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一起来看一下“病从口入“的几种传染病:我前边一再提到管住嘴,以及关注我们的肠胃。我们的胃肠道包括胃、小肠和大肠,弯弯曲曲全程9米多长,盘踞在我们的腹腔。这九曲十八弯的胃肠道不停地把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进行加工消化,为我们身体提供营养,排出残渣废物。在我们吃进食物的同时,也难免把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吃进我们的肚子,甚至引起我们生病。
许多疾病都是这样“吃”出来的,如:伤寒、痢疾、霍乱、甲型肝炎、戊型肝炎、蛔虫病、肝吸虫病等。甚至一些主要从呼吸道感染的疾病,从其他途径感染的疾病也因“吃”而患。如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但也可以因病毒污染的手或食物而感染;再如炭疽,可通过皮肤和呼吸道感染,引起皮肤炭疽和肺炭疽,也可以通过消化道感染,引起肠炭疽;又如布氏杆菌病,主要因接触病羊和牛,通过皮肤黏膜感染,但病原体也可能藏在牛奶里,被人“吃”进体内而染病。俗话“病从口入”就是由此而来。
有些病原体只是“穿肠”而过,不会通过消化道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等,因为这些病毒在肠道中不仅找不到“落脚”之地,而且还会被胃酸、肠液和消化酶等灭活。有些病原体可“穿肠”而入,从胃肠道进入血液,导致全身其他器官生病,如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有些病原体是“穿肠”而驻,它们在肠道里“定居”,直接引起肠道疾病,如痢疾杆菌、霍乱弧菌。还有些病原体不但“穿肠”而驻,也会“穿肠”而入,如伤寒杆菌,既在肠壁内“定居”,又会钻进血液循环,引起伤寒病。我们现在主要讲一下能够通过“穿肠”而驻的病原体所引起的传染病。使大家了解如何保护胃肠道,防止“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