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年代,火红的歌

火红的年代,火红的歌

 

革命导师列宁同志说过,没有革命的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于是控制舆论阵地成了布尔什维克宣传部门的一个首要任务,自然包括了人们喜闻乐见的歌曲和诗文。正如苏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所言,“无论是歌,无论是诗,都是炸弹和旗帜。”中共九大确立的革命接班人林彪副主席说过,“唱好一支歌儿,也是一堂生动的政治”革命伟人对歌曲作用的认同折射出中国从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中的文艺特色。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热血沸腾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理想代替了理性,人间的关系是阶级斗争,随风招展的是红色的旗帜,到处洋溢的是火红的歌声。

 

从五十到六十年代,中华函数的连续性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继大跃进和大炼钢铁后的自然灾害继续延伸,并且自1962年后开始缓解;第二,共产国际的中苏两党对抗升级,从幕后打到台前,六十年代初充满火药味的九篇评论表明同姓马列的两兄弟已经不共戴天;第三,由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导致中国在外交上的孤立,只剩下少数几个海内知己。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强调“两个拳头,一个屁股。” 即一手对付美帝,一手应付苏修。1964年夏彭真市长对大学生讲话说,不怕打仗。打坏了瓶瓶罐罐,只要选他当市长,他会重新建设。备战和打仗成了这个历史时期重要特征。当然还有从不间断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随着农业收成的好转,食品供应开始丰富,中国人的肠胃里又贴上一层油膘,于是伟大领袖按照物质变精神的逻辑,开始了在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正如人艺话剧《左邻右舍》里的台词那样,“只要一吃上这窝窝头,就要开始折腾了。”折腾的具体方式就是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在毛主席的指引下,七亿国人每天喊同样的话,唱同样的歌,穿同样的衣,想同样的事。并于1966年爆发了触及灵魂深处的文化大革命。这场革命歌颂了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它辐射的音符构成了密密麻麻火一样的歌,不舍昼夜地响彻在九百六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鼓舞着人民披荆斩棘,奔向前方。

 

时代的强音

 

率先进入火红的年代的是《为了61个阶级兄弟》。歌词大意是:

“我们,
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
亿万人民是一个整体,一个整体。
同甘苦,共呼吸,
团结友爱最亲密。
一人有事,万人相助,
舍己为人不遗余力;
一处困难,八方支援,
颗颗红心连在一起。”

 

歌词精炼,旋律稳健。在共和国成立十一年的时候,为了抢救六十一个民工,动用了全国的资源,堪称壮举

 

接踵而来的则是敢同鲍狄埃、狄盖特叫板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瞿希贤曲,光未然词)。它和国际歌都是四拍子的格式,但后者起于弱拍,显得低沉;前者则从强拍始,突出强劲。“山连着山,海连着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红日出山临大海,照亮了人民解放的新时代。看旧世界正在土崩瓦解,穷苦人出头之日已经到来,已经到来。帝国主义反动派妖魔鬼怪,怎抵挡革命怒潮排山倒海,哪怕它纸老虎张牙舞爪,戳穿它,敲碎它,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口号罗列着口号,呼声回荡着呼声,把东方大国的憋屈凝聚成惊天动地的怒吼和诅咒,要跟时代的潮流去搏斗,开创石破天惊的未来。

 

巾帼作曲家居然不让须眉,谱写出雄浑有力气势磅礴的时代强音。从强拍开始,每句曲谱犹如海浪一层推着一层,冲击着广阔的半月海滩。它又像大江东去,汹涌的波涛撞击着峻峭的石岸。全曲一气呵成,如同八级锻工把一根烧红的铁棍打造成一连串的无缝钢链,环环相扣,没有刀凿斧刻的斑痕。难怪张光年先生声明,自叹词弱曲强,不大般配。

 

这支歌虽然爆发出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强音,但是只走红了几年。到了文革后,则不复流传,大概自从中苏闹翻,全世界“无产者”已经开始分裂。值得关注的是在第一句结尾的“联合起来”四字上,作曲家采用了同样的音符,高八度的2 2 2 2,每个2的节拍都不相同,最后一个有两拍 。形象地讲,这种曲式有点像旋律平台。五线谱上的几粒蝌蚪,排列成数学中的常数函数。这种局部平台的用法曾有先例。郑律成先生的《解放进进行曲》的开头,针对三个“向前”,连用了6个高音1(DOU)。iiiiii。在气势上,这种直平的旋律像一列自由电子的平面波,在薛定锷将军的指挥下,从左无穷到右无穷,铺天盖地,滚滚而来。摧枯拉朽,所向披靡。     

