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于一尊”,成语,意思是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或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该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秦始皇(维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废封建,置郡县,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他还统一了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修建驰道,实现车同轨、书同文。这些措施对巩固秦朝中央集权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也遭到了一些读书人的反对。
公元前213年,秦王朝又增加了四个郡。为了祝贺,在咸阳宫里开了个庆祝会。
大臣们争相向秦始皇敬酒表示祝贺,称赞秦统一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是自古以来所有君王都没有做到过的伟大事业。
这时,有位叫淳于越的儒生对秦始皇说:周王实行分封制,周朝享有了八百多年的天下。如今皇帝统一天下,但是自己的子弟和功臣连一块土地都没有,这是不行的。不论干什么,不把古人当老师最终都会失败的。
秦始皇听了之后就征求其他大臣的意见。
李斯(维基)
丞相李斯说:五帝的事业各不相同,三代的制度也不一样,不能照搬照抄。以前列国散乱,诸侯混战,一些读书人假造圣贤,托古说教,以古否今。如今天下统一,制度统一,举国上下定于一尊,只要注意法令,劝导农民只要专心务农就行了。如果拿古书来对照新法,造谣生事,毁谤朝廷,国家还成何体统?
徐光启 (南京博物院藏,明朝人物肖像)
后世借用定于一尊,也用于形容一种在社会上完全占统治地位的学说,比如儒家学说。明·徐光启《刻紫阳朱子全集》:“今世名为崇孔氏,黜绝异学,而定于一尊。 ”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