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desk notes: my parents set goals for their children. I don't, but encourage them to chase their fun initiatives-总要以趣味始以趣味终。.
== 凡趣味的性质,总要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所以能为趣味之主体者,莫如下列的几项:一,劳作;二,游戏;三,艺术;四,学问。诸君听我这段话,切勿误会
Search Results
Web results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中国近代学者、作家,学识渊博,著述宏富,在史学、哲学、文学、伦理学等方面均有建树。)
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的是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抵?”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抵。”我生平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兴会淋漓;什么悲观咧厌世咧这种字面,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的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就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我每天除了睡觉外,没有一分钟一秒钟不是积极的活动;然而我绝不觉得疲倦,而且很少生病;因为我每天的活动有趣得很,精神上的快乐,补得过物质上的消耗而有余。
趣味的反面,是干瘪,是萧索。晋朝有位殷仲文,晚年常郁郁不乐,指着院子里头的大槐树叹气,说道:“此树婆娑,生意尽矣。”一棵新栽的树,欣欣向荣,何等可爱!到老了之后,表面上虽然很婆娑,骨子里生意已尽,算是这一期的生活完结了。殷仲文这两句话,是用很好的文学技能,表出那种颓唐落寞的情绪。我以为这种情绪,是再坏没有的了。无论一个人或一个社会,倘若被这种情绪侵入弥漫,这个人或这个社会算是完了,再不会有长进。何止没长进?什么坏事,都要从此产育出来。总而言之,趣味是活动的源泉,趣味干竭,活动便跟着停止。
“趣味教育”这个名词,并不是我所创造,近代欧美教育界早已通行了。但他们还是拿趣味当手段,我想进一步,拿趣味当目的。简单说一说我的意见:
第一,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掉,生活便成了无意义,这是不错。但趣味的性质,不见得都是好的。所谓好不好,并不必拿严酷的道德论做标准;既已主张趣味,便要求趣味的贯彻,倘若以有趣始以没趣终,那么趣味主义的精神,算完全崩落了。
人生在幼年青年期,趣味是最浓的,成天价乱碰乱迸;若不引他到高等趣味的路上,他们便非流入下等趣味不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固然容易如此;教育教得不如法,学生在学校里头找不出趣味,然而他们的趣味是压不住的,自然会从校课以外乃至校课反对的方向去找他的下等趣味;结果,他们的趣味是不能贯彻的,整个变成没趣的人生完事。我们主张趣味教育的人,是要趁儿童或青年趣味正浓而方向未决定的时候,给他们一种可以终身受用的趣味。这种教育办得圆满,能够令全社会整个永久是有趣的。
第二,既然如此,那么教育的方法,自然也跟着解决了。教育家无论多大能力,总不能把某种学问教通了学生,只能令受教的学生当着某种学问的趣味,或者学生对于某种学问原有趣味,教育家把他加深加厚。所以教育事业,从积极方面说,全在唤起趣味;从消极方面说,要十分注意不可以摧残趣味。
摧残趣味有几条路,头一件是注射式的教育。教师把课本里头的东西叫学生强记;好像嚼饭给小孩子吃,那饭已经是一点儿滋味没有了;还要叫他照样的嚼几口,仍旧吐出来看;那么,假令我是个小孩子,当然会认吃饭是一件苦不可言的事了。这种教育法,从前教八股完全是如此,现在学校里形式虽变,精神却还是大同小异,这样教下去,只怕永远教不出人才来。
第二件是课目太多。为培养常识起见,学堂课目固然不能太少;为恢复疲劳起见,每日的课目固然不能不参错掉换。但这种理论,只能为程度的适用;若用得过分,毛病便会发生。趣味的性质,是越引越深。想引得深,总要时间和精力比较的集中才可。若在一个时期内,同时做十来种的功课,走马看花,应接不暇,初时或者惹起多方面的趣味,结果任何方面的趣味都不能养成。那么,教育效率,可以等于零。为什么呢?因为受教育受了好些时,件件都是在大门口一望便了,完全和自己的生活不发生关系,这教育不是白费吗?
