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是西方文化中裂变出来的
卡爾·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是德國的哲學家、政治經濟學家和社會主義者,他以歷史唯物主義、異化、和剝削理論來解釋資本主義的生產模式,並且透過階級鬥爭分析歷史。馬克思在1848年的《共產黨宣言》中概述了他的理論:「所有社會自古以來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
以下的國家在20世紀的某段時間曾經正式的將馬克思主義作為國家意識形態: 蘇聯、 中华人民共和国、 越南、 朝鲜、 古巴、 老挝、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包括 塞爾維亞和 克罗地亚、 斯洛維尼亞、 蒙特內哥羅、 馬其頓、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等。)、 阿尔巴尼亚、 南也門、 阿富汗、 贝宁、 索馬利亞、 衣索比亞、 刚果(布)、 圭亚那、 尼加拉瓜、 匈牙利、 东德、 羅馬尼亞、 保加利亚、 波蘭、 捷克斯洛伐克、 蒙古、 阿尔巴尼亚、 图瓦人民共和国、 安哥拉、 莫桑比克、 柬埔寨、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摩尔多瓦、 格鲁吉亚、 亞美尼亞、 阿塞拜疆、 俄羅斯、 烏克蘭、 白俄羅斯、 爱沙尼亚、 拉脫維亞、 立陶宛、 希臘、 德涅斯特河沿岸、 阿布哈茲、 桑给巴尔、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 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緬甸、 利比亞等。
社会是透過階段性的模式發生的:
原始共產主義:集體狩獵採收的部落社會。
奴隸社會:由部落發展至城邦,貴族階級產生。
封建主義:貴族階級為統治階級,商人逐漸衍生為資產階級。
資本主義:資產階級為統治階級,維持並雇用勞動階級。
社會主義:勞動者產生階級意識,透過無產階級革命推翻資本主義專政,以無產階級專政取而代之。
共產主義:無階級而無國界的社會 。地球村! 大同社会! 人人平等, 没有阶级, 没有国界也就没有政府机关和国家机器, 因此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更没有上等人和下等人, 更没有流浪汉, 枪击案......一切丑恶了。
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化中裂变出来的對資本主義的批判。这是历史的必然, 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是资本主义本身的种种丑恶所造成的。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下的資產階級和經濟學家吹捧著「資本家和勞工利益互相連結」的謊言,馬克思認為資本家透過以「製造工作機會」為藉口正當化資本主義下以資本成長效率為最高優先而獲利的資本家的生產模式。依馬克思說法,在資本主義之前的社會,對勞工的剝削是透過暴力維持的,而在資本主義下這種剝削則要透過更為微妙的方式進行。由於勞工沒有擁有生產工具,他們必然需要替資本家工作以換取生活所需。勞工可以自由選擇要替哪個資本家工作,在這個層面上雇傭關係是自願的,然而由於勞工若是生病伤残老弱时不能为资本家打工时便會挨餓,因而资本家只使用强壮的劳力和聪明的工人, 在这些人身上创造"剩余价值"占为资本家私有, 也因此形成剝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下勞工的雇傭自由只是假象。因此就会将人类产生异化, 上等人和低端人群就会产生。
人类異化是人與他們自然本質產生隔閡時的現象,而異化又是資本主義下必然的產物。在資本主義下,勞工生產的成果被雇主侵占,也因此在勞工和其生產產品之間形成異化。馬克思認為異化代表了勞工在資本主義體制下的處境,至於勞工是否自覺到自己的困境並不會改變現實。一個社會階級的地位取決於他們與生產工具的關係,依據馬克思說法,將資本主義社會下的社會階級分為:
無產階級:販售自己勞動產力、並且在生產模式中沒有擁有生產工具的人。
資產階級:那些「擁有生產工具」的人,並且向無產階級購買勞動力。資產階級又分為一般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
小資產階級:那些「擁有生產工具」但又同時進行勞動工作的人,比如小商人、同時為地主的農民、技術人員等。馬克思預言隨著生產工具的不斷更新,小資產階級最後會被淘汰,使得他們從中產階級跌落到無產階級。
流氓無產階級:罪犯、無業遊民、乞丐等與在經濟體系裡沒有身分的人。
地主:在歷史上曾經相當重要的階級,現在只維持部分財富和權力。
農民:缺乏組織的一個階級,沒有能力影響社會經濟的改變,大部分人會轉換為無產階級,有些會成為地主。
階級意識主宰了一個階級對於自身和世界關係的認知意識,同時也決定了其理性追求自身利益的方向。也因此,在革命可以成功達成之前,階級意識的存在是必要的。
儘管馬克思並沒有定義意識形態,他仍然批評這一詞所代表的許多被塑造出的社會假象,恩格斯說:「意識形態是那些號稱思想家的人在不自覺被假階級意識影響下所產生的。有意識形態的人對自己支持某目標的動機是不自覺的,否則我們便不會稱它是意識形態。也因此,有意識形態的人,支持的只是假的或不存的目標。」由於統治階級控制社會上的生產工具和上層建築,馬克思認為一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都是在鼓吹對統治階級最有利的思想。政治經濟學一詞原先是描述對於資本主義下經濟生產模式的研究,馬克思主義者在19世紀廣泛使用這一詞來描述對於生產工具、資本、以及經濟活動的研究。
馬克思主義認為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型是人類社會所不可避免的一個章節,列寧說:「很明顯的,馬克思從研究當代社會經濟原理的基礎上,得出了資本主義社會必將邁向社會主義的結論。」
馬克思者普遍認為一個社會主義社會比資本主義要能帶給更大部分人利益,比如列寧在1917年俄國革命前說:「生產模式的社會化必將導致生產工具回歸社會,這種轉變將可以帶來勞動產能的龐大提升、工時的減少,並且將落後、雜亂、規模又小的資本主義生產轉而集體而先進的生產。
