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手和国脚

国手和国脚

天津一中在五十年代,国手国脚频出,与当时的体育制度有关;也得益于名师出高徒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那时中学的体育制度基本延用了前苏联的劳(动)卫(国)制。在以全民建体强身,保家卫国为目标的激励下,学生们普遍参加一般体育锻炼或国防体育兴趣小组的活动。

当时一中的体育教师阵容坚强,以国家级田径裁判员柳占发老师为首的体育教研组诸位老师各舒所长领军育才,田径、球类高手频出。

一中的校园虽然是过去的英军营房,比起耀华中学显得老旧多了。但是占地宽阔,成排的教室间有开阔的空地,课间就可以畅快地踢小足球,后面的大操场上还有环形跑道。足球场,蓝球场和排球场,单双杠俱全。体育组的仓库里除了常见的足、篮、排球之外,有时还能找到棒球,垒球和拳击手套,甚至击剑护具,应该都是英军用过的旧物吧!大操场的西南角还有一个深水游泳池。高中住校时,我们可以光着屁股从学生宿舍跑到游泳池,游几圈再回来。要知道,那时,一中是男校,连舍监李老师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南端的三角地(后来的反修中学地段)冬季还曾泼水成冰,做过一中的人工冰場。

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的天津一中体育事业,到五十年代中后期已经初现硕果。

一. 无缝乒乓球

大概是在1955年春夏之交,我在天津一中上初二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幸在耀华中学的体育馆,看了一場难得的乒乓球表演赛。

?
(照片1. 远角的看台下面,检到无缝乒乓球的地方)

傅其芳教练带领着荣国团,王传耀,姜永宁、孙梅英、丘锺惠等第一代国手来天津表演。庄则栋,李富荣,徐寅生也来了,但还不太出名。老将新人轮番上阵。我们可开眼了!

善用直拍长抽的王传跃和削球能手姜永宁对垒,常常几十个回合不分胜负,看着不落地的小白球来回翻飞,好不过瘾;女将孙梅英和丘钟惠互攻对削,柔中带刚,两不相让;新秀庄则栋和李富荣,荣国团和徐寅生之间的快速对攻,紧张激烈,目不暇接。

突然一个小白球直向我坐的看台方向飞了过来,滴溜溜地滚到看台底下。我坐在第二排,注意到下面一个白球慢慢滚过去了,看台下面是空的。别人专注比赛时,我却打量着脚下的空间。原来它是厚木板搭成的空心看台。我那时个子小,一躬身就钻了下去。在光线不足的看台下面待了一会儿,就习惯了黑暗。很快就发现墙角处有一个白影,爬过去一摸,就是个乒乓球。放在裤子口袋里就爬了上来,又规规矩矩坐在哪里一本正经地接着看比赛。

不久,比赛结束了。我不仅饱了眼福,还检了一枚国手打过的乒乓球。本来打算珍藏起来作纪念,但仔细一看,这是个无缝的乒乓球,英文的商标,不是盾牌的,照着阳光也找不到接缝,一定很结实。

初中时,我是小个子,偶而玩玩乒乓球。有了这个无缝的、几乎全新的进口球,小伙伴高兴得不得了。怎么抽打也坏不了。

无缝乒乓球后来就在同学们手中传来传去,最后据说传到了邻班的李树森,王志良手里。再后来就听说他们进了天津队,不久又成了国手。终于王志良和张羡林一起拿下了男子双打世界冠军。

无缝乒乓球虽然不知所终,但来自国手的乒乓球,转了一圈又回到国手的手里,不管它出了多少力气,有多长寿命,也算是得其所终了。

二. 五辈人吃牛肉

初中同学一入校,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同班的张业福,他长得高大俊美,体格匀称。德智体全面发展,自然就成了孩子头。
?
(照片3. 张业福小象,约1956)

下课后,张业福常常带着一邦同学活跃在后操场上。他兰球,排球,足球样样精通。还在初二的时候,我们初二二班就是初中组足球冠军了。有张业福守住铁门,其他同学拼命往前冲,捅进一两个球就完胜了。不知什么时候他就成成了校队的大门。初三时候他就去了天津隊,后来又去了国家隊,和李学浚、容志行一起为国争光。高中时的同班同学韩孝忠,步 张业福的后尘,后来也跨进了囯足大门,成了国脚门将。

文革后期,张业福已经退役回津,在天津时间多了,我家和体训班很近,常有机会见面。有一次和他聊起国足前景,我问他:“ 什么时候中国队可以入围世界杯赛?” 他的回答是:“至少需要五十年,或者五辈人吃牛肉!” 我记住了他的预言。

?

