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欢傅聪的这段大师课视频。1980年前出生在大陆的艺术家里很难再找到像傅聪这样既受过中西式教育,却又没受过太多极左思维扭曲的艺术家了。傅聪把整部肖邦的二十四首前奏曲集诠释为“都是关于生与死”。特别是他对下面几首的讲解印象深刻:
第二首a小调【悲伤的冥想】:傅聪引用了希腊女巫(Witch)卡珊德拉(Cassandra)来注解这首曲子。特洛伊的女预言家预言若是将木马迎进城内,特洛伊城必遭毁灭,却无人相信,特洛伊就这样灭亡了。它让我联想到了现代编舞大师约翰·诺伊梅尔用肖邦作品创作的芭蕾舞剧【茶花女】,其开场就是采用了这首a小调前奏曲。
第三首G大调【溪流的声音】:小儿十岁的时候弹过该曲,因此相对比较熟悉。这首曲子对左手的要求很高。左手行云流水般的伴奏音型下,明朗且略带谐趣的旋律给人一种回到童年、回归自然的感觉。
1838年11月底肖邦在病中完成了第四首e小调前奏曲,这是一首最富悲剧性的曲子,后来这首曲子被改编为管风琴曲,并在肖邦的葬礼上演奏。它由一个下行二度构成的动机充满整首乐曲,像是内心的哭泣,又像是痛苦的呻吟。傅聪的理解是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度诺夫。这也让我想到了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
第九首E大调:傅聪形容这是巫师在作法。
著名的第十五首D大调,又叫【雨滴前奏曲】。是1938年冬天肖邦与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同在西班牙玛略卡岛养病期间写成的。当时他们住在同一所修道院里,寒冷的冬天阴雨绵绵,肖邦因病心情也十分不佳。乐曲自始自终用一个连续不断的八分音符降A低音伴奏衬托着,好像连绵不断的雨滴声,仿佛是肖邦那敏感多愁的心灵的律动,因此被人称此曲为【雨滴前奏曲】。比肖邦小一岁的李斯特描述过这首前奏曲的创作背景:
一天下午,乔治·桑出门去城里替肖邦买药,忽然天下起阵雨来。呆在家里的肖邦为乔治·桑担心,坐立不安,难以排遣,便在键盘上试着用琴声来模仿雨滴。雨滴先是淅淅沥沥,琴声舒缓中带着忧虑;渐渐雨滴大起来了,琴声随之激越;雨越下越大,琴声翻腾起伏,以至迷茫模糊;雨慢慢停了,琴声也归于平静,渐渐远去。当乔治·桑安详地返回时,肖邦昏倒在她的脚下……
第十七首降A大调:“那是最接近孟德尔松的风格,春风得意,无忧无虑。”
第十九首降E大调:“弹错没关系,宁可性格对。”,”白痴,世界上有几百万个强音。”,“整个世界都是他的。”,傅聪这样诠释这首前奏曲。
第二十一首降B大调:傅聪说这是李清照的“凄凄切切,寻寻觅觅。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二十三首F大调:“天主教的圣母玛利亚,涅槃重生。”
盛原悟性很高,琴也弹得好,看得出是个乖学生。略感遗憾的是他与大师的对话仅仅用“明白”是不够的,少了思想的火花和默契。当然我也不喜欢雅马哈的琴声,肖邦的作品偏爱用斯坦威来表现。
前奏曲是一种短小的乐曲,通常是一首较长作品的前奏。但肖邦的前奏曲并不是这种前奏的概念,他的每一首前奏曲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或印象。肖邦一生写了二十七首前奏曲。肖邦27岁时,由于肺病缠身,朋友们陪伴他去地中海的玛略卡岛(Mallorca)上去疗养。在那里,肖邦获得灵感,创作了这24首前奏曲。它们按十二平均律的律制方法,从C大调开始到b小调,以不同的24个调写成的,其排列方法为五度循环,即第一首为C大调,第二首为它的关系小调a小调,第三首为C大调的上方五度的G大调,第四首为其关系小调e小调……依此类推,最后有24首乐曲。因此,单数作品都是大调式,而偶数作品都为小调式。
这24首前奏曲一般以一个短小的乐思为中心而构成,但是乐思并不是只做单纯的反复,也不做技巧的展开,而是按肖邦的感情做惊人的发展,有些曲子有着超凡的演奏技巧,首首都是精品。由于这24首前奏曲紧密关联而被看作是一部音乐作品,常在音乐会上做连续演奏。早年阿格里奇(Martha Argerich)录制的26首前奏曲是我常听的唱片。
