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硅谷小刘的帖子有感。
其实老刘也有类似的问题,相对于小刘的父母。老刘出国虽然也经历了一些比小刘困难的时期。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从一个低级的社会直接跳到高级的社会。水涨船高,老刘就一步到位。实际上,哪怕现在老刘的平均生活水平,也还是远高于同龄的小留父母的平均生活水平。但是很多时候感觉并不那么有优势,甚至还有点颓势。就是因为老刘一步到位后, 二十来年没有多大的进展。相对于小刘父母的加速度就显得差距越来越小。二十年前一步到位的时候觉得很爽,打开了很大的差距。但是后来这个差距在哄回来,所以感觉上有点失落。这也是因为技术是在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是在不断提高。但是物质生活到达一定程度以后,人的需求也是有限的,也就很难有再提高的感觉。人的精神生活水平是一个相对的攀比。相对于作为可比性群体多高。或者粗俗一点讲就是所谓的社会地位。现代一个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物质上远远高于古代的国王,但是相对社会地位和精神满足就差的太多。所以少追求绝对的物质,对追求些精神可能更合算,更满足人生需要。
比如学习理工农医。医生电脑这些个体努力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在物质上得到满足。或者说挣钱不少。但是一旦这个物质的欲望得到满足以后,精神上的欲望,反而很难得的。因为很难突破个体工作的性质。换句话说,也就是单调乏味的高级工匠。无论是朝九晚五还是朝九晚九,总而言之是比较无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中推孩子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少挣点钱,多经历一些人生,也许好得多。反正你想哎,美国水平来说,少挣点钱,顶多也就是房子车差点(都不一定),真正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差不了多少。与其花钱去走马观花的到处旅游,或者二看一下什么稀奇古怪的电影啊游戏啊,甚至说搞一些什么体育活动了社交活动,无非就是花钱买快活。那么少挣钱,多快活一点,等于是花钱买快活。而且是花更多的钱买更多的快乐更多的快活。这多潇洒,不负一生。何乐而不为。学医这种事儿可能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学电脑这个事儿,现在想来,到的确应该好好规划一下。原则上就是说不走到黑。比如说先去电脑,挣点钱,然后转行换地。虽然后面的钱少了,但是也够花了,更主要的是人生丰富了。或者,先不要去打电脑工,急着挣钱。先去闯荡闯荡,潇洒潇洒!开个公司也好,干点喜欢的行业也罢,东游西逛也行。十年八年要什么没什么大的突破,实在不行再回来找电脑什么的工作养家糊口也就好了。说实在的,前面的丰富经历反而会更容易找到更好的切入点呢。总而言之,就是半辈子随大流,半辈子不随大流。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