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工業的先行者 ——俞啟孝
作者:吳西
俞啟孝先生(1905-1993)為經濟學家,是俞啟威(曾化名「黃敬」,為毛澤東夫人江青的前夫)的長兄,一九二九年畢業於南開大學,初出道時曾在其伯父俞大為手下任職鐵道部幫辦。後來赴美深造,就讀田納西州大,專攻工業經濟。抗日戰爭勝利後回國,參與戰後重建,曾在上海銀行界和開灤煤礦經濟研究所等處任職。
一九四九年中國大陸政權易手,在去留選擇之際,其弟俞啟威被新政權委任為新中國北方最大的工業城市──天津市的首任市長,俞啟威即請兄長俞啟孝到天津襄助,俾儘速恢復經濟,發展生產。俞啟孝獲委任為天津市儲蓄銀行副行長(行長空缺),暨天津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要職。
天津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一九五一年,可能算是新中國的首家海歸民營企業,目標是吸納社會閒散資金,興辦新中國急需的新型工業企業。俞啟孝廣聚人才,聘用的副經理楊錫奇、計畫科長何孝允等均是歐美留學生,學識淵博,人脈豐沛,他們提出創投方案,發行股票,聯絡各界人士集資認購,獲天津知名資本家畢銘岐、李燭塵、李洛之等大力支持,帶頭注資,天津工商界也群起響應,很快集資逾人民幣三億元(新幣)。
俞啟孝请天津的外贸商行协助,通过他们在沪港的母公司或同行引進国外先進設備,迅即建成廠房。到一九五三年,已基本建成華北縫紉機廠、天津漂染整公司和天津示範機器廠等三家大型生產性工业企業,形成一個以天津投資公司為龍頭的大型民營工業集團。
華北縫紉機廠屬輕工業企業,生產家用縫紉機和工業縫紉機,對改善人們生活、解決穿衣問題有立竿見影的作用。
天津投資公司的專業人員從國外引進了製造縫紉機所需的全套金屬鑄造,包括機加工和熱處理設備,不到一年就把產品推入市場,隔年即形成年產數萬台的生產能力,旋即熱銷到中國北部各省份。
華北縫紉機廠的產品上市前,筆者家母張東慎(先後畢業於北京藝術專科學校工藝美術專業和天津達仁學院會計系)於一九五一年考入天津投資公司後,受託為華北縫紉機廠產品設計了「五一牌縫紉機」註冊商標,此機牌沿用數十年,享譽西北、華北與東北各地。
天津漂染整公司,屬紡織工業中的針織工業企業,一九五一年在天津河西區陳塘庄建廠,引進數百台大筒織機和提花織機,專門生產針織內衣、棉毛衣褲,後來也生產錦綸絲襪。
筆者岳父曹典環(德國柏林大學化學博士,為著名染料化學專家,陰丹士林染料發明人),受聘為總工程師。天津漂染整公司一九五二年建成投產後,生產的針織絨衣褲不僅熱銷中國的三北地區,也為赴朝鮮的志願軍及時提供了軍用禦寒衣褲的後勤支援。
家母張東慎後來「技術歸隊」,也調入天津漂染整公司,她設計的提花錦綸絲襪,不僅暢銷國內,也成為五十年代「廣交會」上天津的熱門出口创汇商品之一。
天津示範機器廠,屬機械工業中的工作母機製造企業,定位於專門生產機床和汽車拖拉機工業所必需的精密齒輪加工機床。天津示範機器廠是創立於蘇聯一五三項援建項目之前,它完全靠民間投資,引進技術,為自力更生發展起來的大型機械工業企業,公私合營後改名為天津公私合營示範機器廠。
一九五六年一月十二日下午,毛澤東曾經視察天津公私合營示範機器廠(即後來的天津市第一機床廠)。它做為第一機械工業部部屬企業,被列為新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畫的重點發展項目,成為中國首家齒輪機床製造企業,產品包括製造直齒輪和傘齒輪的插齒機、刨齒機、滾齒機、磨齒機和製造汽車主減速器用的螺旋傘齒輪的格里森機床。
天津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原來設址於解放路、赤峰道口,隨著事業的發展擴大,不久即遷址到解放路、濱江道口的新華信託儲蓄銀行大樓,租用其一、二兩層。一樓為辦公大廳,二樓設有圖書館、休息廳、乒乓球台等。
天津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初期,即公開向社會招聘人才,與家母同期進入的年輕同事還有陶宗夏、辜曉梅、呂桐昌、李達等,能力極優。俞啟孝領導有方,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為解決新進職工交通問題,主動提供購買自行車的無息貸款,以後分期償還。
他也為公司成員提供較優厚的工資待遇(後來在統一的調整工資運動中遭到調降)及其他各項德政,這也是使公司上下齊心、奮力爭先、在短時間內取得重大發展的原因之一。
一九五六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天津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結束營業,所屬的工業企業分別劃入天津各工業局。示範機器廠劃入天津第一機械工業局,華北縫紉機廠劃入天津輕工業局,漂染整公司劃入天津紡織工業局。
天津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結束營業後,總經理俞啟孝調入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任研究員,副理謝延華調入天津稅務局任副局長,副理楊錫奇等人調入天津人民銀行。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俞啟孝曾「莫名其妙」的身陷秦城監獄達七年之久,其妻鄧漢英女士及膝下三子一女,頓失重要經濟來源,生活苦不堪言,三個較長的子女曾先後上山下鄉。一九七二年十一月,鄧女士貧病交加,撇下幼子,撒手人寰。臨終時她仍不知其丈夫在何方。到兩年多後的一九七五年,俞啟孝獲平反出獄時,已「人事全非」。在獄中七年多的俞啟孝,心地坦蕩,自認歷史清白,始終堅信政府會實事求是,不久自己就會被釋放出獄。
一九七九年,中央組織部幹部審查局為俞的冤案進行了徹底平反,恢復了名譽。在複查結論中才知入獄原因,是四人幫誣陷俞為國民政府兵工署潛伏特務嫌疑人。俞啟孝以七十一歲高齡邁出監獄之門,他心緒暢朗,沒有半點幽怨,重新拿起筆投入工作,編寫了《黨在新時期的經濟工作》和《日本帝國主義時期的金融業》等等文章。
俞啟孝編寫過許多有關經濟領域的文章,治學嚴謹,學術觀點鮮明,一生筆耕不輟。文革結束後,無辜在牢裡待了七年的俞啟孝終於「出獄」,長女俞懿聲考入天津理工學院,計算機專業畢業,後移民赴美,長子俞恬聲、次子俞悌聲也相繼移民美國。俞啟孝在子女的悉心照料下,得以安度晚年,也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俞啟孝和許多留學歐美、學有專長的知識分子一樣,不計個人名利得失,矢志報效國家,在抗戰和內戰之後恢復中國經濟的艱難日子裡,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在五十年代初短短的幾年中,他開創並成功發展的各項事業,指引了一條中國經濟發展切實可行的路線:「集中精英人才和社會私人資本,建立股份制企業,自主引進先進技術,實行現代企業管理,首先應急中國國內市場,進而面向世界。」
只可惜事與願違,因為中國大陸當時的最高執政者,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致令中國大陸的經濟在曲折徘徊中「蹉跎」遲緩了三十年。也幸好,中國大陸自一九七八年開始的改革開放的三十年裡,千千萬萬民營企業、合資企業、海歸企業,正是在俞啟孝「啟迪的道路上」萬馬齊奔,以銳不可擋之勢造就了中國大陸今天的大好局面,這亦足以告慰「中國現代工業先驅」俞啟孝先生的英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