本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法国钢琴家阿尔佛雷特.科尔托(Alfred Denis Cortot,1877年9月26日-1962年6月15日)在诠释肖邦24首前奏曲上有着其独到的见解:
“只有肖邦能够作出如此美妙的音乐,美到一个程度让你要流泪。”
他对这24首前奏曲的每首都加了标题,并把它们看做是标题音乐作了如下解释:
第一首《等待着思念的恋人》,C大调激情地Op.28-1
乐曲是2/8拍子,以相当快的速度演奏,开始的8小节大体上维持在主调上,接着的16小节做了各种转调,并逐渐加强力度和速度,从25小节进入尾声回到主调,最后在最弱的琶音上安静地结束。
第二首《悲伤的冥想,远远望到寂静的海》,a小调缓慢地,Op.28-2
2/2拍子。在忧郁重重的和弦上,短小的主题反复了四次,但每次反复都有不同的处理。乐曲的调性转换非常频繁,最后回到主调。
第三首《溪流的声音》,G大调最快板,Op.28-3
4/4拍子。在左手急速的十六分音符伴奏下,右手奏出黯淡的旋律。主题经过反复演奏后,第二乐句被扩展并装饰。最后是右手和左右用相同的音型,像云雾一样消失在高音部,然后很惋惜似地留下两个和弦。
第四首《在墓地旁》,e小调广板,Op.28-4
2/2拍子。乐曲是以高音部的两个音为动机,以及伴奏的和弦不断变化、反复而构成的,其中伴有半音阶的进行,巧妙地表现出忧郁感情的动态。卡拉索夫斯基称这首曲子是“真正的珠玉,能使肖邦以诗人的名字永垂不朽。”这首乐曲曾与b小调前奏曲一起,被用于肖邦的葬礼上。
第五首《充满歌声的树林》,D大调极快,Op.28-5
3/8拍子。乐曲开始处出现的华丽动机贯穿全曲,做种种和声上的处理,编织成绚丽的旋律。
第六首《怀念不幸的祖国》,b小调非常缓慢地,Op.28-6
乐曲在高音部的单调的声音中,真实地模仿令人心烦的雨滴声。低音部轻轻地奏出充满愁绪的旋律,这一旋律哀婉缠绵,充满着对往事的无限怀念和凄苦忧伤的心情。乐曲最后在孤寂伤感的气氛中结束。
第七首《记忆中,洋溢着芳香欢乐的回忆》,A大调小型行Op.28-7
行板,3/4拍子,其篇幅短小,由八小节的主题及其变化重复构成的乐段组成。宁静的主题如同一首柔和抒情、略带愁意的短诗,在恬静的意境中结束。
在这首仅仅16小节短短的音乐之中,肖邦写进了多么美好的诗意啊,那清淡的歌声解释为“在篱边可以看见逝去的纯洁和幸福的瞬间”。玛祖卡的节奏漂浮在音乐中,如果过分强调它就会逝去芳香。
第八首《雪在降,风在吼,暴风雨在狂啸,可我心中有更恐怖的暴风雨》,升f小调柔版Op.28-8
4/4拍子,三部曲式。主旋律由右手拇指弹奏,三十二分音符的音群将它装饰得非常优美。虽然全曲由相同的节奏构成,但肖邦以不同的独创性的音型及和弦变化,巧妙地防止了单调枯燥的感觉。
第九首《波兰的灭亡》,E大调广板Op.28-9
4/4拍子。主题在上下两声部4小节的旋律中夹带着三连音的伴奏型,以相同的形式反复三次,第二次反复时转调到降A大调,在肖邦的前奏曲中这是一首大手笔结构的乐曲。
第十首《降来的火箭》,升c小调很快的快板Op.28-10
3/4拍子。这是一首简单的即兴曲,4小节的一个乐句反复了4次。旋律的第一次是升c小调;第二次是升c小调转升g小调;第三次是升f小调转升c小调;最后是升c小调。哈涅卡说:“这是带有重音的琶音练习曲。”
第十一首《少女的祈求》,B大调快板Op.28-11
6/8拍子。这是一首轻快的乐曲,有浓厚的肖邦风格。乐曲在两小节的序奏后,第3小节起为4小节一组的乐句,在中段旋律一时转为升g小调。
第十二首《深夜奔驰的骑士》,升g小调急板Op.28-12
3/4拍子。这是踏着半音阶上下的强壮的乐曲,拥有肖邦的热情。主题由最初的8小节构成,之后立即反复但后半段转到B大调、b小调上去发展。进入中段,出现有b小调、a小调、G大调、e小调、B大调、升d小调、升g小调等频繁的转调,增强了乐曲的热情。
第十三首《在遥远的异乡,仰望星空,怀念恋人》,升F大调慢板Op.28-13
6/4拍子。这是肖邦前奏曲中最优美的一首,乐曲开始是在左手分解和弦的伴奏中,右手静静地奏出默默祈祷似的8小节恬静的旋律。旋律全部经过反复,但后半段有变形处理,再奏出新主题。中段的速度转慢,旋律非常优美,开始于升d小调,最后转入升F大调。在再现最初部分时,主旋律只用了后半部分,和声上有完全不同的处理。
