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亲曾经问我“都去炒股,那都赚谁的钱?赌场是我盯你的,你盯我的,难道股市也是这样?那国家却禁止赌场,鼓励资本市场?而且牛市时好像都在赚钱,那又在赚谁的钱?熊市时都在亏钱,又都亏给谁了?“
毫无疑问,股市肯定不同于赌场,因为赌场只有交易环节,背后没有生产经营,没有产生额外价值,基本属于零和游戏。但是资本市场背后依托的是千千万万的上市公司,相当部分的上市公司还是创造价值的。而且股市的运行机制是鼓励、奖励优秀上市公司,促进普通公司,鞭策后进公司(监管之外,融资VS高溢价融资vs可能被收购兼并)。
回到老父亲的问题,通俗的说,炒股赚谁的钱可以分成三类:
(不一定准确,但力求通俗易懂,简化处理)
1.赚上市公司的钱,利润增长,分红。
2.赚央行的钱,因为央行放水了,股价上升。如果企业无变化,单纯央行防水导致的上涨,可能股价涨了钱名义上增多了,但实际购买力没怎么增加,只是保值而已。
3.赚交易对手的钱,有时候是很快通过割韭菜获得,有时候则需要时间来体现,潮涨潮落。
老父亲疑问,牛市时好像都在赚钱。只不过那个阶段大家都集体透支了,暂时都赚了未来的钱,但是时间放长一些,那终归是要还的。或者是通过企业进一步发展,或者央行持续放水。但更多的都是下跌来实现,还是赚某个交易对手的钱。
如果要联系到教科书,也可以通过DCF估值来解释。
投资标的的内在估值用未来自由现金流变现。
分子是企业自由现金流,通俗简化就是企业赚的钱。
分母部分,影响折现率的核心因素是无风险利率(由央行“议定”的核心利率引导)+风险补偿(由“投资情绪”,“偏好”决定)
上面讲的
1.赚上市公司的钱就是赚分子的钱。
2.赚央行的钱主要是赚分母的钱,分母减少,分数值上升。当然央行放水时,大部分企业利润也会增加。(但部分行业也可能受损失,比如银行)
3.赚交易对手的钱,还是通过对手误判所形成,或者表现为情绪亢奋,风险补偿要求小,分母减少,分数值上升。或者表现为过于乐观,高估分子。(当然很多时候,部分韭菜都是下意识的,还没有这些深入的思考过程,这里是尽量把它模型化,定量化)
股市,明明是个唯利是图的地方,还有不少人还喜欢搞道德评判。
崇尚巴菲特这种主要朝着价值投资而去,赚上市公司的钱这种做法,视之为正统。
相反,象索罗斯那样总喜欢盯着交易对手,想赚韭菜的钱,觉得不太道德。
更不必说,恶意做庄,利用信息优势/资金优势,误导/扰乱交易对手,更是遭到众人恨。
但是,既然来到一个近似赌场,怎么可能完全分得清?就是巴老爷子,也说““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这里主要赚的就是交易对手的钱了。无非是巴老搂草打兔子,顺便,而后两者更刻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