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稚气(十一)

用博客记录生活,借随笔传导感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外孙接二连三在幼儿园惹事,脸被抓破,据老师说是他先打别人的,又咬别的小朋友。但他自己讲是别人先打他的。爸爸妈妈都跟他谈话,他向爸爸妈妈保证明天一定会表现好。第二天,老师果真表扬他表现得特别好。他妈妈非常高兴:“说明他有控制自己的能力。”
        外孙是个小戏骨,极具表演天赋,平平常常的日常生活经过他的叙述表现得出神入化,栩栩如生,兴趣盎然。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充满新意和动感,逗得我们乐颠颠的。每次晚餐都是他开始表演的时候,哪怕他只是叙述一件简单的事情,也是绘声绘色,表情手势缺一不可,而且喜欢长篇大论,大人只好不停地提醒他,吃饭吧,吃饭吧。如果问他在幼儿园的情况,就是给他提供了一个自编自导自演的大舞台。他会虚构出很多不可能出现的情节。比如外孙女在家不好好吃饭,他妈妈问他妹妹在幼儿园有没有认真吃饭,因为中午吃饭时孩子们集中在一块吃。他肯定地回答:“没有,在学校她也不好好吃饭,只吃一点点。”他妈妈问:“她不吃饭干什么呢?”他回答:“她在餐桌下面从这头爬到那头,又从那头爬到这头。”他妈妈不太相信他的说法。后来问外孙女的老师,老师说外孙女在学校吃饭还可以呀,没有发现她有什么特别不好的表现。
       外孙每周六上午上音乐课,当然目前只能上网课。每次网课结束前外孙都要喊妹妹到摄像头前见见自己的老师,并且每次都向老师介绍:“这是我的妹妹,她叫…。”每次老师都惊喜地呼应他:“噢,你的妹妹?真可爱!”然后老师还要和他们兄妹俩拉一会呱。女儿跟我讲,人家老师上完课可能巴不得赶快结束,碰到这个喜欢拉呱的小学生也是无可奈何。
     外孙亲热人。喜欢讲话,绝大多数时候都获得交谈者的夸奖。偶尔也有祸从口出、马失前蹄的时候。有一天女儿到幼儿园接孩子,幼儿园老师向女儿告状,说外孙对一个学生家长讲:“你像一个巫婆”,搞得学生家长和老师都很尴尬。女儿批评他不该这样讲别人,夸他以前和别人打招呼都是夸赞别人多好啊。外孙还挺委屈,实话实说:“我看她就像个巫婆嘛。”孩子的心思大人猜不透。
     元旦那天吃火锅,外孙兴致特高,吃了很多,提议还要再吃。后来他妈妈兑现承诺又安排吃火锅,这次外孙兴致全无。大约不饿,只吃2口就跑到旁边玩去了。后来举着用长塑料棍子系着的闪耀着五颜六色灯光的大气球在餐桌周围模仿游行队伍边走边唱,先是他一个人兴致勃勃地绕着圈子走啊唱啊。后来妹妹也举着自己的气球加入到“游行队伍”中,兄妹俩唱得更起劲了,还真像节日的“游行队伍”。我们权当在有表演的餐厅里享受看表演一样地边吃边看。
     她妈妈教训孩子们不好好吃饭就没有点心,外孙女满不在乎地回答:“我自己拿!我自己拿点心!我自己拿酸奶!我自己拿冰淇淋!”这几样都是他们兄妹俩喜爱的食物。现在孩子们真的不局限于大人分配给他们点心了。以前他们曾想着法子哄我们抱着他们,一个柜子一个柜子地翻找点心。现在他们自己把椅子拉到柜子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有时候拿了点心,还配上调料,吃得有滋有味。当然这是当爸爸妈妈不在他们跟前的时候。我们也建议他们去问爸爸妈妈,但往往收效甚微。所以外孙女在她妈妈讲不给她点心时反驳说自己拿点心也是有事实依据的。
     外孙女遇到事情达不到自己要求时就躺在地上耍赖,她妈妈不理她。等她平静一点后问她:“你平静下来了吗?”没想到她抬起头,坚定地向妈妈“宣告”:“我是不会放弃的!” 孩子们在生气或需要强调某事时就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往外蹦出声音,外孙女讲这句话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清晰且狠狠地发话。
     我和女儿一边笑,一边分析她从哪里学到的这个句子,又这么贴切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分析是从电视上学的,外孙女每次看电视眼睛都睁得老大,一眨不眨。女儿讲也可能是在幼儿园听其他小朋友们或老师这么讲的、这么用的。
    老伴做的荤菜常常获得孩子们的欢迎。孩子们常常向他表示感谢,有时候,外孙或外孙女还向他们的姥爷主动伸出大拇指夸赞他烧的菜好吃。但孩子们始终不喜欢吃蔬菜。我们观察外孙最近喜欢吃土豆和腐竹,外孙女也开始喜欢吃腐竹了。孩子不爱吃蔬菜这事急不得,只有慢慢来。孩子的爸爸直到十几岁才开始吃蔬菜。看到有文章说因为好多蔬菜都带点怪味,也难怪孩子都不喜欢吃蔬菜,
    女儿最近报名参加一个课程的学习,周一周二晚上6点到10点,常常我们吃饭时她在上网课,我们给她盛好饭,她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匆匆忙忙吃点饭。在妈妈还没来吃饭时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往他们妈妈的碗里夹菜,因为夹的菜太多,大多数时候她妈妈都吃不完。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