第三件是拿教育的事项当手段。从前我们学八股,大家有句通行话说他是敲门砖,门敲开了自然把砖也抛却,再不会有人和那块砖头发生起恋爱来。我们若是拿学问当作敲门砖看待,断乎不能有深入而且持久的趣味。我们为什么学数学,因为数学有趣所以学数学;为什么学历史,因为历史有趣所以学历史;为什么学画画,学打球,因为画画有趣打球有趣所以学画画学打球。人生的状态,本来是如此,教育的最大效能,也只是如此。各人选择他趣味最浓的事项做职业,自然一切劳作,都是目的,不是手段,越劳作越发有趣。反过来,若是学法政用来作做官的手段,官做不成怎么样呢?学经济用来做发财的手段,财发不成怎么样呢?结果必至于把趣味完全送掉。所以教育家最要紧教学生知道是为学问而学问,为活动而活动;所有学问,所有活动,都是目的,不是手段,学生能领会得这个见解,他的趣味,自然终身不衰了。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那第三种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他的意思是说教育家比皇帝还要快乐。他这话绝不是替教育家吹空气,实际情形,确是如此。我常想: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趣味,莫过于种花;自然界的美,像山水风月等等,虽然能移我情,但我和他没有特殊密切的关系,他的美妙处,我有时便领略不出;我自己手种的花,他的生命和我的生命简直并合为一;所以我对着他,有说不出来的无上妙味。凡人工所做的事,那失败和成功的程度都不能预料;独有种花,你只要用一分心力,自然有一分效果还你,而且效果是日日不同,一日比一日进步。教育事业正和种花一样: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生命是并合为一的;教育者所用的心力,真是俗语说的“一分钱一分货”,丝毫不会枉费;所以我们要选择趣味最真而最长的职业,再没有别样比得上教育。
教育家还有一种特别便宜的事,因为“教学相长”的关系,教人和自己研究学问是分离不开的:自己对于自己所好的学问,能有机会终身研究,是人生最快乐的事,这种快乐,也是绝对自由,一点不受恶社会的限制。做别的职业的人,虽然未尝不可以研究学问,但学问总成了副业了;从事教育职业的人,一面教育,一面学问,两件事完全打成一片。所以别的职业是一重趣味,教育家是两重趣味。
你想:一面学,一面诲人,人也教得进步了,自己所好的学问也进步了,天下还有比他再快活的事吗?人生在世数十年,终不能一刻不活动,别的活动,都不免常常陷在烦恼里头,独有好学和好诲人,真是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若真能在这里得了趣味,还会厌吗?还会倦吗?
(本文是梁启超于1922年4月10日在“直隶教育联合研究会”所作的演讲,有删节)
作者:驴友花雕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bf5be59636a7
来源:简书
1、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梁启超
2、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梁启超
3、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梁启超
4、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梁启超
5、大陆山河若破碎,巢覆完卵难为功。——梁启超
6、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梁启超
7、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若何之隆盛;康乾间之武功。若何之煊赫!——梁启超
8、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葨。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况在国内多预备一年,即以学业论,亦本未尝有损失耶。——梁启超
9、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梁启超
10、学其所用,用其所学。——梁启超
11、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梁启超
12、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13、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梁启超
14、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梁启超
15、物竞天择势必至,不优则劣兮不兴则亡。——梁启超
16、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梁启超
17、重人者人恒重之,侮人者人恒侮之。——梁启超
18、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也。——梁启超
?
19、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
?
