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 中欧之旅 奥地利篇 1 维也纳,跳跃的音符、华美的乐章

阿尔卑斯山下有这样一座城市,她因音乐而优雅迷人,因多瑙河而美丽灵动,因古建筑而灿烂辉煌,她就是维也纳。当“音乐之都”、“建筑之都”、“文化之都”一顶顶漂亮的桂冠都砸向她时,这个美丽的城市都会毫不犹豫地接着,并骄傲地宣称:当之无愧。维也纳坐落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盆地中,其三面为森林环绕,东部与辽阔的东欧平原相接,蓝色的多瑙河从市区静静流过。维也纳的历史始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罗马人曾经在此建立城堡。公元955年,东法兰克国王奥托一世击败马扎尔人,标志着维也纳和奥地利的崛起。12世纪奥地利从附属巴伐利亚公国的藩侯领地提升到独立的公国,维也纳成为它的首邑。1278年哈布斯堡家族战胜了普热米斯尔王朝,开始了它统治奥地利长达7个世纪的历史。维也纳作为首都迅速发展起来,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15世纪以后,维也纳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7世纪奥地利取得了维也纳之战(The Battle of Vienna,1683年)的胜利,维也纳开始了辉煌的建设时代。起源于意大利的巴洛克风格横扫欧洲,这种建筑风格不可避免地展现在这一时期维也纳的建设过程中。18世纪,玛丽亚·特蕾西亚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同时也带来艺术的繁荣。随着城市的发展,维也纳很快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海顿、萨列里、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等音乐大师将维也纳推向古典主义的顶点。19世纪的维也纳达到了最辉煌的顶峰,版图日益扩大。1867年,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了圆舞曲《蓝色多瑙河》,代表这个城市攀上了维也纳现代主义的文化巅峰。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来临,即为哈布斯堡王朝划上了句号,奥地利帝国以及维也纳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初到维也纳

离开布达佩斯我们来到维也纳,哈布斯堡王朝几百年历史的沉淀为这个城市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为了避免开车,我们选择下榻在老城中心。老城的面积不大,城内石板铺成的街道纵横交错,巴洛克式、哥特式、罗马式各种风格的建筑林立,中世纪的斯蒂芬教堂尖顶高耸入云,古老的霍夫堡皇宫雄伟壮观,多种多样的雕塑随处可见。老城的一面是多瑙河,另一面由一层层环形大道围绕,最内层的内环线也被称为戒指路,它所环绕的就是老城的核心历史中心,大多景点都集中在这条戒指路上。除了美景宫(Oberes Belvedere)、美泉宫外,所有景点都可步行到达。我们将车停在酒店旁的停车场,把距离远的美景宫放在离开的那天,市内参观就靠我们的双脚吧。

雄伟壮观的霍夫堡宫                                 

冲入云霄的圣斯蒂芬大教堂 (网络图)

古朴繁华的老城步行街                              

风格多变的古建筑                           

随处可见的雕塑                                          

我们的酒店坐落在老城中心                 

酒店门口有一个美丽的普罗维登斯喷泉(Providentia Fountain),喷泉的雕塑原为奥地利著名雕塑家多纳(Georg Raphael Doner)1737年创作,故喷泉也被称为多纳喷泉(Donnerbrunnen)。普罗维登斯女神坐在顶端,手里抓着一条蛇,下面是4个抱着鱼的小天使,四周的四个人物代表奥地利的四条河流。喷泉建造于卡尔六世(Karl VI)时期(1711-1740),到了玛丽亚·特蕾西亚时代(1740-1780),女王认为雕塑太为裸露不适合在公共场所展现,下令销毁。接到命令的艺术家Johann Martin Fisher看到了雕塑的完美与价值,不忍心将其毁去,于是将女神稍加修改,披上衣服重新放回原处。1873年雕塑出现了损坏,于是原件被移至美景宫的博物馆内,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873年制作的复制品。

维也纳的名字始终和音乐连在一起,许多音乐大师在这里度过他们的音乐生涯。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等传世不朽的经典大作,都是在这里诞生。因此来到维也纳怎么能够不听一场音乐会呢?于是做计划时,听一场音乐会被纳入行程。不料网上订票时出了纰漏,我由于事物繁忙将订票的任务交给了丽。没想到维也纳的音乐厅多如牛毛,订票的网页太复杂,订完票才发现预定的音乐会并非当初所想,既不在国家歌剧院也不在金色大厅,而是在城市公园中的一座歌剧厅里。也只能这样了,我们放下行李,就快步向城市公园赶去。

