江的。在这条繁忙的公路上,180师极可能在接近公路时就会被发现, 美韩军可迅速利用公路调动军队,而180师则会在公路和北汉江上被屠杀殆尽。
180师未能料到的是63军的后撤。180师在当夜成功地越过公路并渡过北汉江,向西进入到原63军的阵地后,它发现63军已撤离了原来的防御阵地,而该阵地已是美24师的防区,因此美军实际上切断了它所有的向西和向北的退路。此时它的主要领导开始惊慌失措了,因为它有4、5千人,疲惫不堪,缺粮少弹;而四周都是美军,控制着要道;天即将放亮,天亮后这么多的人在不太高的山上会非常容易被周围的敌军发现。于是,师领导要求部队分散突围,部队一分散,下级军官也害怕人多目标大,也不愿带领各自单位;各单位随后变得失去控制,许多士兵开始向美军投诚。
张泽石的《我的朝鲜战争》中许多叙述应是不诚实的,他叙述同在一起的战友阻止他向美军投掷手榴弹,因而最终一起被俘虏,但如果作者拒不投诚,而选择用手榴弹自杀的话是没人能阻挡的了的。我们需要理解他作为回国战俘需要如此说,也非常同情他们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对待,但他的所述并非正确。因为所有军队都是一样,士兵因纪律(军法)约束而鼓起勇气面对敌人的枪弹,但当长官离队后,这种约束也就自然消失了;约束消失后,士兵也就不再会有战斗意志,在困境下多半会选择投诚。
180师并非弱旅,它的英勇、顽强是可圈可点的:首先,它在美7师的猛攻下,顽强地坚守了5天,美7师在它的面前寸步难行,在美军依靠强大的火力和工兵力量突破它的防线后,它的许多单位仍坚守着阵地。艾坡曼和布莱尔均提及美7师师长法伦巴赫的遇险:5月25日,在美32团突破了180师防线后,法伦巴赫在下午2时左右赶往美32团。两名宪兵驾着一辆吉普在他的吉普车前面开道,他们在公路上遇到了伏击,两名宪兵和法伦巴赫的司机被打死,法伦巴赫和他的副官(另一说是他的保镖)被迫藏在路边的道沟里顽抗。所幸的是一辆追在他们后面的半履带式侦查车10多分钟后赶到,车上的美军随即用机枪拦阻向法伦巴赫攻击的中国军队,并用无线电呼救。美32团听到呼救后,立即派出一个连乘车在20分钟后赶到,中国军队看到美军增援已赶到,这才撤离,法伦巴赫因而得救,险些成为第二个在韩战中被俘的美军将军。
180师并非因伤员需要转移而坚守阵地,而是为掩护15军和181师撤回到华川——春川这条主轴线上来,它以自身的毁灭使15军及181师得以全身而退,尽管15军和181师因本身的伤亡损失,未能在后面的阻击战中发挥什么作用。180师的将士们无须为他们的投诚而羞愧,他们作为军人已经尽力了,他们并不是贪生怕死,他们只是珍惜生命,不愿将生命浪费在已毫无意义的抵抗上而已。
一个有意思的事是按照中国军队的编制,60军应由178、179和180师组成,但显然隶属于60军的181师参加了朝鲜战争, 而178师好像就根本没有入朝作战,那么178师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