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乌克兰战役(赫尔松战役),克里米亚战役,白俄罗斯战役,波兰东部战役,卡累利阿-芬兰战役,罗马尼亚战役(雅西-基希涅夫战役),巴尔干-匈牙利战役(布达佩斯战役),波罗的海战役
1943年底,德军被迫在南方大踏步后撤。1944年冬春两季,苏军以强大攻势粉碎了德军沿第聂伯河一线稳定东线的企图,迅猛地推进到了苏波,苏捷边界并踏上罗马尼亚国土转入境外作战,并光复克里米亚。同时,北方苏军在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城下大量歼敌并向前推进,使德中央集团军群驻守的防线成为一个大突出部。夏秋两季,中路苏军击溃当面德中央集团军群,同时对卡累利阿,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波罗的海沿岸各路德军进行了新的打击,使战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
1月14日,长期沉寂无重大战事的北方战线风云骤变。苏列宁格勒和沃尔霍夫两个方面军集结了37万人的重兵,1200辆坦克,自行火炮在大量空军掩护下扑向因屡屡增援其他战场此时已全无装甲部队的德北方集团军群。北面苏军越过涅瓦河猛攻,德军被迫后撤。西面苏军冒着严寒越过冰封的伊耳缅湖,钳形包围了诺夫哥罗德。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屈希勒尔屡屡请命撤退均遭拒绝以后,为免于全军被歼自作主张后撤。1月29日被元首解职,由莫德尔接替。德军尽管从中央集团军群防线调来少量坦克部队但仍无法挽回颓势。元首被迫下令撤至1940年以前原苏联和波罗的海诸国旧边境上的“美洲豹”防线。而进攻苏军由于长期防御缺少锻炼也很快失去锐气。3月1日双方又转入防御。总体来说,这场战役苏军完成的很不彻底,但列宁格勒从1月起成功解围,共被围900天,是苏德战争和整个二战历史上被围时间最长的城市。
乌克兰战役(赫尔松战役)
在乌克兰,1月初苏第1,2,3,4乌克兰方面军自北向南相继投入对曼施坦因所率德南方集团军群的攻势。苏德兵力对比是177个师对65个师。虽然德军一个满员师的兵力大于苏军一个满员师,但德军由于三年来连续战斗减员在总兵力上根本无法与力量庞大的苏军对抗。1月28日苏军经苦战后完成对赫尔松的包围,第1,第2乌克兰方面军包围了德第11,第42军共6万人。德军调兵驰援但胃口过大,结果损失惨重。空运补给给被围部队,最后少数突围但大部(5万人马)被歼。
在第聂伯河河曲部,苏第3,4乌克兰方面军相继拿下了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等铁矿产地,然后继续推进,迫使驻守的克里米亚的A集团军群回头抵抗,主力撤至尼古拉耶夫。
苏军接着又采取了重大行动。朱可夫(接替了战死的瓦杜丁)率领强大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全军左转,突破德第4装甲集团军防线。科涅夫率领第2乌克兰方面军由乌曼(3月10日攻克)向西直插,实施突贯。苏军发挥了高度机械化能力,行进间连续渡过布格河,德涅斯特河,和普鲁特河。4月1日科涅夫部进入罗马尼亚境内,抵达帕希卡尼,一举包围了德第1装甲集团军同时迫使其左侧的克莱斯特的A集团军群后撤。
此时德军已被完全逐出乌克兰。而仅一天前(3月31日),元首才将南方(曼施坦因)和A(克莱斯特)两个集团军群的番号改为北乌克兰和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意在打回乌克兰。曼施坦因和克莱斯特均因作战不力被解职,由莫德尔和舒埃纳尔接替。德军出动了容克52运输机和亨克尔111轰炸机飞入被围空域空投,从法国调来一支两个装甲师组成的党卫军赶来解围,终于突破重围,丢弃了重型装备后终于在4月9日与第4装甲集团军会合。未能全歼被围德军给朱可夫的战功蒙上阴影。但要看到他所率的部队是各路乌克兰方面军中进军路线最长,也是战斗最激烈,损失最严重的一支部队。部队进军太猛,后勤,支援都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从第聂伯河畔一举打到喀尔巴纤山麓,行程320公里,不能不说是巨大的成功。
克里米亚战役