   

在抗战歌曲《一致抗日》里,开始的四个字“枪口对外”的旋律也是iiii。刘天华先生的二胡曲《光明行》的引子里也连用了12个1(Dou),和“向前向前向前”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京剧牌子谱[夜深沉] 中,直平旋律连用了三次,胡琴演奏者以弓梢触弦,右腕轻抖,演奏出7777……6666……5555……。 这时的虞姬女士踏着碎步,重复着舞姿。这时有第六感的观众则会屏气凝神,叹为观止,也叹为听止。当然这种局部平台的处理方式不能扩大使用范围。假设有一位名叫张劫妇的作曲家为“伟大的国家万岁!”谱曲,她连用了7个高音1。1111111--! 这样的歌难免单调乏味,听起来像是一位老人有气无力地喊口号。

 

榜样的力量

 

1963年我读高三时,中国发生了三件大事。毛泽东提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老百姓学雷锋。我们家没人在石油口工作,对学大庆的歌曲已然遗忘。只有一首《我为祖国献石油》印象尚存,“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唱歌的似乎人在西北,和大庆也攀不上亲戚。学大寨的歌还没忘,歌词也像永贵大叔那样直接了当。“学习大寨,赶大寨, 大寨的红旗迎风摆。”旋律朴实悠缓。

 

比起大庆大寨,学雷锋的歌曲对我们来说更加记忆犹新,它关系到青少年的成长和入团入党的革命热情。第一首是《接过雷锋的枪》,“接过雷锋的枪,雷锋是我们的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第二首是《雷锋我们的战友我们亲爱的弟兄》。雷锋写过一首自由体的诗《唱支山歌给党听》,“唱支山歌给党听, 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倾诉了他对党朴实深厚的阶级感情。李劫夫先生捷足先登谱了一曲,采用了拉长声的山歌形式,1653--, 6132-----。 不过不久就被朱践耳先生的作品所取代。后者更加清新明快,33365-3,516L2--,553561-2357656---。

 

过了两年,有人用北方乐亭大鼓的曲调编写了《八月十五月儿明》。这是一支委婉动人的歌曲。清华大学土建系的吴婷莉学长曾在大礼堂为大家演唱,获得阵阵掌声。“八月十啊五哎月儿明,连队里的战士领了月饼。雷锋把月饼放在床头,……。”一块普通的月饼竟然使他的心像黄河那样滚滚翻腾,最后他把月饼送到敬老院中。不知道如今那些提着几十万元的月饼盒买官行贿的贵人又如何作想?

 

此外还有一首雷锋歌,“雷锋我们的战友,我们亲爱的弟兄。雷锋我们的榜样,我们青年的标兵。学习雷锋红心永向党,学习雷锋跟着毛泽东。前进前进,永远高举毛泽东的旗帜。前进前进,为了共产主义而斗争。”这首歌不光气势上 更加雄浑,意境上也提高了一个层次,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挂上钩。由于歌词较长,又不大好唱,故从电台里听到的多,群众中吟唱的少。

 

流行歌曲

 

六十年代初还有一支和外国人有关的歌曲,即用河南梆子演唱的“肯尼迪,我来问问你,你们那个美国的和平是啥呀啥东西。”1966年后,出口转内销,有人把这支曲子按到了刘少奇主席的头上,“刘少奇,我来问问你,你的那个三党六论是啥呀啥东西。”唱歌的是几位泼辣刁钻的女战士,跺着脚解着恨儿地用右手指向台侧。

 

与国际形势相配合的还有一首《东风吹,战鼓擂》。“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历史规律不可抗拒,不可抗拒!美帝国主义必然灭亡,全世界人民一定胜利!全世界人民一定胜利!”