三. 三级火箭

从初一开始,我就参加了航空模型小组,最爱的课余活动就是制作航空模型。航模组有专屬的活动室在一中校园的东北角,进了校门,左拐走到头的两三间平房就是航模组的活动室。以光耀老师是航模组的专任辅导老师,学校给航模组划拨的经费就掌握在以老师手中。

我们用以老师争取来的有限经费,到国防体协去买不算贵的模型飞机的材料。那时国防体协座落在马场道上,河北路口附近的一幢朝南的花园洋房里。国防体协管理航模器材的是杨自强老师,他年青、英俊,办事干练。听说原来是志愿军的飞行员。

我们从他手中买到桐木板,桐木条,橡皮筋,航空涂布油。还有1.5CC,2.5CC 的微型二冲程发动机。回学校,在高年级的老组员辅导下,我们一步一步地学会了模型飞机的制作。拉计算尺算出翼型数据,在米格纸上点出翼型曲线,在桐木片上割出大小不同的翼型……作成飞机的翅膀,心中也慢慢建立起投身航空事业的理想。

杨自强老师还负责组织航空模型的比赛和裁判!可以说,那时候开飞机或造飞机就是我们的人生梦想。

几年以后我们昇入高中,高年级的辅导员也进入了大学,但是他们中真正能进入航空学院的却寥若晨星。一位航模组副组长吴君,做梦都想造飞机,却被分配去了北京工业学院,造不成飞机,去造坦克了。58年以后,国防体协的杨自强老师也找不到了,有人说他被划成了右派,不知道送到哪里去劳动改造了!从那时开始,我相信右派中可能会有被冤枉的好人。残酷的现实使我慢慢放弃了不切实际的理想。

到了高中,我们也成了辅导员,带着初中的小同学,一次次的参加全国比赛。我们的橡筋动力,牵引滑翔,自由飞,线操纵。无线电操纵的模型飞机,越来越高级。自己也成了二级、一级运动员,冲击着运动健将。

?
(照片4. 一中航模组前,陈奇英手持桐木片卷筒机身橡筋动力模型飞机。)

这时,前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第一个乘卫星上天了,大大激励了我们。

为什麽不自己做一个三级火箭试试?

说干就干,适逢春节前,跑到东门里娘娘宫买了一个特大号的起花(钻天猴)有手臂粗,尺把长。苇子棍做的尾巴有两米多长;一个中号的起花和一个炮打双灯。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插接在一起,再用导火索连接起来。最后,扛着这一串由起花组成的三级火箭来到墙子河边,把特大起花的长苇子尾巴插到空地上。又仔细检查了一遍导火索。点火!大起花底部喷出熊熊火焰,噌一声,蹿上了天,超过了大杨树的高度,二级起花接续点火,甩掉了大起花后又蹿上一棵杨树高度,接着听到先后两声炮响,跟着看到两盏白亮的小灯从最高处慢悠悠飘落下来。

我们的三级火箭圆满成功!一棵红心,多种准备才是我们真正的生活道路!

一晃,六十年过去了。第一代,第二代国脚和国手,运动健将们,他们无保留的献身于体育事业,耗尽了体力和精力,大都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安息吧!老同学,不久再见。
?

(照片2. “王志良先生千古花圈”取自“情系五大道”群友草原龙最近摄)

仅以此文纪念献身于体育事业的校友,运动健将王志良、张业福,韩孝忠等。

吴西 写于加州硅谷,10/02/2020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