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青山,面朝大海
走进大山,就像回家。
面朝大海,就会想家。
如果你和我说起现代的诗人,进入我脑子的有这样三个人。 顾城,徐志摩和海子。顾城上吊自杀, 海子卧轨自杀,徐志摩死于飞机事故。
真正的诗人, 往往都不是人, 或者说,都不是普通人。
真正的诗人, 可能仅仅是上天的一个传音使者。
我的记忆力很差,但偶尔也会记得一些经典的词句。 说起顾城, 会想起“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虽然说,顾城自己的经历, 并不是一个常人看起来的“寻找光明”。但是, 诗句本身,还是鼓励我们去积极的寻找光明,虽然我们生于黑暗,并且有一双黑色的眼睛。 在禅宗里边, 黑是和“空”连在一起的。 也因为“空”, 我们才能“看见”事物的本质。
说起徐志摩,会想起“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不知道为什么。 读徐志摩的这一句,我会自动想起李叔同的《送别》, 《送别》留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是开头的那一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似乎这样一个情景, 就已经注定了接下去的愁肠百结,依依不舍。
可能,我觉得最亲切的是海子。 说起海子, 就会想起“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开头是这么写的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在海子的标准里边, 我可能是一个有条件幸福的人。 虽然不是喂马,但也是喂鸡喂狗, 也劈柴,也周游世界。 也关心粮食和蔬菜,也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有人这样评论海子”从思想上,他接近于一个存在主义者;从情感上,他接近于一个浪漫主义者;从精神上,他接近于一个“狂人”式的先知;从认知方式上,他又是一个充满神性体验色彩的理想主义者。”
也很自然, 他会喜欢尼采,海德格尔,萨特,加缪等等这些哲学家。也会喜欢疯掉,自杀的梵高。
不过,他毕竟生活在中国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成年后是80年代, 是中国改革开放刚开始的年代。 他的“做一个幸福的人”的那些标准, 他是没有条件实现的。 而作为存在主义者, 如果现实是不存在的,人就会像漂流的浮萍。 最后,在现实和理想的严重脱节中,走向精神的崩溃。 有趣的,讽刺的是, 存在主义者本身,往往都像疯子,是没有“存在”的。
好比梵高, 去美丽浪漫,阳光灿烂的普罗旺斯, 一望无际的浪漫颜色的薰衣草,还有一望无际的金色向日葵, 本是带着美好的愿望的。 但是, 现实中的他, 却找不到真正的与自然的连接。 所以, 虽然身处在那样的境地,在他心中, 却变成了一种火上浇油的烦躁。
如果把海子的所有“主义”加起来, 让我很自然想起超验主义。
很多同学可能听说过读过《瓦尔登湖》, 作者梭罗是一个自然主义者, 也是一个超验主义者。 超验主义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爱默生。 爱默生在美国文化史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林肯称他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
而大家熟知的“美国的自由和个人主义”, 和爱默生是分不开, 和超验主义是分不开的。
“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强调直觉的重要性,其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爱默生语),其随着实践哲学诞生而淡化。超验主义者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万物皆受"超灵"制约,而人类灵魂与"超灵"一致。这种对人之神圣的肯定使超验主义者蔑视外部的权威与传统,依赖自己的直接经验。"相信你自己"这句爱默生的名言,成为超验主义者座右铭。这种超验主义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打破加尔文教的"人性恶"、"命定论"等教条的束缚,为热情奔放,抒发个性的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思想基础。” --- 百度百科
说的有点远,也有点无聊。 哲学是留给那些无聊的人的, 我还是讲一讲,那些哲学的来源吧,那就是我们的生活。
但有时候,会惊讶的发现, 原来自己每天的生活, 那些似乎毫无规律的琐碎, 其实都可以在一种哲学的框架下,得到详尽系统的描述和解释。
昨天下午, 我们一家去Point Lobos,离家不到一个小时。 一个全家都很喜欢的地方。 似乎,这是整个加州1号的一个缩影。 我们去过很多次了,每一次都会很开心。
到了Point Lobos, 晨雾刚好退去, 天蓝蓝,海蓝蓝。
