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风暴,已经含苞待放的百合花枝断了。
看看地上饱满的花苞,再看看挺立的残枝,想想这些骨朵绽放的样子,心里真是恼恨。
但是恼恨有什么用呢?
还是转化一下负能量吧。
怎么办?当然是上鸡汤。比如残缺也是美,比如塞翁失马,比如生命注定要如此,迟一日早一日没有什么差别。。。
然而,“恼恨”这种情绪也完全可以套到上面的鸡汤公理中,结论就可以成为“恼恨也是美”“恼恨不见得是坏事”“生命中注定要有恼恨”。。。
总之,对于喝不下鸡汤的心灵来说,啥鸡汤也没用。
但俺还有一款,不完全是鸡汤。那就是问一下为什么:为什么会产生恼恨心理?因为花本来可以好好的开放,美丽芬芳,结果落空了。
就是这种预期与现实的反差形成了恼恨。
就是这个。
是谁规定事情一定会按照你的预期来发展?
没有。
事情本身的规律只是一个变量,这个变量的能否保证预期结果,还要看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好的种子本身并不能保证健康的植株与美丽的花朵。
如果统观不同因素对一件事情的作用,唯一可以确定的预期,可能就是“结果是不确定的”。
回来看恼恨,它产生的原因就是太过专注于事情发展的一个变量而忽视了其他变量。
专注于一个变量,就会产生某种理想预期。理想预期,是行为动力,是判断依据,是一切情绪的本源,是思维的配方。遗憾的是,它也是人陷于人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