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观看了我小学老师推荐的德国电影《无主之作》(Werk Ohne Autor, Never Look Away, Work Without Author)。全面长三个小时,由于我一直侧躺床上用手机观看,以至于今上午起床后腰左侧有劳损之感。
我一向喜欢看二战电影,包括二战后反思的电影,也喜欢看有关东德时期和对那个时期反思的电影。《无主之作》这部长片恰好全囊括了。该片由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尔克执导,汤姆•希林、塞巴斯蒂安•考奇、葆拉•贝尔、莎斯齐娅•罗森达尔等主演,2018年9月4日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首映,2018年10月3日在德国上映,并代表德国参加91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最终只获得最佳外语片和最佳摄影两项提名。这个结果是不奇怪的,因为总体感觉是影片可圈可点,但谈不上是伟大的经典之作。不像是《肖申克的救赎》,我在网上租片看完之后觉得有必要保留,因此又购买了该片,用于以后的重温。
《无主之作》据报道是根据德国视觉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的人生经历改编,他先后经历了纳粹德国时期、社会主义东德,又成功逃亡西德寻找创作和人生的自由。该片娓娓道来,不慌不忙地展现了他这一历程。
影片主人公库尔特童年生长在在纳粹德国,他的阿姨伊丽莎白为希特勒狂热,却又被视为精神病患者,在纳粹鼓吹的只保留雅利安人优良人种的混说下,被实施绝育并关在集中营,后被纳粹医生卡尔•西班德教授害死。影片刚开始的半小时就让我陷入沉思——这不就是一个完美的隐喻吗?向老虎讨食,最终葬身虎口,这让我联想到某国那些御用文人,为政治投机,要么是被洗脑,要么想请功讨赏,可是最终有几个人善终?那才高八斗的郭沫若,作古后是流芳百世,还是沦为学术界和民间的笑柄?
库尔特着实是一个“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青年。他成长在苏联控制下的社会主义东德。作为美术学生,艺术沦为政治宣传的工具,自己备感受挫;向往西方自由民主的他,在柏林墙建成前成功逃往西德,并入读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童年经历的纳粹时期的梦魇和东德政治压迫的阴影是他创作灵感的源泉。
当他遇见了女学生艾丽,想起了自己的阿姨。二人一见倾心,很快依附了对方。然而,因为门不当户不对,二人的来往遭到艾丽父亲的坚决反对。但是生米已煮成熟饭,艾丽怀孕了..... 更令人惊讶的是,艾丽的父亲就是杀害库尔特阿姨的那个纳粹医生西班德!
西班德医生的经历也耐人寻味,颇有反讽意味——他在二战时是纳粹医生,为虎作伥、丧尽良心。战后,他竟然摇身一变又成为追随东德社会主义大旗的效忠者。
对于库尔特和艾丽来说,纳粹与东德,一个是曾经的梦魇,一个是要逃离的牢笼。最终在西德,库尔特重新找到灵感,重塑自我,并把自己的艺术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影片的不足之处是:史诗大片的制作、室内情景剧的处理。虽然洋洋洒洒三个小时,但是多数时间都是冗长的对白和画蛇添足的床戏。这样的处理,分明是没有吃透观众的心理——观众在三个小时中会有视觉和心理的疲劳,所以要时时考虑到如何控制节奏,主次分明,有张有弛。在这方面《肖申克的救赎》就不乏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