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散记之二:太极拳之阴阳 (上)

美酒饮教微醉后, 好花刚到半开时.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当年上海多少吴家太极的学生都想从马岳梁老师身上偷到些秘诀。老先生却说”你们拳打好了没有?” 然后他老人家总背一段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著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马老北大化学系高材生,满洲世家子弟,无论传统与现代都得而兼之。为什么他没有传下任何特别秘诀,特别练法,而只推崇经典,经典确实无可超越,也把话说尽了。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多少年来我读到这个觉得是文字游戏而已。 道家理论讲无极太极,可是到身上后无极是什么?太极是什么?莫明其妙。现在思考,要学蛇和鹤靠意识训练,意识上就是无极开始,太极启动,接下来才有身体上的阴阳。所以无极和太极都是意识感知。人在运动之前没有进入斗争状态,所以是无极,虚无飘渺,不知所措,但无序中要有意识,就像一条蛇在没有被惊扰到时,悠然游动时的状态就是无极。但这种无极的意识还是保持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这种放松但有最基本敏感度的状态就是无极。太极是一个很短的时间段,也就是说当蛇或鹤发现有情况时,它马上在意识上变成一种高度敏感状态,在意识警戒下,身体开始进入一种准备打斗状态,但并不是说肌肉紧张,而是形松意紧,精神上开始动了。太极拳不叫阴阳拳,不叫无极拳, 偏偏名叫太极大概是告诉后人不要忘了这个拳最重要的是训练一种精神,一种意识统一下的身体敏感度。 所以和老前辈推手,他们都说输赢一搭手就知道了。这种“知道”是意识上的灵敏,也延续到对对方身体变化功能的感知,也就是说两人的太极状态一比,瞬间就分出高低。在太极状态瞬间形成后,接下来身体马上发生虚实变化,才有太极生阴阳,太极图所表达的动态开始形成。在这个过程中,人要像鹤一样“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这样才能保持身体稳定。 身体可以开始运动了, 但要“不偏不倚”,偏了不稳,倚靠别人也不可能稳定。 “忽隐忽现” 这句最是迷糊, 为什么不偏不倚之后,要忽隐忽现呢? 想一想蛇就容易理解。 蛇头作为司令部,要忽隐忽现,所以人的意识要忽隐忽现,不能让对方掌握。因为人一动,对方就会判断,太极拳所谓听劲就是判断对方运动规迹力度大小等等。 作为高手,自己的意识绝对不能让对方轻易探知,所以要训练到能忽隐忽现,使对手不知我的下一个行为。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这几句更具体描述这个训练的重要性。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没有意识控制下的忽隐忽现,那是不可能。 太极拳没有了这个意识和身体配合下的训练,就不是太极训练。这几句也可以说是推手训练的基础。推手几十年来都一头雾水就是因为偏离了这几句经典, 推手不是竞技,而是训练意识和身体像蛇一样地回避对手,为的是找到机会给对手致命一击。 所以那些自以为打了拳推过手就可以和搏击选手对台的都是自讨苦吃。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这是最后总结,告诉后人一个标准,凡是靠先天自然之体力速度胜人,就像大人打小孩,一定不是太极训练结果。 多少前人讨论四两拨千斤五个字,还有人讨论是拨是拔等等,都是很没意思的讨论。四两如何拨千斤?当千斤打压下来时, 四两只是形容躲开打击的轻松度。还是拿蛇为例,蛇头轻巧避开对方是因为敏感度高,用最小的位移在最短时间里避开,使得对方的千斤不得不中途改变方向,大打折扣。 在人和人的对练中,看起来好像被拨开,其实是避开,只不过身体手臂和对方的接触,是在“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的轻接触状态,外人看起来是被一点小力量拨开的。经典说到这里都是在讲述如何训练意识和身体的结合运动,使得敏感度不断提高,能瞬间探知对方的“势”而做出反应。这个反应一定是一击必中的打击,如果没有训练过打击,对方也不会倒。太极拳打击的训练不见于经典因为这个和以往的武功训练没有两样,无非是力量,角度和速度。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它惜墨如金,不说废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