也刚好遇上退潮,大片的海岸裸露出来。
有螃蟹,海葵,小鱼,海螺等等小生物。
大儿子喜欢海葵,小儿子喜欢海螺,我帮他们抓螃蟹,妻子在旁边欢呼。
一个小小的海滩,足以让小孩们其乐无穷,流连忘返。
在前人的基础上,孩子们用driftwood搭一个两室的小房子,钻在里边,扮演地鼠。 因为我们家地里,最不缺的就是地鼠。他们的生活中, 地鼠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吃着早饭,扭头看窗外,就能看见地鼠一拱一拱的往外面推土。
我很喜欢被太阳照的热热的小鹅卵石的石头滩,踩在上面,坐在上面,躺在上面。 感觉自己和自然是在一起的。 闭上眼睛,就只剩下那种穿透全身的温热, 耳边是海浪的声音, 孩子的笑声, 海鸥的叫声, 还有大浪拍打岩石的声音。
于是,和妻子计划,在水塘的周围铺一条小路,绕水塘一圈, 然后,铺上不同的东西,比如一段是沙子,一段是鹅卵石, 一段是黄土等等, 这样, 白天的炽烈的阳光烘烤它们, 清晨或傍晚,甚至烈日当头的时候, 可以在上面赤脚行走, 感受脚下的不同质感和能量变化。会很有趣,对身体也会很好。 也可以让孩子们更多的去连接自己的身体, 连接自己和大自然。 水塘里有莲花,有鱼,有芦苇,有时候还会看见大小的青蛙。 旁边是挂满葡萄的葡萄架, 天空会时不时滑过老鹰, 还有那划破天际的尖厉的叫声。
离开石头滩,去我们都很喜欢的Gibson beach,是一个白沙滩,人很少, 少到可以一家人包场。 很美很美的沙滩。可是因为各种原因,很少人去,也很少人呆在那儿。
去Gibson beach 的路上, 可以看到非常漂亮的China cove, 可能因为经常有harbor seal活动, 这个cove一直是关闭的,只能远远的看。 浅绿,碧绿,深蓝的海水,白白的沙滩,排着一溜harbor seal。
Gibson beach, 会让我想起地中海的海滩, 比如法国的尼斯(Nice), 很蓝很蓝,也很绿很绿,就像翡翠。 沙滩非常的干净,你很难看到一星半点的垃圾。 小儿子拎了一个竹篮, 也不知道为什么今天他拎了一个竹篮。 把沙子放进篮子,让我错觉,那是一篮子的海盐。
说起一篮子的海盐, 我会想起小时候,去舅公家的盐滩, 嗮好的盐,推在一起,会堆成白花花的小山。 也会让我想起,卡马格(Camargue)三角洲, 想起盐之花(Fleur De Sel), 想起阿尔勒(Arles)自杀的梵高。想起那儿的火烈鸟(flamingo), 想起和妻子骑着自行车穿行在湿地公园。两边的湿地里,火烈鸟汪洋一片。偶尔惊起,铺天盖地, 震耳欲聋。
从Gibson beach上来,我们去看鸟岛。 从那儿,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太平洋。夕阳西下, 海鸟站在石头上,注视着远方的波光粼粼的海面,岩石因为逆光,变得漆黑一团。 每当这个时候, 我就会想家。
因为,我的家, 就在太平洋的另一边。尤其当海上开过一艘大轮船的时候,我就会更想家。 好像,每一艘轮船都是从家乡的港口,开过来的,或者, 每一艘轮船,都是开往家乡的港口的。似乎,这同一片水,这行走中的轮船,还有那静静注视着海面的海鸟,或者那千百年静静守望在那儿的岩石,都把我和故乡连在了一起。
如果说,人的身体,是属于大地和高山的, 那么人的精神或灵魂是属于大海和天空的。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同一轮明月, 会把我们的心和故乡,故人连在一起,甚至,把渐渐老去的我们,和童年的我们连在一起。
海阔天空, 大海和天空的无常,变幻莫测,空旷无边, 会让人的思想从根本上得以解放, 而裸出最真实本质的灵魂。
就像meditation,或者入静,空性的级别越高,越心无挂碍,我们越能看到人和世界万事万物的根本。
所以, 智者, 往往有遥望星空入迷的时候,也往往有看着茫茫大海忘我的时候。
就在昨天晚上, 当我从太平洋的东侧回来的时候, 我收到了太平洋西侧的信息。 是村里的人,给我发了一条关于故乡的宣传片。 为什么?为什么在这样的时候,非要“心有灵犀”?难道你不知道,我的心会颤抖吗?
同一片大海,同一个名字,多美的名字,她叫太平洋,就是永远不太平的海洋。就像我们的脑海,就像我们的灵魂, 永远不得安宁,因为不安宁而美丽。
在张韶涵的歌曲《不害怕》中, 取景是台湾的宜兰头城的海边。 那一个个镜头让人觉得好亲切啊, 和加州的海岸像极了, 和故乡的海岸像极了。 《不害怕》,其实是害怕,因为年轻,我们要闯荡江湖,我们要做自己, 所以,纵使如大浪拍岸,粉身碎骨,我们也前赴后继,向死而生。
所以,大海,注定是一种灵魂的冲动,就像星空是命运的灯塔。
大海,总是和冒险,和流浪,和无常连在一起。
想起年轻的时候, 读过一本小说,是法国人写的, 写远航的人和在家等待的情人。 远航,可能是连一个噩耗都没有的等待。 清楚的记得, 那个女人, 每天都会去海边,眺望远方,把希望寄托在每一艘归来的航船上。 从青春貌美,等到白发苍苍, 皱纹满面。 如果说青春可以永恒,爱情可以永恒, 那就是把青春和爱情变成大海,变成天空。因为无常,因为空无,我们的灵魂得以永存。
于是,我选择, 脚踏青山,面朝大海,头顶星空。
做一个自然主义者,做一个自然农法的践行者, 以青山为家。
面朝大海,直面无常 ,潮起潮落,波涛汹涌。
抬头向天,数繁星点点,一闪一闪,亮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