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这个角度来看毛主席。 在这个意义上,毛主席不但是把中华民族文化精华与马克思主义完美结合起来的典范,而且,毛泽东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近代“五四运动”以后,马列主义传入中国,共产党诞生,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但是,有多少熟读马列本本的、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们,却没有一个能够领导中国革命走上成功,到是即了解马克思主义,又深谙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毛主席,创造了一套全新的理论,领导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 毛泽东思想的横空出世,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又使中华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人们既不能隔断毛泽东思想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传承关系,也不能否定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贡献。
毛主席自己也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要好好总结学习。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毛主席的军事谋略、毛主席的诗词书法,毛主席的文艺思想,毛主席对历史研究和评论,毛主席对教育、卫生、体育等等论述,到处都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传承。
但是,毛主席之所以能够超越古今中外那么多的文化大家,是因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并且,毛主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在这个意义上,没有马列主义,就没有毛泽东思想。 所以,毛泽东思想既是吸取民族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全面升华,成为中华文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新的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高度和新阶段。这一点,恰恰是中国历史上任何学者所不具备的,也是西方的学者所不具备的。这就是毛主席的伟大之处,他在思想文化建设上也站得最高,看的最远。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来自西方的文化,是西方文化中裂变出来的无产阶级文化形态。他把社会科学真正科学化,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内在规律,指出了人类社会经过无产阶级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的必然趋势。他把人类向往大同世界的朴素的空想社会主义理念升华为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代表了人类社会进入近代工业革命和工业社会以来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正是有了这一新的成果,才有了俄国的十月革命,也才有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在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和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群体中,没有超越毛主席的人。 更可贵的是,毛主席的晚年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而进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绝不是什么晚年的错误,而是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新的飞跃,是在社会主义已经取得初步胜利以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向新的高度的基本标志。
从这个视角来判断毛主席,他确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列宁主义解决了马克思没有预见到的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落后的国家,即世界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的问题,毛主席则解决了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后,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下如何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继续革命的理论问题。所以,毛主席的伟大不是在马克思、列宁之下,而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所以,毛主席不但属于中华民族,也属于全世界,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全世界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璀璨明星; 他的思想不但指导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必将成为引领人类走向更高文明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