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读了网友的一篇《电视剧“安家”一个剧情让我这个母亲泪流满面》(链接https://bbs.wenxuecity.com/bbs/znjy/4887548.html),想说说我对“孝顺”的认知。
最早听到“孝顺”这个词,都是听爷爷,奶奶说的,夸的是我妈妈。
我的妈妈也确实当的起这个词。妈妈是家里的老大,有四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小姨和妈妈差了一轮(十二岁),小舅舅更是比妈妈小了十四岁。妈妈上大学的时候是在外公和外婆居住的城市,六十年代初的半大孩子大多都有吃不饱,饥饿的记忆,我的舅舅和姨妈们也是一样的。妈妈上大学的时候是住校,通常星期天的时候才回家,小姨后来告诉我,最喜欢妈妈回家的日子,因为妈妈的饭盒里总有一些好吃的,那是妈妈一周在学校食堂打的饭,自己不舍得吃留下的(我总想那时也没冰箱,饭菜不会坏吗?)。
妈妈大学毕业后分到了爸爸所在的城市的一所工厂,经过学长的介绍认识了比妈妈高两届的爸爸,然后结婚生子成为了妈妈。爸爸也是家里的老大,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奶奶不会做针线活,饭菜也不是很会做。自从妈妈结婚后,家里人的衣服都是妈妈做的,过年过节的时候家里吃饭请客妈妈总是最后上桌的那个,因为妈妈是主厨。记忆中很小的时候就总听到奶奶说妈妈孝顺,读过书的女子什么都会做。这也是我最早对“孝顺”一词的认知,会做活,能吃苦耐劳。
妈妈和爸爸结婚后,一直居住在爸爸长大的城市,记忆中妈妈四年才有一次长的探亲假,妈妈才能回去看一次外公,外婆。这样的生活一直到爸爸退休,那时爷爷,奶奶,外公已经相继离开了我们,妈妈就和爸爸商量说,她已经在这个爸爸长大的城市陪着爸爸住了三十多年了,他们都退休了,能不能回到妈妈长大的城市去陪着外婆尽女儿的孝心。爸爸经过认真的考虑,决定陪着妈妈去到他们一起上大学的城市陪着外婆一起住。这一陪就是十年,外婆在九十岁的时候也离开了我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终老衣服都是妈妈一针一线缝的,妈妈在邻居的口中也是个孝顺的女子。
我和哥哥就是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所以从小就知道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