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记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買車記

    

     在美國,對新移民來說買車是件大事,美國的汽車市場可以說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汽車市場無法比擬的。首先,占地若干英畝,一望無際的汽車閃亮地整齊排列,有的城市甚至有所謂汽車城。到汽車城你幾乎可以找到你所喜愛的任何型號的汽車。無論新車還是舊車,無論是豐田還是福特,無論是寶馬還是賓士,按年份,按車型,就看你能出多少錢了。

     老移民來美國時,兩手空空囊中羞澀,大多選一些二手車,便宜而實用。

     新一代移民大多購買新車,因為中國人有錢了,來到美國後發現在中國只有富豪才能開得起的賓士、寶馬,竟然可以花中國五分之一的價格買下。

     且說買車,這裏的學問大了。早就聽說美國有兩大謊言家。一是律師,二是汽車經紀人。英文叫(Car Dealer)說白了,就是汽車銷售人員。

     我的第一輛汽車就被車商騙了。儘管自認為可以和車商討價還價,英文也足夠應對,但還是不夠應對車商的狡詐。

     買車的潛在程式是這樣的:首先翻看報紙的車商廣告,無論新車還是舊車,價格從五百至五萬,有價格有圖片。五顏六色十分誘人。就看你喜歡什麼車型,花多少錢買了。

     如果你信這些廣告,拿著廣告去找車,大多車商會告你,僅此一輛,你來晚了,已經售出。或者呢,他會帶你去看一輛什麼配套設備全沒有的“陽春車”。我曾被一位車商帶去看一輛廣告價格的賓士。新車廣告一萬五千美元,放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告之,無液壓方向盤、無皮椅、無電動鎖、無空調、無音響......。

     我問他是否車輪也單賣,他聽著也樂了。

     美國的商業法沒有懲罰虛假廣告這條。美國人深知這一點,因此,見了這樣的廣告,他們一是不信,二是會追問一句“What's the catch?”就是中文所說的,“有什麼貓兒膩?”可是新移民卻不知其中奧妙,常把虛假廣告當真,因而難免屢屢“上當”。

     這天,我看中了報紙廣告上的一輛迷你型的兩門轎車,標價9000美元。經車商東加西加售價變成了一萬六。和他討價還價後,他裝模作樣地去“請示”經理,然後降成了一萬五千美元。等我轉身要走,他再次去“請示”經理。經理“允許”再減一千。儘管如此,和我心中的價位仍舊相差很遠,決心放棄了。再次轉身要走,車商又去“請示”經理,最後顯出一副忍痛割肉的神情,一萬兩千賣了!我對車真是一竅不通,傻傻地問他,”這可是日本車?”他打開車的引擎蓋,指著發動機上的字母問我,是否知道米祖鼻息?(Mitsubish)。我知道在中國那叫日本三菱重工,是名牌。

     車商說如請他貸款,還可以再減500美元。當時真不知道他和銀行還有勾結,給我的貸款利息高達百分之十五。如果不是新移民,無信用記錄,當時的車貸利率最高也不會超過百分之九。事後叫懂行的朋友參謀一下,說我買的是一輛地道的美國車,只不過是裝了一個日本的引擎而已。無液壓方向盤助力,拐大彎很吃力,無空調,夏天會很熱,無收音機,長途開車會很無聊。越聽越氣,把車開回車商處,要求退車。

     這時車商早沒有了賣車時的殷勤微笑,露出的事一副猙獰的無賴嘴臉,”本店概不退換!”

     “你怎麼可以把美國車當日本車賣我?”

     “嘿,道奇本來就是美國車,誰告訴你是日本車來著,只怪你自己缺乏常識。”

     “為什麼你告訴我包括一切,結果根本沒空調,車的出氣孔出來的是空氣!”

     “我說的包括一切是指這車能開,從沒告訴你包括什麼。”車商狡辯。再說,你是否仔細讀過合同,合同上沒寫包括空調及收音機呀!”

     這話真讓我百口莫辯。哪一位購車人認真讀過購車合同呀!那上面螞蟻般大小的字,就是拿著放大鏡,也未必能看得清楚,更何況我一個初來乍到的外國人啊!

     二十多年來,我汽車買了四五輛,越買越有經驗。加之在網路高度發達的今天,不妨在網上先做一番功課。

     從美國每年發佈的藍皮書上獲得車輛的出廠價,加上運費,然後到車行去報出你要買的車的價格。一般是要讓車商賺一千塊,你就能拿到最好而又最合理的價錢了。

     千萬別信車商和经理合演的雙簧戲,更別信車商的一派謊言!買車要自己做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