 

此外六十年代初还有几首广为流传的歌曲,《南来的大雁》《谁不说俺家乡好》《送君送到大路上》《大鞭子一甩嘎嘎地响》《火红的太阳当头照》《红梅赞》《边疆处处赛江南》等。大概从那时起,谈情说爱的歌曲开始销声匿迹,然而有一首《草原之夜》却如一枝红色的玫瑰羞怯地藏身于草原深处。“美丽的夜色多么平静,草原上只留些我的琴声。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歌词委婉动人,意境清新。琴声跨过沃野,象电磁波一样传入长空。此歌不失为情感类的佳作。高三毕业前来我班实习的体育学院的见习生唱过这首歌,他看上了我们年轻貌美的体育委员,以此示爱。遗憾的是那位女同学没有答应,草原之爱没有续集。

 

六十年代初的大型歌舞史诗《东方红》享誉一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胡松华老师的《赞歌》、煤矿文工团邓玉华老师的《五彩云霞》、以及王昆老师的《霹雳一声震天响》等。 欢迎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那天,我们清华物04班有幸去人民大会堂,见到了刘主席和彭市长,观赏了《东方红》歌舞。这个时期流行的还有 笛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二胡曲 《山村变了样》等。 我在中山公园的音乐堂听二胡世家蒋巽风先生演奏过《赶集 》,不久这段优美的乐曲因为涉嫌投机倒把而被取缔。

 

高一暑假, 我到珠市口附近的新中国影院看了场苏联电影《青年时代》,尽管在那天的日记里我对早恋提出了认真批判,但还是爱上了里边的那首插曲《我亲爱的母亲》。 全歌分三段,混合节拍6/8和9/8。旋律从671237,7121236铺开,在671231(H)达到高潮。“当年我的母亲,通夜没合上眼睛,伴我走遍家乡,为我一路送行。在那拂晓的时分,她送我一条手巾,祝我顺风。”当我远离家乡独处异国时,常吟唱此歌,思念远方的白发老母。

 

这个年代的校园歌曲是《说打就打》《拼刺刀》《我是一个兵》和《打靶归来》等。一首吕远作曲吕文科唱的《我为宝岛献青春》引发了我的兴趣,当时把三段歌词都背了下来。从高高的兴安岭到广阔的大沙漠,吕远歌曲的特点是空旷辽阔,抒情豪放。歌词大意是:“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地上撒着团团牧群。牛羊滚滚如云飞,鸭满池塘鸡满林。”1964年我参见清华弦乐班考试时,在陆以逊老师面前唱了这首歌。我被选进小提琴班。

 

唱出对领袖的热爱

 

1965年5月到第三工程兵学校参加军训时,我听连队的王文书唱过一首《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从那时起,我开始意识到人们开始把对领袖的热爱表达到歌曲当中,虽然我的意识比社会晚了几个节拍。从那时起歌颂领袖的歌曲一下多了起来。到了文革,可以说不计其数。如“最响亮的歌是东方红,最伟大的领袖是毛泽东”,“火红的太阳升起在东方,光芒万丈”(5123431321,556721)。才旦卓玛唱的《北京的金山》《毛主席的光辉》。还有男女声二重唱毛主席 《毛主席派人来 》(毛主席派人来,雪山点头笑来彩云把路开。一条金色带飘带,把拉萨和北京连起来。我们跨上金鞍宝马呦)。《北京有个金太阳》《萨拉姆毛主席》(文革时被批为“杀”的谐音)、张振富和耿莲凤的二重唱《永远歌唱毛主席》。“不敬青稞酒,不打酥油茶”是歌颂解放军的,但里边提到毛主席的书。还有湖南老乡的《挑担茶叶上北京》,以及文革时首都红卫兵在外地静坐时常唱的《抬头望见北斗星》。

 

1966年秋大串联时,我在贵阳医学院听到《您的话儿记在我心里》,“毛主席,毛主席,您的话儿记在我们的心坎里。 卡拉昆仑冰雪封,哨卡设在云雾中。山当书案来月当灯,盖着蓝天铺着地。只要想起您,毛主席。”歌词如画,富有诗意。歌曲采用新疆风格,情深意长。后来又有一首歌把人们对主席的歌颂推向了顶峰,“人说毛主席像太阳,我说太阳比不上。太阳上山又下山,毛泽东思想永远放光芒。”他比所有的人都更爱伟大领袖,第一次表明毛主席比太阳还要伟大。不过这太阳要是老呆在山上不下去,地球上的人恐怕就少多了。

 