20、重精神,贵德育。——梁启超
21、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梁启超
22、心安理得,海阔天空。——梁启超
23、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梁启超
24、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苟不自新,何以获存。——梁启超
25、世事沧桑心事定,胸心海岳梦中飞。——梁启超
26、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梁启超
27、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梁启超
28、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渝,当以小说渝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梁启超
29、历览各国产业发达这顺序,皆以农为本。——梁启超
30、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梁启超
31、竞争者,进化之母也。——梁启超
32、今之机器之用大进,人力可以胜天。——梁启超
33、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梁启超
34、国家之主人为谁?即一国之民是也。——梁启超
35、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
36、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梁启超
37、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梁启超
38、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
39、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梁启超
40、拍碎玉双斗,慷慨一何多?满腔都是血泪,无处著悲歌。——梁启超
41、三百年来王气,举目山河依旧,人事竟如何?百户尚牛酒,四塞已干戈。——梁启超
42、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梁启超
43、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梁启超
44、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梁启超
45、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46、上下无材,国之大患也。——梁启超
47、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梁启超
48、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
49、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
50、人之生也,其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梁启超
51、凡做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梁启超
52、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梁启超
53、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梁启超
54、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梁启超
55、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消磨。——梁启超
56、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二者皆人生所不可缺之具也。——梁启超
57、教育不是别的什么,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梁启超
58、春已堪怜,更能消几番风雨;树犹如此,最可惜一片江山。——梁启超
59、相思树下说相思,思君念君君不知。——梁启超
60、自由者,权利之表证也。凡人所以为人者有二大要件:一是生命,二是权利。二者缺一,时乃非人,故自由者亦精神界之生命也。——梁启超
61、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熟的,一类是涉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梁启超
62、失望沮丧是我们生命上最可怖之敌。——梁启超
63、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梁启超
64、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梁启超
65、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梁启超
66、日本之骤强,由学校之极盛。——梁启超
67、《论语》如饭,最宜滋养;《孟子》如药,最宜祓除及兴奋。——梁启超
68、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梁启超
69、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梁启超
70、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梁启超
71、大海潮音,作狮子吼。——梁启超
72、我国万事不进步,而独防民之术乃突过于先进国,此真可痛哭也。——梁启超
73、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梁启超
74、中国人常常将国家与朝廷混为一谈。——梁启超
75、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梁启超
76、不会读书,书面是平的;会读书,字句都浮起来了。——梁启超
77、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梁启超
78、诸经、诸子、四史、《通鉴》等书,宜入精读之部,每日指定某时刻读它,读时一字不放过,读完一部才读别部,想抄录的随读随抄。——梁启超
79、婚姻丧葬、奉养父母、吃穿用度,如果没有制度予以节制,天下人都会把奢侈当作光荣、把节俭当作耻辱。——梁启超
80、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梁启超
81、研究出办法、计算好数量、逐步推行,做起事来就很容易。——梁启超
82、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梁启超
83、有系统之真知识,叫做科学,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叫做科学精神。——梁启超
84、商汤对伊尹,齐桓公对管仲,用孟子的话说,是先视之为师再作为臣子。——梁启超
85、颇愧年来负盛名,天涯到处有逢迎。说荆说项寻常事,第一知总让卿。——梁启超
86、士人已经毁坏了廉耻的原则,背上了拖累天下的名声,那么他们苟且懒惰、取悦陛下的心思也就产生了,勤奋自强的志向变得冷落。——梁启超
87、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梁启超
88、患难困苦,是磨炼人的最高学校。——梁启超
89、靠天下的力量生产财务,取天下之财物供给天下。——梁启超
90、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壮哉!我少年中国。——梁启超
91、乃归未及一月,竟溘然长逝,年仅逾弱冠耳。——梁启超
92、记载孔子言论行事之书惟《论语》为最可信,其他先秦诸子所记,宜以极严冷谨慎之态度观之。——梁启超
93、然因果关系,至复赜而难理;一果或出数因,一因或产数果;或潜伏而易代乃显,或反动而别证始明。——梁启超
94、人群之所以为群,国家之所以为国,赖此德焉以成立者也。——梁启超
95、国家之主人是谁,其人民是也!——梁启超
96、万事付之柰何,一切凭人作弄。——梁启超
97、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梁启超
98、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于约。——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