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首次临危领兵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毛泽东首次临危领兵


1927年,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党内的右派反动势力开始背叛革命,特别是在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后,加上中国共产党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下,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彻底失败了。 为了挽救革命,消除党内右倾投降主义的影响,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召开紧急会议 ,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决定在革命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广东4个省举行秋收暴动 ,实行土地革命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特别是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前往湖南传达会议精神,并改组湖南省委,发动秋收起义。8月18日,在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召开的湖南省委会议上,毛泽东坚决主张: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屠杀工农,丧失了民心,成为白色恐怖的象征,因此秋收起义时“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以共产党自己的名义领导人民革命。他在给中央的信中写道:“国民党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八七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从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最后会议决定派毛泽东去湖南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和领导秋收起义。

毛泽东首次临危领兵的这支军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呢?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任总指挥,师长余洒度、副师长余贲民、参谋长钟文璋,下辖3个团。其中第一团由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和平江工农义勇队以及鄂南崇阳、通城的农民武装组成,团长钟文璋(兼);第二团由安源路矿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安福、莲花、萍乡、醴陵、衡山等地的工农武装组成,团长王新亚;第三团以浏阳农军为主,加上警卫团和平江工农义勇队各一部分组成,团长苏先骏。上述参加起义的各路人马共计4000余人,统一由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指挥调度。

看看毛泽东首次临危领兵的这支军队里的军官是些什么来头?  

总指挥卢德铭,1924年初,卢德铭到广州投考黄埔军校,因路途遥远错过考期,通过老同盟会员李筱亭推荐,见到了孙中山。孙中山看到李筱亭写给他的举荐信,直接出考题“当今国民革命之首要任务”。卢德铭即席应试,文章激情飞扬,有理有据,忠胆毕露。孙中山阅后满意之极,当即推荐入学并提点他务必言行一致。最终,卢德铭被破格批准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队。中共党员。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二营四连连长。1926年北伐中升任二营营长,兼任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参谋长。1927年,卢德铭担任秋收起义总指挥,为掩护部队突围而壮烈牺牲。

师长余洒度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在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余洒度主动要求脱离井岗山后辗转来到上海,同时对革命逐渐产生了悲观失望情绪,最后发展到脱离共产党组织;1933年,余洒度成为国民党第61军政训处少将处长,在此期间开始利用职权贩毒;1934年贩毒事发,被押送回南京,蒋介石下令将其枪决。

三团团长苏先俊,黄埔三期生,北伐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长。秋收起义失利后,在文家市会议上,支持师长余洒度“取浏阳直攻长沙”。意见被否决后,跟随毛泽东到达井冈山。10月中旬,在湖南酃县水口脱逃部队,到湖南省委汇报工作。1928年1月,在岳阳被捕叛变,出卖湖南省委领导人郭亮,导致郭亮被捕牺牲。1930年7月,彭德怀攻占长沙,苏先俊被处决。

1927年8月,共产党领导的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奉党中央之命参加南昌起义,途中得知起义军已退出南昌,便来到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修水驻扎待命。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决定派毛泽东去湖南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和领导秋收起义。

1927年8月12日,由共产党员卢德铭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和平江工农义勇队到达修水县城,并与8月下旬抵修城的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在本县山口统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余洒度、余贲民任正副师长,下设4个团,1、4团驻修水,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任总指挥,总指挥机关设在县城,修水地方党组织积极配合,发展武装,组织群众支持起义军。师部参谋长何长工、副官杨立三,根据前敌委员会指示,在修水设计并制作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和臂章。“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与此同时,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党中央积极准备湘、鄂、赣、粤四省秋收暴动。

1927年8月18日,在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召开改组后的湖南省委第一次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计划,成立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
1927年9月初,湖南省委决定1927年9月9日开始破坏粤汉和株萍铁路,11日各县起义,16日长沙起义。毛泽东在江西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讨论秋收起义具体部署。参加起义的主力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没有赶上参加南昌起义的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是叶挺独立团的新兵组建的),另一部分是湖南平江和浏阳的农军、鄂南通城和崇阳的部分农民武装、安源煤矿的工人武装等。

在这支由黄埔毕业的军官组成的杂牌军中,  作为一个教书匠从来没有摸过枪的毛泽东来讲,  在这些军官眼里只能算作如外国军队里或古代军中的"督军",  只因是上级派来的作作样子而言,  根本没有把毛泽东放在眼里。这支军队虽说是杂牌军但也有五六千人,  按照旧式军队或说是国民党军队的惯例,  军官吃小灶和士兵吃大锅饭。  军官是主子,  士兵是奴隶,  要服待军官......一切如同旧式军队。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参加起义的这支部队陷入优势敌人的包围,部队被打散,部分突围脱险,不少人牺牲。有些士兵因种种原因当了逃兵,  然而又没有能逃掉抓了回来,  在余师长苏团长的指挥下将这些逃兵五花大绑准备枪决。就在射击手们举枪只等开枪命令时,   毛泽东闻讯及时赶到大喊"枪下留人"时,  这个举动只能说是出自毛泽东个人的本能,  不可能集体讨论集体智慧的反映!  就是这一声怒吼,  不仅仅是救了这几个逃兵,  而是改变了古今中外旧军队的一条惯例,  更是改变了这支军队的性质。毛泽东问明了几个为什么要作逃兵后,  还发给路费,  近的三块银元,  远的五块银元,  今后想回来毛泽东到路口去迎接。想留下来的也要自觉自愿,  决不强迫、来去自由,  因为这支军队是为穷人而存在。当苏团长任意用鞭子抽打警卫兵后,    毛泽东制订了军官不许打骂士兵。并且要求军官和士兵在同一个大锅里吃饭等等。在攻打长沙城市节节败退之后余师长苏团长仍坚持服从中央命令攻打城市的目标时,  毛泽东坚决反对。