在南方黑海沿岸,到4月10日,尼古拉耶夫, 奥德萨两港已被苏军重光,南乌克兰(不久前是A)集团军群驻守克里米亚部队已陷于空前孤立,应第17集团军司令耶内克要求,新任集团军群司令舒埃纳尔请命撤退,一如既往地遭到元首拒绝。4月10日,50万苏军在560辆坦克,自行火炮和1200架飞机支援下扑向耶内克的23万人(6个德军师,6个罗军师)。托尔布辛的第4乌克兰方面军从彼列科朴地峡向南,叶廖缅科的独立滨海集团军(后归托尔布辛指挥)从占据的刻赤桥头堡向西分别进攻。轴心国军狼狈后撤,损失惨重。到4月16日,雅尔塔等地被苏军收复。敌军缩到塞瓦斯托波尔。德,罗海军拼死撤走了13万人,空军接走了2万人。剩下的8万人大都在抵抗中被击毙。3万德军和7千罗军被俘。从此苏军在黑海沿岸又夺回了主动权。
白俄罗斯战役
1944年冬春之际德军在乌克兰的重创使布施所率的德中央集团军群驻守的放线成为一个巨大的绵延1050公里的突出部。靠布施手下38个兵力不满员的师,如何守得住这样宽大的正面?形势岌岌可危。而希特勒误判苏军将在乌克兰前出罗马尼亚进而夺取巴尔干,因此将重心摆在南方:将18个装甲师组成强大的机动部队部署在南方。而苏军在乌克兰战役胜利结束之后已制定了新的“巴格拉季昂”计划,准备扑向白俄罗斯一举吃掉德中央集团军群。苏军进行了大量准备,又新建调整了部队,兵力达120万人,坦克,自行火炮5200辆,飞机6000架,占绝对优势。
6月22日(战争爆发三周年,6月6日诺曼底第二战场已经开辟),由北向南,第1波罗的海,第3,2,1白俄罗斯方面军同时在宽大的正面展开突击,炮火和轰炸空前猛烈。打到第三天,赖因哈特的第3装甲集团军旗下的第53军就在维切布斯克被围。元首又禁止突围和后撤,又打了五天,第53军全军覆没(1万人被俘)。在博勃鲁伊斯克又一个军被围。各路苏军进展神速,象不久以前曼施坦因和克莱斯特被解职一样,布施也被解职,由莫德尔兼任。
莫德尔利用身兼中央和北乌克兰两个集团军群司令的便利,将南面原属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几个装甲师调往中央防线。但没起作用而白白消耗了宝贵的装甲力量。此后不久苏军攻打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时德军更陷于困境。德军撤过别列津纳河时在渡口惨遭炮击,轰炸,损失惨重。苏军随后追击。7月4日,明斯克被罗斯米斯特罗夫所率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收复。同时10万德军在明斯克以西大“口袋”中被围,四天后投降,6万人被俘。至此,德中央集团军群已溃不成军,伤亡总数达30万人。宽达400公里的防线被突破,苏军直接威胁到波罗的海和东普鲁士。
苏最高统帅部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不等德军补缺就肃清白俄罗斯残敌,尔后前出波罗的海进入波兰。巴格拉米杨的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兵锋直指德维纳河重要渡口道加夫皮尔斯,德北方,中央集团军群有被分割的危险。德军抵抗愈来愈烈,试图死保一条联系走廊。但最终不敌,7月13日罗斯米斯特罗夫部占领维尔纽斯,将德军赶至东普鲁士边境。苏军在7月底成功地前出到里加湾。这样在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出现的缺口彻底切断了德两个集团军群之间的联系。
7月28日,南部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将德军包围并歼灭在布勒斯特-科勃林地区。整个白俄罗斯战役的成功实施,使德军惨败不亚于斯大林格勒之战。中部战线的战略态势对苏军来说异常可喜,德军已基本被逐出白俄罗斯,大片国土重光。苏军尖兵已踏上波兰作战,向挺进德国近了一步。
波兰东部战役
7月14日,苏军将攻击重点指向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由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和科涅夫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担任主攻,共84万人,1600辆坦克,自行火炮,14000门火炮,2800架飞机。在绝对空中优势掩护下,科涅夫包围并歼灭了驻守博罗得的德第13军(4万人中近2万被俘)。罗科索夫斯基在7月23日占领了波兰东部重镇卢布林,后来在此成立共党领导的傀儡政府。