文革中校园里经常播放的还有《小黑板三尺三》《千首歌万首歌》等。“千首歌,千首歌来万首歌。战士最爱,战士最爱毛主席语录歌。条条语录是真理,一条一堂政治课。千人唱,万人和,歌声朗朗震山河。”清华大学的张剑学长擅长此曲,在全校大会上引吭高唱,博得大家的喝彩。类似的战士歌曲还有《战士爱读老三篇》(“金色的太阳红艳艳,战士爱读老三篇。一学那个张思德,红心向党永不变”)前奏是555565352-23,555565351—6, 225232122523216165456555。

 

《毛主席语录发给咱》的歌词是“毛主席语录发给咱,捧在手中心里甜。好像来到北京城,毛主席就在咱身边。”听起来像社员歌曲,起码唱歌的不在北京。但歌词里又没提到唱歌人的职业。可能是解放军,也可能是学生。

 

主席诗词和语录

 

说到火红的歌,自然离不开主席的诗词和语录, 这才是火红的源泉。谱写最多的是主席诗词《长征》。最早的简单曲谱的头一句是1,1,21,65635, 235632165。另一支曲的开头是5(L)123-531231, 126512312。第三曲则更复杂,有领唱和合唱。5353(H)--231 5673(H)2(H)----(2223432)。1614—32123, 212316, (222354321---)。工宣队进驻清华后,系里开大会时,8341部队的文艺战士小尹指挥大家唱这首歌,他边指挥边舞蹈,别具特色。第四曲则是郭德刚老师演唱的评戏,除了相声爱好者,听过这种唱法的人不多。

 

《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也有几个曲式,一个是歌,5(L)6(L)1213-, 1(H)65615, 3561231, 6153523--,流传一时。另一曲是评弹,苏州风味,虽然嗞呀嗞呀的咬字不清,却也唱遍了大江南北。《念奴娇—昆仑》一词只见过李劫夫老师的谱曲,曲调有些古怪,爱唱的人也不多。55—1(H)3211----, 3-5-6561(H)---,11-2165356161655---, 1233(H)212, 3(H)7676566-----。 我唱着也觉着别扭。

 

《沁园春—雪》一词有个男中音的旋律设计,还有个女高音的唱法,后者流传更广。36----561(H)1(H)----, 2(H)-1(H)65, 33(H)---1231766,356231766。旋律高亢宽广,为大众所爱。《七绝—为女民兵题照》自然是为女声设计的,“飒爽英姿五尺枪”,第一个音符1/8拍后就用了1/4拍的休止符,嘎嘣利落脆。虽然只有四句,但全曲凝聚着健美与刚毅。表演者边唱边舞枪支,宛如花木兰再世。

 

为伟大领袖的金口玉言谱曲,让全国人民唱出来,这乃是李劫夫老师的一大发明。把毛主席语录读出来和唱出来的感觉是不同的。在宣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事业中,除了四个第一和突出政治的林副主席,李老师当记头功。

 

首当其冲的应当是毛主席语录第一条,中国的基本宗旨,“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虽然只有两句,而且一长短不一。李老师还是用进行曲的方式配乐。5555656126515153-5566532161233532-1。在我的记忆里,这首歌最适合大学生们排着队在工宣队的口令下,齐步走向食堂,还真能找出如饥似渴的感觉。

 

至于“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两句,我认为曲子有点唐突,2222122553122, 332165356165。听起来像两位妇女在为几个鸡蛋争吵,互不相让。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章”,1-232165356312, 321235,616566, 5611563,22133221321165122351。虽然这句较长,但曲子起伏流畅。曲子写得最好的当属“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3-1123165, 12365---。虽然当时已经二十郎当岁,但还觉着我们就是主席说的八九点钟的太阳。唱起来亲切自豪,充满了自信。

 

至于“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则有几种不同的版本。一个是李老师的55565321235116675,223123321,55621--。另一个说不出是啥风味,听中国音乐学院的一位王学姐在火车上唱过。6661655356,3165616565123,XXXX,XXXX, XXXX! 11616533566,511, 53-23211--。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旋律是 33321622352,3332165616123231656。 另一个是京剧唱法,125312, 3212332351--, 3535665--。

 

在爬山、拉练或遇到困难时,青年学生们最喜欢唱《下定决心》了。似乎唱了几遍就有了力气,就能战胜困难,把精神变成物质。3-216, 5-356, 123511762--。3-216, 5-356, 5-61332121。 

 

  “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 有人为这段语录谱了曲。这首歌曲气势磅礴,体现了由必然王国迈进自由王国的豪迈与自信。

