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卖,是我不怎么想得到去吃的东西,上海的小吃有很多,烧卖是个并不怎么有存在感的东西。你要说糯米的,有粢饭团粢饭糕,你要说肉的,生煎、锅贴、小笼,都是很有肉的东西。你说要又有米又有肉的话,烧卖还能比得过粢毛团吗?粢毛团与粢饭团只差一个字,传统粢饭团是没有肉松的,没有!
粢毛团是糯米粉的皮壳,外面再裹上糯米,而里面则是肉馅,流汁流汤的肉馅,热热的手都拿不上,咬一小口喷出香甜来,美啊!
我读高二高三时,粢毛团是个计量单住,陕西北路菜场对过,有家点心店(求店名!),早上只卖粢毛团(我的记忆中,其实是不可能只卖一样东西的)。当时我们学校有段时间,说到赌钱说到横(王)东道,标的的单位就是“一只粢饭团”(两个“的”?就是!发音可不同哦!)。
我从小以为,烧卖就是面皮包上糯米,那个糯皮拌了酱油,有时吃得到肉粒,有时吃得到香菇。
后来才知道,原来不仅有“烧卖”,还有“烧麦”、“捎卖”、“烧梅”,据说“捎卖”的意思是“捎带着卖”,而我最喜欢的是“烧梅”,虽然“烧”字有点土,但“梅”字依然透着雅啊!癈话,“梅玺阁主”的“梅”呀!
在吃了多少年的上海糯米烧卖后,吃到了香港广州的肉烧卖,说良心话,那可是在港粤点心很没存在感的东西,和上海烧卖一样。
在吃过了上海烧卖和广东烧卖后,才知道原来烧卖可以是糯米或纯肉的,纯肉还可认再加虾仁的,海虾仁,才知道烧卖上可以放蟹籽的。
有一次去杭州,在旅游区,就是最骗人的那种“新造老景点”,我去的时候,那里还在动迁中,癈墟中有家店,他们的烧卖太好吃了,是羊肉馅的,于是我知道了烧卖可以是羊肉的。那个景区叫“清河坊”,那家店叫“羊汤饭店”,据说是家“早于景区却不融于景区”的奇怪的店,不过那是我廿年前的感受了,现在不知如何了,那时我过去,停个车才五块钱。
有段时间,上海流行川沙的“下沙烧卖”,流汤的有笋丁的全肉烧卖,据说那么远的地方还得排多少多少时间的队。后来,有好朋友去那里去买了送给我,很好吃,很感动。
再后来,西康路北京路开了一家,卖下沙烧卖,二十来块一两的样子,中午去吃人山人海,得排队,我在上海商城排队,派实习生先去排队,然后一起杀过去吃。
再再后来,早上能排到队了,买了到办公室当早饭吃;再再再后来,不用排队了,烧卖又不再“烫”了;再再再再后来,店里不仅卖烧卖了,还有别的什么手抓饼之类的卖,东西越来越多。
现在,不知道那里还有没有下沙烧卖卖(对的,两个“卖”!)。
十来年前,上海已经找不到糯米烧卖了,小豆子非常喜欢吃糯米烧卖,她是在街斜对面的安徽馒头店买的,很正宗的上海糯米烧卖。她经常买上两个,骑车去上学。
对了,我一直没搞懂为什么港式肉烧卖的皮是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