7月20日德军叛将谋刺希特勒未遂。大规模的调查追杀使贝克,卡纳里斯,赫普纳,隆美尔,克鲁格,哈尔德等高级将领或被杀,或入狱,或自杀。古德里安接替了受怀疑的蔡茨勒出任参谋总长。德军指挥系统群龙无首,陷于混乱。
此时苏军已进发到维斯杜拉河畔,兵锋直指华沙。但兵力不足,面对德军不断逆袭损失惨重,战线过长后勤补给无法跟上。8月1日波兰在伦敦的流亡政府下令留守华沙的地下部队 (Home Army) 起义,希望能在苏军抵达前抢先占领华沙,以便战后谈判时能在英,美支持下对苏挺直腰板,赢得尊重。没想到苏军在华沙城下按兵不动,听任党卫军残酷镇压了起义。波兰流亡政府和英美政府对苏苦谏恳求斯大林高抬贵手派兵相助,都被以军事原因(如兵力,后勤)为借口婉拒。苏闭口不宣的是政治原因:斯大林借刀杀人,让希特勒帮他除掉流亡政府在波兰的势力,以便受苏操纵的共党领导的傀儡政府(又称卢布林政府)能战后上台。华沙在半年后的1945年1月才被苏军占领。但从军事上来讲,从1944年7月底起,苏军在维斯杜拉河一线的地位已无可撼动。
卡累利阿-芬兰战役
1944年苏军力量已十分强大。除了在正面临苏联重要地区的战线上投入重兵击溃德北方,中央,北乌克兰和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以外,还调集大量人马力图改变北部苏芬边界地区的态势。1941年开战时,德第20山地集团军在北部,芬卡累利阿和东南集团军在南部越过边境全线进攻。德军在北部作战不利,雪地丛林战技艺不精,未能得手。摩尔曼斯克始终未克,其南下的铁路畅通无阻。南部芬军饶勇善战,很快收复了1940年苏芬战争中的失地。东南集团军打到离列宁格勒50公里,卡累利阿集团军进占拉多加-奥涅加湖地峡斯维尔河一线,打到1942年战线停滞。芬兰不想也无力再战。苏最高统帅部曾一度缩减面对芬军的部队以投入其他危急的战场。而现在,苏军决心在这一战场也彻底改变战局,出动50万人,800辆坦克,自行火炮,1500架飞机投入进攻。6月9日苏列宁格勒方面军向拉多加湖西面的维堡发起进攻。35万芬军虽顽强抵抗,投入了唯一的装甲师,但仍被迫后撤,6月20日维堡失陷。6月21日苏卡累利阿方面军在两湖地峡发起进攻,六周以后芬兰在1941年开战后夺取的地方又丢失了。
战败的芬兰对战争丧失了信心,与莫斯科谈判媾和。但苦于伦杜利克(之前是迪特尔)所率德第20山地集团军迟迟不撤出芬兰。9月起德军开始被迫撤出。因为在芬兰德军与芬军相比人数上处于劣势,无法象在罗马尼亚弹压罗军那样对付芬军。撤退中德芬两军擦枪走火,10月15日开始交战。于是芬兰乘机解除了共同对苏作战的义务。苏军完成了既定目标,在北部苏芬边界结束了交战。不过因大敌当前,苏也适可而止,没有强行进入芬兰。芬兰在1941-1944年三年战争中损失了20万人(5万余阵亡),丢失了大片国土,还要支付巨额赔款,成了苏德战争的巨大牺牲品。不过有幸保住了独立,没向东欧诸国一样被苏军占领,战后开创了“芬兰化”的模式。
罗马尼亚战役(雅西-基希涅夫战役)
1944年4月起苏军已侵入部分罗马尼亚领土。德驻罗的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旗下德,罗各两个集团军一字排开相间而防。具体部署从黑海沿岸由西向东,分别是罗第3,德第6,罗第4,德第8集团军。得到支援后兵力达到了80万人(其中36万德军)。但部队装备越来越差,炮靠马拉,坦克仅300余辆,机动能力极差,飞机不足300架,而需要防守的防线又很长。德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弗里斯纳撤出比萨拉比亚的建议遭到了元首的拒绝。
当面的托尔布辛所率第3,马林诺夫斯基所率第2乌克兰方面军一左一右,集结了90万人,1400辆坦克,自行火炮,和1700架飞机,于8月20日发起进攻。攻击矛头直指罗第3,第4集团军。罗军斗志涣散,不战而退,大量投诚苏军,使轴心国防线土崩瓦解。8月24日苏两个方面军胜利会师,位于罗两个集团军中间的斯大林格勒战败后新编德第6集团军被包围在德涅斯特河和普鲁特河之间的雅西-基希涅夫地区。
