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海外的中秋:五仁、鲜肉,下一代的乡愁

“每逢佳节倍思亲”。国内的小伙伴总觉得我们“海外游子”过节肯定是一派凄凄惨惨切切的景象。

 

国外的月亮不比中国的圆,国外的中秋节热闹程度倒是一点不差。每次我去家门口的大统华超市买菜,看到收银员小姐姐齐刷刷穿上中国红的织锦缎马甲,就知道又是哪个中华民族传统佳节快到了。

 

这两天多伦多地区各大华人、西人超市早已张灯结彩喜迎中秋,不仅有广式莲蓉双蛋黄,台式榴莲冰皮,还有创新的上海腌笃鲜苏式月饼。我们担心的不是吃得到吃不到月饼,而是过完一个节,胆固醇和血糖是不是会飙升?

 

我家三代同堂,过节的仪式感是少不了的。上海人家里过中秋,芋艿、鸭子、螃蟹也都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前两天贴了周末家宴的菜肴,竟有国内的小伙伴以为我已经“随风潜回国”了呢。其实太低估我们村的华人势力了,超市里光老干妈调料就好几十种,海外老华侨除了缺钱,别的啥也不缺。

 

 

每年中秋小伙伴们都要为吃不吃五仁月饼争论不休,就像汤圆豆腐脑吃啥口味的。可是我发现月饼偏好不但有南北差异,还有华丽丽的代沟:

 

  • 老爸老妈这一代,爱吃百果和五仁。对于这种里面不知道是啥的月饼,我从小就敬而远之的。
  • 我和我家队友是豆沙、椰蓉的忠实粉丝。不管潮流怎么变,杏花楼、新雅的广式月饼都是我们中秋节最甜蜜的记忆。小时候嫌苏式月饼长得丑,这几年却越来越喜欢鲜肉月饼,颜值没有广式的高,可是口味却是熟悉的、温暖的。
  • 我家本地出生的小朋友虽然也能吃普通月饼,不过更容易被冰皮月饼圈粉。芒果、紫薯这类假月饼,小朋友偏偏吃得津津有味。
 

 

传统从胃抓起的,听起来不风雅,可是直接有效啊!比如这个暑假,我们给娃布置的暑期作业就是跟着外婆学包馄饨、做月饼。

 

小朋友心灵手巧,把馄饨包得挺括整齐,月饼上的花也刻得均匀划一。既帮家里解决了人力资源短缺的实际矛盾,也顺便潜移默化给孩子一点中国传统美食的影响。

 

老母亲自己下班回家看得都要潸然泪下了,这么心灵手巧的闺女,真的是亲生的吗,是亲生的吗,是亲生的吗?要么就是隔代遗传,直接从外婆外公爷爷奶奶那里继承了勤劳勇敢的中华美德。
 
 
要说从书本上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倒还真不容易,就拿北美二代中国娃最纠结的中文学校来说吧,教材里有余光中的名诗《乡愁》。作为当年的文艺女青年,肯定激动不已,能够让孩子和我同读经典想想就美;可是当我把自己放到一个经常要纠正孩子中文语法的海外焦虑老母亲的鞋子里仔细想想,他们连"一年半”都能给你说成“一个半年”,怎么能让他们对海峡两岸的家国情怀感同身受?

 

 
保持传统,大概只有趁孩子小时候,勉强塞得进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类的私货。想想小朋友也很不容易,故乡是什么,我们都已经找不到,叫00后的小孩怎么去感知?他们印象中的上海,是那个有迪士尼、有东方明珠的魔都,不是我们记忆里中秋排队买月饼、吃芋艿毛豆、秋风起蟹脚痒的故乡。
 

大过节的,扯远了。还是抛开焦虑,开开心心吃团圆饭、品月饼吧。我把五仁、鲜肉、芒果冰皮分别给祖孙三代分好我爸又准时打开“魅力中国”机顶盒以CCTV新闻佐餐,孩子们不情愿地放下耳机下楼吃饭、暂时和他们的游戏小伙伴和不知道什么“靡靡之音”告别。我想了想,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折衷方案:这个周末咱们全家一起去看《哪吒》吧!

少谈些主义,吃好、玩好、在一起,才是过节的最大意义。从这一点上讲,中华传统和全世界各族人民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你中秋快乐!

 

扫码关注公众号ID:枫言枫语枫叶国

Ying_can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也祝美女节日快乐!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节日快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