城市公园(Stadt Garten)

城市公园位于老城东部环形大道内侧,是维也纳纪念碑和雕塑最多的公园,也是最受游客欢迎的公园。奥匈帝国的末期,维也纳老城的城墙被拆除。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下令在新建的环城大街旁边建造一座向普通百姓开放的公园。1861年,城市公园的设计任务交给了宫廷的风景画师约瑟夫·赛勒尼和维也纳市第一任城市公园管理局长鲁道夫·西贝克。一年后城市公园正式向民众开放。公园内有许多名人雕像,其中最著名的是华尔兹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的镀金塑像,俗称“小金人”,来到维也纳地游人都会过来看一看。除此之外,公园内还有许多其他艺术家的塑像,如古典音乐大师舒伯特、交响乐和宗教音乐作曲家安东·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轻歌剧作家雷哈尔(Franz Lehar)、著名画家汉斯·马卡特(Hans Makart)等等。我们来到城市公园,离音乐会开场还有一些时间,便在公园中闲逛,未能免俗地四处寻找小金人。

城市公园是维也纳人闲暇之余最喜爱散步的地方,也是恋人们经常相约的场所  

轻风中一阵芬芳扑鼻,原来来源于这些美丽的花朵   

公园被维也纳河分成南北两部分,由卡罗林桥(Karolinenbrucke)相连  

河岸也修饰得很漂亮

安德烈亚斯·泽林卡(Andreas Zelinka),当年推动城市公园建设的维也纳市长。雕像位于公园的最北边。纪念碑上刻着的“1861-1868”,这是他担任维也纳市长的期间,人们树立这尊雕像以纪念他积极倡导和推动城市公园建设的功绩。 

公园中的多瑙河女神雕像            

终于找到小金人了。约翰·施特劳斯,从7岁便开始创作圆舞曲,一生写了四百多首乐曲,包括圆舞曲、进行曲以及其他音乐体裁的乐曲,其中以《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叙曲》《春之声》等最为著名。

舒伯特(Franz Schubert),古典主义音乐最后一位巨匠,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在他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包括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10部交响乐,以及多首奏鸣曲等等。

安东·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管风琴家

汉斯·马卡特(Hans Makart),奥地利著名画家,代表作品有《五感觉》等

弗里德里希·冯·阿默林(Friedrich von Amerling),19世纪杰出的奥地利肖像画家之一,1835-1880年间担任奥匈皇帝弗朗兹·约瑟夫的宫廷画家,著名画作有《自画像》、《朱莉伯爵夫人》等。

离音乐会开始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在公园里找到一家餐馆坐下晚餐。维也纳不愧为音乐之城,正式音乐会还没开始,先来一个小型的

音乐会是在公园中的库尔沙龙音乐厅(Kursalon)举行。这是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内有四个音乐厅,修建于1865年,也是当初修建公园计划的一部分。音乐厅建成后,约翰·斯特劳斯在这里举办了他的的首次音乐会,从此库尔沙龙音乐厅便成为他最爱的演出场所。如今这里是老维也纳交响乐团的主场,每年有500多场演出,主要演出施特劳斯、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人作品。

老城历史街区

维也纳老城內有三条黃金大道形成了一个“U”字形,将老城圈成了一個宽敞的步行区。步行区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作为起点,终点于霍夫堡宫,维也纳好吃、好玩、好看的全在里面,所以这一区域又被称为黄金步行区。我们的酒店在这个区域的中心,从酒店出发无论往东还是往西,许多著名的景点都在5-10分钟路程之内。大清早我就出门了,现在就请你跟着我的脚步,和我一起参观这个漂亮的古城。走在维也纳旧城大街上,各种风格的古建筑和雕塑随处可见,让人感受到当年帝国的繁华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出旅馆大门左拐,不远处很快看到一个漂亮的建筑,二楼平台上有一座骑着战马的塑像。这是阿尔布雷希特·弗里德里希·鲁道夫亲王(Albrecht Friedrich Rudolf),他是奥地利帝国最后一名著名统帅,曾在1866年的库斯托扎战役(Battle of Custozza)中击败意大利人,获得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三个国家的元帅军衔。整个建筑是阿尔贝蒂娜博物馆(Albertina Museum),维也纳的最大博物馆,拥有世界最大、最有价值的版画收藏,包括自15世纪以来上百万幅经典作品。

阿尔贝蒂娜博物馆(网图)

