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年感恩节,我都要烤一只(难吃的)大火鸡?

她为自己家从不过圣诞节而难过;

她为感恩节吃不上火鸡而眼红;

她为父母每天给她带中餐去学校而羞愧。

 

那些在很多华人家里很普通、家长完全忽视的小事情,却成了二代华人想摆脱华人身份的全部理由。

 

这个其实为人友善、工作进取的香港妹纸可以说是我认识的所有人里面最最“小枫叶”的,也是我认识所有二代华人里对自己的华人身份最缺乏认同的。我和她的日常非工作对话一般进行到第三句,就是尴尬的“Chinese怎么怎么”、“我妈怎么怎么”的吐槽了。

 

我一直在想,如果从小她也能过上圣诞节收到圣诞礼物,在感恩节、平安夜吃上火鸡和南瓜派,或者每天上学拥有三明治、披萨自由,不需要再把所谓的“主流生活方式”当作高级的、先进的、遥不可及的,是不是可以:

不用希望自己是别人家的娃?

更客观评价到底是火鸡好吃还是烤鸭好吃?

能把优秀小中男也纳入婚恋的考虑对象?

 

要让在北美出生长大的少数族裔的孩子尊重并传承自己的文化绝非易事。我们与其每天喋喋不休跟他说“烤鸭比烤火鸡好吃”、“中国饺子比意大利假饺子好吃”,不如给他火鸡吃到撑、喂上几天假饺子、天天带三明治当午餐,然后让他选择到底想吃啥。为什么日料能横行天下中餐就常常被孩子们低估把中餐摆盘也搞得fancy(讲究一点,餐具漂亮一点,饭菜颜值高了,是不是熊孩子更愿意接受?

 

我记得我大学时代也是被外教洗脑苹果派有多美味,弄得去北京旅游特地打卡麦当劳、吃了人生第一个苹果派,然后就再也不想吃第二个。现在回国只想吃小时候的味道,生煎馒头、小笼包、连从小都捂着鼻子不能接受的青团也成了乡愁的一部分。

 

往更远了说,我很好奇像NDP新民党领袖、加拿大总理候选人Jagmeet Singh这样的印度孩子,需要是什么样的家教能他培养如此坚定自信,不仅要捍卫自己的身份、还有为其它少数派、底层人民代言的理想?

 

近几年的感恩节我家都是呼朋引伴和大家共庆佳节,火鸡上桌的时候每个孩子都很开心,听到最多的是“Yeah,turkey~”(哇,火鸡)。但是吃了第一盘,一般很少有小盆友会当“回头客”再来一盘,毕竟还有那么多熟悉的美食让他们胃口大开,比如烤鸭。如你们所猜,最后经常“金鸡”独剩,“战斗鸡”战斗力堪忧。

 

 

我不知道孩子长大后和同事聊天时会不会经常出现“Chinese怎么怎么”“我妈怎么怎么”的尬聊场面;但完全相信他们在听到老师同学说火鸡有多好吃的时候,会傲娇地想:

 

那是因为你们没吃过好吃的饺子和烤鸭!

 

 

 

 

 

火鸡攻略:

 

  1. 除非大宴宾客、只吃火鸡,否则尽量挑选你能买到的最小只,5-6公斤足够20个老中的派对。

  2. 我喜欢的牌子叫"Butterball", 相对比较多汁,而且这一个牌子有已经调味的(seasoned),做起来简单。如果买冰冻的需要提前三五天买回来在冰箱里解冻。

  3. 烤火鸡的时候可以同时烤红薯、南瓜派、翠花排骨,轻松搞定感恩节大餐!

  4. 吃剩下的火鸡可以把鸡肉切下来夹三明治,吃不完的鸡肉可以冷冻起来炒饭、炒面,鸡架隔天加白菜豆腐做汤也是极好的。

     

战斗鸡是怎样做成的?

 

  1. 火鸡化冻后,取出鸡肚里的鸡杂包。因为已调味不需要特别清洗。

  2. 准备stuffing,就是鸡肚子里的包袱。我不喜欢老外版本的,一般是以八宝鸭的方法填糯米饭。视火鸡大小准备2杯左右的糯米,浸泡后蒸熟,用橄榄油和西餐三宝洋葱丁、芹菜丁、胡萝卜丁,再加香菇丁、鸡杂丁一起炒熟,加入你喜欢的调理,比如我就用最传统的老抽、蚝油。

  3. 把糯米饭塞进鸡肚子里,用一个橙子把堵住以免糯米饭漏出。

  4. 烤箱350预热,按每磅20分钟来初步估算烤制时间,把火鸡放入烤火鸡专用烤盘进烤箱下层,达到大腿内部165℉就可以出炉装盘了。

  5. 千万记得中间观察火鸡的颜色,如果颜色过深可以稍微用锡纸包裹下以免烤焦。

  6. 最后制作Gravy肉汁蘸酱和小红莓果酱。肉质蘸酱我一般超市买包装的调味粉,加水或者烤盘下面烤火鸡的油煮开就好。小红莓酱是用新鲜的红莓加水和糖煮开收干。没有蘸酱或果酱的火鸡就像没有芥末精油的生鱼片、没有甜面酱的烤鸭,你们懂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