第十四首《暴风雨的海》,降e小调快板Op.28-14
2/2拍子。全曲充满了热情,是由一小节4个三连音齐奏形成的动机反复来发展的曲子。乐曲在10小节之后,有降b小调经f小调、降D大调至降B大调等转调。
第十五首《死亡像暗影一般在那里》降D大调如歌的行板Op.28-15
4/4拍子,被冠以“雨滴”前奏曲而著名。乐曲的伴奏声部生动地模仿了单调的雨滴声响。对此前奏曲尼克斯说:“中段升c小调部分,是在描写马略卡岛首府帕尔马的瓦尔德莫萨修道院阴森的回廊及祈祷者,仿佛看到了深夜僧侣们搬运着他们同伴的遗体赴它界安息的行列。又让人想起乔治?桑所说:‘肖邦恐怖于修道院之充满了亡灵。’这升c小调部分就像恶魔在对我们张开狰狞的面目。而最初的降D大调的回归,犹如驱逐了恶魔,给我们重新带来新的、自由的新鲜感,在幻想与恐怖之后,充满了清爽及优美。”
第十六首《通往地狱的路》,降a小调热情的急版Op.28-16
有魄力的急板,2/2拍子。这是肖邦的前奏曲中,很少见的以音阶为主题素材而作成的乐曲,有着很难的技巧。开始是6个强和弦,经过短暂的停顿,在钢琴高音部用十六分音符奏出急躁的音阶性的主题,低音部则是清脆热情的回旋节奏在支持。主题连续了16小节,再经过反复,伴奏的节奏则以八度音来强调。在高潮部分左手摆脱了节奏的援助,变为沸腾的分解和弦。最后由双手的上升齐奏引出尾声,突然终止。
这部音乐在歌德《浮士德》剧中看到走向灭亡的严酷深渊和恐怖的吼叫。
首先要抓住这部音乐节奏的紧迫感和跃动感。此外,在疯狂的幻觉中被折磨而迅跑的乐句以恶魔骑马奔驰的激烈程度向前突进。
第十七首《她说爱我》,降A大调小快板Op.28-17
6/8拍子,由5个乐段组成。这首作品类似门德尔松的“无词歌”般甜美。曾有人问门德尔松对这首乐曲的看法,他说:“我非常喜欢,但到底喜欢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喜欢?都是我回答不出来的。只是以前无论如何,我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这一点是可以确认的。”
第十八首《诅咒》,f小调前奏曲甚快板Op.28-18
2/2拍子。这是首非常激烈的作品,由4个乐句组成,其高潮以歌剧的形态出现,是一种朗诵的音乐化,或者应该说它是朗诵的夸张。
第十九首《恋人啊!假如我有翅膀,一定飞到你的身旁》降E大调甚快板Op.28-19
3/4拍子,三部曲式,在连续不断的三连音的音型上,唱着优美的歌。
第二十首《送葬》,c小调广板Op.28-20
4/4拍子。它表达了忧愁的情绪,几乎像是一首葬礼中的挽歌。乐曲是以最初的一小节为动机,经反复处理而构成的音乐。
第二十一首《这里是回忆自白的场所,独自一个人凄凉的归来》,降B大调前奏曲Op.28-21
如歌地,3/4拍子,是一首拥有甜美旋律的前奏曲,内容比大部分夜曲还要优异,气氛上属于夜曲。右手在左手的伴奏下奏出如歌的优美旋律,降G大调的中段,新旋律以八度奏出,极为优美。
第二十二首《革命》g小调很激动地Op.28-22
6/8拍子。可把这首前奏曲视为左手八度技巧的练习曲,左手八度的8小节主题以强音出现,中段为赋予坚强印象的降A大调部分。这里的单纯、直截的表现,令人惊叹。
第二十三首《水女神的游戏》,F大调中板Op.28-23
4/4拍子。这首前奏曲纤细典雅,优美迷人,是前奏曲中最受欢迎的小品。在右手十六分音符轻快的装饰中,左手奏出温雅的4小节旋律。当第二次反复时以C大调奏出,第三次又回到F大调,随后飘然地转为降B大调,最后又在F大调上反复。
第二十四首《血,情欲的地狱》。d小调热情的快板Op.28-24
6/8拍子。这首前奏曲有与肖邦的《革命练习曲》相近似的内容,但比其规模更大,更直截地表达出热情,其结构更是堂皇无比。
王羽佳演奏肖邦《24首前奏曲》
李云迪- Live At Carnegie Hall - Chopin 24 Preludes Op.28 - MARCH 23,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