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53) 相似思维与语文教学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教育随笔(53)             相似思维与语文教学

 

      《相似论》的作者张光鉴先生在《教育科学与相似论》中提出:“人们大脑的思维,依赖与其在学习与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而贮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单元——相似块。人们总是先从事物的形式相似入手,然后才去认识事物之间的运动、结构、联系及功能相似,才能认识到事物千变万化中那些相对不变的本质,达到对事物规律的认识的。”

      相似思维无处不在。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古有三国:魏、蜀、吴,今有三国:中、俄、美。

      《安娜·卡列宁娜》开篇首句是:“每一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每一个不幸的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幸。”

      初中几何老师讲的“相似三角形”,一生难忘。

      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我们知道,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学《语文》,全套教材是科学有序的,我们运用整体思维,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整体思维指导语文教学,大而言之,要从全套教材的体系出发,研究每一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就可以有所侧重,不必在教学过程中“见一个菩萨作一次揖”,就应该采取“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果断措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小而言之,,要从课本的一个单元的知识点和训练点出发,抓住这一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思的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

      如果说大而言之要运用整体思维指导语文教学的话,那末,小而言之就一定要运用相似思维进行语文教学。

      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谁的抄得妙”说的就是文章结构相似。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整体,在结构上是有规律可循的,古今中外,不论什么文体,概莫能外。

      再往小一点说吧,布局谋篇的基本要求是:文章结构完整,中心突出,首尾呼应。

       所谓结构完整,就是说一篇文章必须由开头、展开和结尾三大部分组成。因此开头必须做到开宗明义,结尾一定要短小精悍,而且首尾要遥相呼应。当然,展开部分一定要突出中心。

       再细说怎么写好开头和结尾。

       古人作文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

     “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秀气、漂亮;“猪肚”是说文章内容要象猪肚那样内涵丰富、充实;“豹尾”是说文章的结尾要像豹子尾巴那样有力、刚健。

       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意思是指文章一开头就要切题,要开门见山;而文章的结尾又要起到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言的本意。

       明代著名学者谢榛所写的《四溟诗话》中则有“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的说法。这是说,作品一开头,就要像放炮似的,使人耳目为之一震;而作品的结尾,又要像敲钟似的,使人觉得余音绕梁。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闲情偶寄》)。上述古人这些关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言论,尽管说法不一,但归根结底是说好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是相似的。

       说得更具体一些,作者在构思章时,不论是记人还是叙事,运用的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物。如课文,茅盾的《白杨礼赞》中,作者通过描写白杨树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气质的不平凡,象征了北方农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民族精神。这实质上就是相似思维。

       议论文一样要运用相似思维,如课文,吴晗的《谈骨气》中所列举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分别对应举了一个例子“文天祥拒绝降元”、“贫者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宁死不屈”,这种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是运用的相似思维。如果是写说明文,如课文,华罗庚的《统筹方法》,更是熟练地运用了相似思维。因此,不论是阅读课文,还是写作文,都要在相似思维训练上下足功夫。

      如何加强相似思维的训练呢?

      张光鉴先生说的“相似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说的“相似点”,其实是一回事。也许说“相似点”在教学中更好操作一些。       

      还是以文章结构为例吧。

      文章是以“段”为单位依序排列组合的,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俗称“过渡段”。而过渡段因文章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也因表达目的的需要,可快可慢,快速过渡有时只要一个词或一句话。

      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过渡段的用法,找它与生活中常见的什么东西相似呢?其相似点在哪里呢?

      2000年,在纽约,乘高速电梯,59秒,150人一个电梯,就登上世贸中心一号大楼400多米顶层。惊叹之余,终身难忘!

      于是,在教学过渡段时找到了“相似点”:文章的基本单位“段”,就像一座大厦的楼层。楼层之间的楼梯就像文章的段与段之间的“过渡段”。一般楼层的那个楼梯就与过渡段相似;中国曾有规定七层以上楼房才能建电梯,那个电梯就像“过渡句”,而高速电梯就像“过渡词”。特别是,我讲完世贸中心那个高速电梯之后,学生们也是惊叹之余,终身难忘!59秒,150人,上升到400多米的顶层!

      总而言之,相似思维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用心,就能发现许许多多的“相似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