前一天8月23日布加勒斯特发生政变,亲德的安东内斯库元帅被捕。叛军成立了新政府,宣布退出战争,派兵包围了德使馆,形势一片混乱。希特勒企图以武力压罗就范,8月25日出动空军空袭布加勒斯特。当天愤怒的罗新政府对德宣战。这样一来,弗里斯纳的处境危在旦夕,瞬间友军成了敌军,许多德军派驻罗部队的联络,参谋军官被捕。后方德军受到罗军攻击,内焦外困,根本无力驰援前线被围德军。后方德军只能撤往罗西部特兰西瓦尼亚地区。被围德军受命自行突围。8月29日,在酷暑中苏军歼灭了被围德军,毙,伤15万,生俘10万。不参加歼灭被围德军的苏装甲部队继续向南,向西挺进,8月30日攻占油都普洛耶什蒂,次日突入布加勒斯特。黑海沿岸德军狼狈逃入保加利亚。南乌克兰集团军群被打得狼奔豕突,彻底瓦解。
巴尔干-匈牙利战役(布达佩斯战役)
托尔布辛所率苏第3乌克兰方面军一路追杀德军,毫无阻挡地扫荡了保加利亚。9月8日兵临城下的保加利亚对德宣战(保先前对英,美宣战,出兵占领了希腊色雷斯,但从未对苏宣战),49万保加利亚军队纳入苏军指挥之下。苏军马不停蹄向南斯拉夫进军。德驻守希腊的E集团军群赶紧撤至南斯拉夫境内以免被托尔布辛歼灭(10月初英军在希腊登陆,对德军也有很大压力)。
在北面,弗里斯纳所率德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企图扼守有喀尔巴阡山群山拱卫的特兰西瓦尼亚突出部。尽管一些调拨给他的装甲部队正在冒着游击队的袭击,穿越南斯拉夫的崇山峻岭,奋力支援前线(我们70年代末看的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就是以这些德军装甲部队的调动为背景,讲的是游击队炸毁油罐列车的故事)。但他仍无力抵抗,苏军渗入山口逐步突入。在突出部北部,第4乌克兰方面军(含1个师的捷克共军)向杜克拉山口猛攻。在突出部南部,第2乌克兰方面军对德军保持了强大的压力。结果弗里斯纳被迫一边撤出突出部,一边组织部队顽强抵抗。10月29日德军收复尼日吉哈佐,歼灭没有步兵掩护而孤军深入的苏坦克部队2万余人,击毁600辆坦克,在一连串失败中扳回一点面子。
尽管德军苦战御敌,但大势已去,一目了然。匈牙利人也开始动摇。有了在罗的经验,这次弗里斯纳先下手为强,火速占领了布达佩斯,逮捕了匈军将领。10月29日,苏军突破了德匈盟军联合防守的脆弱的蒂萨河防线,兵临布达佩斯城下。但苏军的攻势此时成了强弩之末,暂时受阻。
托尔布辛率第3乌克兰方面军于10月下旬解放了贝尔格莱德,11月初攻入匈牙利,并切断了南方集团军群(不久以前的番号是南乌克兰)与背靠亚德利亚海的F集团军群的联系。
接下来托尔布辛率第3,马林诺夫斯基率第2乌克兰方面军合力猛攻布达佩斯,连日苦战到12月26日在埃斯泰尔戈姆两军胜利会师。德第4党卫装甲军和第3装甲军实施了反突击。党卫军作战勇猛屡出奇兵,一度打到离布达佩斯25公里处。但元首不准守城部队突围。结果党卫军浴血奋战仍无法击败优势苏军,被迫后撤。苏军对布达佩斯的围歼持续到1945年2月11日,最后数万德军被歼,5万人被俘。弗里斯纳因战败被韦勒接替。
波罗的海战役
1944年卡累利阿-芬兰战役完成以后,列宁格勒和第1,2,3波罗的海共四个方面军90万人,3000辆坦克,自行火炮和2600架飞机对德北方集团军群发起进攻,目标波罗的海沿岸三国。9月苏军首先猛攻爱沙尼亚德军,迫使其撤出纳尔瓦地区逃往里加和库尔兰。苏军控制了拉脱维亚-立陶宛海岸,将整个北方集团军群包围在库尔兰,并首次攻入德国领土东普鲁士。虽不久(11月)被逐出东普鲁士,但苏军于1945年1月占领了另一片德国领土梅默尔(1919年以前是德领土,1919-1939年归新独立的立陶宛,1939希特勒迫使立陶宛放弃这片领土),彻底孤立了舒埃纳尔所率的德北方集团军群。但是这批德军(第16,18集团军共26个师)顽强抵抗一直到战争结束。希特勒禁止从海上后撤,白白葬送了这些精锐部队。
1944年回顾
到1944年底,苏军已解放了全部被占国土,并出国作战,战争局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系列由苏军发起的战役,迫使德军接受苏军的意志在对苏有利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战斗,从而使苏军牢牢掌握了战争主动权。这些战役通常以强大的突击集团从几个方面出其不意地突破敌军防御,割裂德战线,进而向纵深发展突破。还应看到苏军在军事艺术和战斗能力上的提高,突出的范例是完成对敌重兵集团实施钳形攻势的围歼战,如赫尔松,雅西-基希涅夫,和布达佩斯战役。对德军来说,1944年是崩溃来临的一年。它被迫两线作战而无暇兼顾,步步走向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