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世代代都是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国以前的广大的农村地区家家养猪,那时都还穷,人都可能吃不饱,哪里舍得用玉米大豆喂猪,猪只能吃些豆皮麦麸什么的,春天夏天的时候还能吃上一些野草,几乎每家的厕所都连着猪圈,厕所的坑与猪圈相通,人的粪便就是猪的点心。猪就是猪,只要能吃能喝,管他是香还是臭,即使明天要杀头,今天只要吃得饱,有阳光,依然是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就这样人一代代地繁衍,猪也一样。

猪肉是国人汲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再加上猪肉的可塑性很强,因此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将猪肉做成特色,像东北的锅包肉,山东的九曲大肠,杭州一带的东坡肉、红烧肉,广东的隆江猪脚。每家都离不开猪肉,因此古代造字,每家的屋檐下都有一头豕,豕就是猪的象形字。中国人口众多,需求的猪肉也多,因此我们是养猪大国,按说,应该有让我们引以为傲让世界垂涎欲滴的本土种猪和母猪的品种。

答案是让你失望的。几千年来,我们几乎都是按照我在第一段描述的那样养猪。其饲养、繁殖、育种技术仍然停留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所记载的水平上,进步及其有限。因此你吃的猪肉和祖先们吃的猪肉是一样一样的,只不过你的猪肉多加了鸡精酱油和大料。但是我们猪缺点很多:一,繁殖率低,平均每头母猪每年可以出栏生猪约14头,而美国的约20头,丹麦的约36头;二,瘦肉率低,国外种猪繁育出的生猪瘦肉率可以达到60%左右,国内的只有40%上下。虽然中国是全球最早养猪的地区之一,但中国养猪业却面临一个难题,就是至今没有培育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种猪品种。

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对猪肉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而国内的种猪繁育水平并不能满足我国养猪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那该怎么办呢,只能引进种猪了,于是丹麦的英国的美国的加拿大的种猪纷纷进了中国的养殖场。因此我们吃的猪肉不再与祖先们吃的相同,我们吃的是混血猪肉。

企业都想着追求短期效益,不下大本钱在繁殖和育种上,只想着引进种猪,便可一劳永逸,便可大把赚钱。于是我们的种猪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像馨片一样关键技术掌握在人家手里。这也是我们的尴尬之处。如丹麦的丹育(DanBred)公司,花了三十年时间研发出一套现代高效独特的育种体系,确保为养殖户提供最好的种猪。然后我国的养殖公司以每头几万人民币的价格购买,上千头种猪雄赳赳气昂昂坐着飞机来到各省的养猪场。

我总有杞人忧天的毛病,如果哪一天丹麦忽然不卖给我们种猪了怎么办?我们一部分人难道就没猪肉可吃了么?既然我们能研究出酱香型和浓香型的白酒,同样我们也能研究出独霸天下的猪。

所以,我们还是从吹牛x的酒桌上撤下来,好好地去研究种猪吧,花上一两代人的时间,当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也有可以输出的种猪了的时候,再怀着同样谦卑的心态去研究科学,去研究馨片。只吹牛X吹不出五花肉来。

我们泱泱大国不能一直面临连种猪也需要进口的类似的尴尬。

timblandnn 发表评论于
SBSBSBSBSBSB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