随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当时部队已不足1000人,组织不健全,党不能切实掌握部队,加之作战失利,部队减员严重。为了巩固这支新生的革命军队,以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毛泽东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允许不愿留下的官兵离队,自愿留下革命的缩编为1个团;在各级建立共产党组织,“支部建在连上”,实行新的党代表制度;实行官兵平等的民主制度。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此后,起义部队虽继续行军打仗,缺吃少穿,却“精神非常的愉快……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同志之间亦同心同德,团结一致”。

当时的毛泽东被形容为"从人丛中走出一个又高又大的人来,头上蓄着长久未剪的头发,身上穿着一件老百姓的旧棉袄,腿上却打上一双绑腿,脚上套着一双草鞋。他以和蔼的态度、含笑的脸色,走到部队前面,顿时大家笑容可掬地鼓起掌来。毛泽东说:“……同志们,敌人只是在我们后面放冷枪,这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他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不止两把菜刀,我们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你们都是起义出来的,一个可以当敌人十个,十个可以当他一百。我们现在有这样几百人的部队,还怕什么……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大家不住地点头微笑,特别兴奋。队伍解散以后,只看到一群一群地在那里谈论着:“毛泽东同志不怕,我们还怕什么?”

在三湾改编之前,已经诞生达六年之久的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拥有一支独立的军事武装。共产党掌握或影响的叶挺部队、贺龙部队等所以在三大起义中被逐次击溃,缺乏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一个主要原因。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南昌起义的部队中,在毛泽东直接领导的秋收起义中也普遍存在。秋收起义部队到浏阳河文家市集合后,毛泽东否定“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意见,把部队引向罗霄山脉建立革命根据地。当部队走到萍乡县泸溪镇时,遭遇敌军和地主反动武装的偷袭,部队伤亡1/3,部队士气低落,士兵不断逃亡,军阀习气严重。当部队到达莲花县三板桥时,毛泽东叫来何长工,要他到永新去找一个上井冈山途中安全的休整地。

9月25日下午,何长工来到永新石市村,找到了第一次革命时期的农会干部汪季元,了解到走过高溪后,爬越十里山,有个群山环绕的山沟名叫三湾。那里既能摆脱敌军追击,还可走上宁冈茅坪的山路直达罗霄山脉,并介绍井冈山上有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武装”。连夜,何长工向毛泽东汇报此事,作出决定去“三湾改编”重大决策。9月29日上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翻越了大山口,来到一个群山环绕、没有地方反动武装的山坳里——永新县三湾村。

当时,原有5000多人的秋收起义部队仅剩不足1000人和48匹战马,组织很不健全、思想相当混乱,部队没有建立基层党组织,党不能切实掌握部队;雇佣军队的影响还严重存在,加之作战失利,连续行军,斗争艰苦,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改进部队存在的问题,不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不仅难以适应艰苦的环境,而且无法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为了巩固这支新生的革命军队,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毛泽东在到达三湾的当天晚上,就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决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

1927年9月30日秋收起义部队到三湾村,在毛泽东住的“泰和祥”杂货铺里召开了前敌委会议。毛泽东首先分析了第一次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与共产党没有掌握自己的军队,提出了“党建在连上”重大主张,当时担任师长的余洒度提出各种异疑,陈浩、徐韩等人也站出来反对,室内争论非常激烈、讨论异常,毛泽东耐心作解释,最后举出第一次国内革命的叶挺独立团为例,把党支部建在团上,领导干部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党掌握了自己的军队的成功经验,来说明“党建在连上”,发挥堡垒作用,在艰苦的战争岁月拖不垮、打不烂,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在微弱的油灯下,一直讨论到天亮。

最后宣布“三湾改编”会议精神,组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三项决定:

第一, 整编部队,把原来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下辖两个营十个连,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

第二, 党组织建立在连上,设立党代表制度,排有党小组、班有党员;营、团以上有党委,全军由毛泽东领导前委,从而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

第三, 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的民主制度,实行官兵平等,经济公平,破除旧军雇佣关系,建立士兵委员会,参加部队的管理,协助进行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士兵委员会由全体士兵民主选举产生,在党支部指导下进行宣传、组织群众的工作,组织领导士兵的文化娱乐生活,监督部队的经济开支和伙食管理,并初步酝酿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随即,部队开始整编。

三湾改编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军队内实行民主主义,即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部队缩编的同时,部队中党的组织结构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士兵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对部队建设的责任感也有了明显加强。“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