 

六十年代末,为林副主席的再版前言谱写的歌曲大气雍容,中间还有变调。1969年夏我们去羊坊后白虎涧大队支农时,我曾指挥宣传队和几十位贫下中农唱过此歌。指挥这种节拍缓慢曲式悠长的歌的能领受音乐的美感,不像指挥《拼刺刀》或者是《说打就打》那样短促急骤的歌,来不及抡胳膊人家就唱完了。后来听说有人揭发蒋总统在某年祝寿时用过此曲,不久便被打入冷宫。

 

豪情奔放的革命歌曲

 

李劫夫老师对文革的历史贡献远不止那几首语录歌。出自他的笔下的还有三首主题歌,每首都可用于文革剧的片头、片尾或是插曲。《我们走在大路上》是个四拍子的进行曲,和《国际歌》一样,从弱拍开始。正如歌词所描写,“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全曲豪情奔放,“革命气势势不可挡,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

 

另一首是“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河深海深不如阶级友爱深。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这首也是开会时必唱的歌。《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由于它的旋律近乎舞蹈,居然被东北同胞配上了类似二人转的动作。几位革命战士身穿绿军装,手持红宝书,手抚前胸向外伸开,双脚成弓箭步,边舞边唱。人称“忠字舞”,至少在华北地区流传一时,成为街头一景。

 

王双印作曲贾世骏演唱的《大海航行靠舵手》则是另一个主题歌。“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毛泽东思想是不落的太阳。”乐曲热情奔放,强健有力。“不落”两字提升到C调5,是全曲的高峰,强调了永远不落的中国太阳。

 

歌颂主席的还有一首蒙古民歌《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敬爱的毛主席,敬爱的毛主席,您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您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我们有多少贴心的话儿要对您讲,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对您唱。千万颗红心,……,千万张笑脸迎着红太阳。”我们工程物理系宣传队的几个同学曾把它变成舞蹈,成了队里的拳头节目。

 

在文革初脱颖而出的还有萧华词,晨耕、生茂等作曲的《长征组歌》。著名歌唱家贾世骏、马国光和马玉涛等担任领唱。从艺术的角度,我很欣赏这部作品。每段的曲子和当时的地域风情和困难程度配合默契。有低沉,有高亢,有快乐,有忧伤。1967年初听说萧华被双规,于是《长征组歌》被搁浅。到了1967年8月,在上海的黄埔江畔,偶然听到了高音喇叭里的“过雪山草地”,于是我们知道萧华将军又被解放。

 

在党的九大之前,有两首歌成了最好的献礼。一个是《欢欢喜喜迎九大》,前奏中使用了锣鼓,增添了喜庆。(33321216,11165653, 235165321151 151)“葵花朵朵向阳开”,间奏(11216,11216111), “全国人民迎九大,迎九大,……。”还有一首藏族歌曲:“高不过喜马拉雅山,长不过雅鲁藏布江,”用喜马拉雅山和雅鲁藏布江来歌颂党的英明和主席的伟大。九大是党的盛会,奠定了林副主席接班的历史地位。九大留下的另一首歌是《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这是毛主席的原话。5-56321, 35171215---, 1-5-6316,1653521---。

 

1971年一月,毛主席指示“不当老爷兵”,高校师生在数九严冬到山区拉练。经常唱两首歌,《野营训练好,全连志气高》和《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在一起》。海军学员唱得最凶,大概因为海军三巨头李、王、张都是林副主席的人。

 

有一首红卫兵歌曲是:“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大风浪里练红心。”。另一首来自内蒙,“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从草原来到天安门。”这首歌的旋律没有太多的火药味,轻松欢快,从均匀的木鱼声听得出来,他们是一起骑着马过来的。还有一些不见经传的歌曲,如《红卫兵》歌,“拿起笔做刀枪”; 如《十六条》歌,“你说那个十六条为啥这样好?造反派听了志气高。”,“反帝比反修,砸烂苏修的狗头。”

 