阿尔布雷希特·弗里德里希·鲁道夫亲王塑像下面是海王星喷泉(Neptune Fountain)

阿尔布雷希特·弗里德里希·鲁道夫亲王骑马雕像

继续向前不远我们来到奥地利国家图书馆。这是奥地利最大的图书馆,也是世界最著名图书馆之一。有藏书740万册,藏品还包括莎草纸、手稿、古本和珍本、地图、地球仪、音乐、画像、图表、照片、签名和海报等等 。图书馆的前身为哈布斯堡的皇家宫廷图书馆,其历史可追溯到14世纪,哈布斯堡王室开始收集手稿等类似物品。图书馆大厅原属于霍夫堡皇宫的一部分,建成于1726年,内部装修富丽堂皇,有世界最美图书馆之称。时间尚早,图书馆还没有开门,无法进去参观。原打算回程时过来看一下,可是我们在外面一逛就是一整天,图书馆最终没能进去,有一点小遗憾。

图书馆原是霍夫堡宫的一部分,气势很大

内部装饰及其漂亮(网图)

图书馆大厅顶部的壁画,主题为“战争和法律的寓言”,由丹尼尔·格兰创作于1730年(网图)

图书馆前是宽大的英雄广场,旁边是霍夫堡的皇家花园,花园中有许多雕塑,其中最著名的是莫扎特塑像。在花草剪拼成的音乐符号前莫扎特雕像屹立,大理石基座的雕像是莫扎特著名歌剧《唐·璜》中的场景。

莫扎特,最伟大的古典音乐家之一,世上少有的音乐神童,他3岁学琴、5岁便上台演出,6岁写出了三首小步舞曲,11岁完成了第一步歌剧《阿波罗与希亚钦杜斯》。在他短短35年的一生中给世人留下了600多首作品,包括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等等,总括当时的所有音乐类型。他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后来成为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代表作包括《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土耳其进行曲》、《降E调第39号交响曲》、《C大调第21钢琴协奏曲》等等。

继续向前不远便是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Maria-Theresien-Platz)。广场中间是玛丽亚·特蕾西亚的大型雕像,两边分别是自然史博物馆和艺术史博物馆。广场和博物馆修建于1819年。玛丽亚·特蕾西亚是奥地利历史上唯一一个女性统治者。174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去世,玛丽亚·特蕾西亚作为其长女即位。我们常称玛丽亚·特蕾西亚为女皇,其实是不准确的,神圣罗马皇帝的继承权只能是男性,玛丽亚·特蕾西亚继承了除神圣罗马皇帝以外的所有爵位: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女王、波希米亚女王,而她的丈夫弗朗茨一世成为名义上的神圣罗马皇帝。玛丽亚·特蕾西亚在位40年的期间,提倡改革,崇尚艺术,是一个有作为的统治者。她的著名格言是“宁要中庸的和平,不要辉煌的战争”。她的和平来自于与欧洲各国的联姻。她与丈夫弗朗茨一世育有16名子女,通过联姻的方式使得奥地利与欧洲大部分国家有了姻亲关系,因而也有“欧洲王室丈母娘”之称号。广泛联姻使得奥地利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由此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重现并焕发了活力,奠定了奥地利大公国成为奥地利帝国的基础。

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                                       

玛丽亚·特蕾西亚端坐在纪念碑上俯视大地,颇有母仪天下风范。碑下的基座的正面站立着首相尼考茨亲王,四周的骑像是女王旗下的武将:道恩元帅、莱西元帅、劳顿元帅等人。浮雕上是那个时代的16位杰出人物,其中有莫扎特、海顿、格鲁克等,显示了艺术和自然的力量。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博物馆是为纪念弗朗茨·约瑟夫皇帝执政60年而建造,皇帝亲自参加了奠基仪式,但到博物馆建成开馆时已作古人                                    

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其外形与艺术史博物馆非常相似,好像一对孪生姐妹在广场两边遥遥相望                        

坐落在广场两边的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和艺术史博物馆都是世界级重要的博物馆,特别是艺术史博物馆是世界第四大艺术博物馆,有着丰富的美术和装饰艺术藏品。参观这样的博物馆至少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维也纳看上一星期也不会嫌多。我们时间紧总要有所取舍。做计划时我们决定利用租车的优势多跑一跑风景秀丽的多瑙河的瓦豪河谷以及上奥地利的湖区,至于维也纳大城市我们以后的机会会很多,舍去这些博物馆留给下次吧。在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没有作过多的停留,直接奔向对面的霍夫堡宫殿。

(未完待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