在我的印象里还留下这样一个镜头,1966年10月,当我从江西医学院的宿舍去食堂用餐的路上,高音喇叭里播放着《革命熔炉火最红》的女生弹唱。“革命熔炉火最红,毛泽东时代出英雄。王杰同志好榜样,一颗红心为革命,一颗红心为革命。”曲子欢快活泼,前奏是1-121321-765761-656532132111。当时我情不自禁地沉湎于锻炼成长的惬意之中,似乎我也正被熔化在这座火炉里,期待着炼成雷锋、王杰式的英雄。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每天早晨在北京大学200号的校园里,高音喇叭总要播放一阵双簧管的前奏,人们似乎感受到海面涟漪潋滟的金色波纹,然后引发出吕文科老师的响亮歌声,“彩灯把蓝色的大海照亮,幸福的喜讯传遍了整个海疆。”356—5615321612365,653-521235653212--。 战士沉醉于主席来到军舰上的喜讯和幸福。另一首则如冉冉的日出,“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灿烂的光辉照耀大地。”1-653561--,25321655。

 

还有许多歌

 

除了这些主旋律,当时流传着几首外国歌曲。比如越南的《中越友谊歌》,“越南中国山连山, 江连江,共临东海我们友谊像朝阳。”歌曲显得愚笨生硬,有点颠三倒四。出于对异国文化的好奇,我还是把它学会。此外还有一首《解放南方》和一些战地歌曲。

 

西哈努克亲王词曲的《 亲爱的中国》也流传一时,“亲爱的中国呀,我的心没有变, 我永远把你怀念,……”一个羞涩的少女,倾诉着对一个大老爷们的爱慕。

 

与朝鲜有关的歌曲不多,主要有电影《卖花姑娘》和《 摘苹果的时候》的几个插曲。 后来又有了《金刚山之歌》。和阿尔巴尼亚相关的有“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远隔千山万水,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还有一首模仿《莫斯科—京》的歌《北京—地拉那》。歌词里有“万岁毛泽东,万岁恩威尔-霍查,万岁英明伟大的党,万岁北京地拉那。”另一首流传不广的阿尔巴尼亚歌是《一手拿镐,一手拿枪》。

 

栾桂芬的女中音独唱《 医疗队员到俺村》描述了一支援非的医疗队的故事,歌曲亲切富有内涵。进入七十年代后广播里又多了《北京颂》。歌颂了北京是祖国的心脏,胜利的保证。同期还有一首女生表演唱《姐妹们喜晒战备粮》,几个年轻姑娘,头戴斗笠,手持簸箕,在舞台的场院上晾干新收的麦粒。53561126535765--, 3176165265352---,3356765612612---, 562765321-。

 

1974年我在北京显示仪器厂参与开门办学的时候,一部新电影《闪闪的红星》闯进市民的视线。军旅歌手李双江将军靠一首《小小竹排》响彻大江南北,威名远震。

 

文革中,青年学生经常访贫问苦,吃忆苦饭,唱《忆苦歌》。“天上布满星,地上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最后要强调阶级斗争,天下乌鸦一般黑,防止资本主与复辟,不吃二遍苦,不受二茬罪。《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则从另一个角度教育孩子,在旧社会人有多穷,吃糠腌菜破衣衫。我对这首歌一直没有兴趣,无论是词还是曲均非上乘之作。

 

到了文革快收尾的时候,从上海传出了《文化革命就是好》,连喊带叫蛮不讲理,说它是歌曲,算是抬举。此间又出了几首提琴曲,《红太阳光辉把炉台照亮》,《千年铁树开了花》等。后者描述的是部队里的医生用针灸的办法治好了一个哑巴。严格说来,歌词以偏概全有些夸大。

 

此外还有几首儿童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和《我在马路上捡到一分钱》教育孩子拾金不昧。还有那首《泉水叮咚响》。八十年代初,听我儿子站在炕头上表演过。

 

说到火红的歌,不得不提到样板戏。 它们虽然是戏,但在文化娱乐极端贫乏的时期,百姓们不顾板眼,把它们当歌唱了。如同本来是道菜的豆制品在粮食短缺时被当成窝窝头吃了。限于篇幅,不予赘述。

 

从1960到1976年中期,火红的年代以一曲河南梆子《大快人心事,打倒四人帮》而告终。

 

红旗如海,红歌如潮,不管你是否愿意,人们都被无情地抛进到红色的海洋。人们体验到什么是从物质到精神的转换,每个人都处于高激发状态,停产停课,运动斗争。分为两派的人们动起刀枪,兴致勃勃心甘情愿地为祖国做了十年的负功,积累了天文数字焦耳的“负能”。无论如何,这段历史也不能忘记,更不能一笔勾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