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怀念南京的老字号: 四川酒家
怀念南京的老字号: 四川酒家
想当年我刚来多伦多,以一个低薪临时工为起点开始积累生活的时候,市中心金融街上的一块招牌,总是在午间休闲漫步的时候跳入眼帘。Szechuan Szechuan, 是一家座落在最气派的蒙特利尔银行大厦里的中餐馆。"四川 四川"这两个字,仿佛是激励的号角,每当看到,我会在脑海里自动翻译成"加油 加油",给自己打气。"有一天,我要带爸爸到这里来吃川菜",我对自己说。
我认为自己是懂得爸爸的四川情结的。巴蜀之地的童年滋养,留给了他对麻辣的偏好,对竹林的喜爱,甚至是对四川女性多多少少的情有独钟。记得有部叫做"何日彩云归"的老电视剧,讲述的是有情故人经历国共交战,海峡分隔的悲欢离合。此剧在我看来有些沉闷,爸爸却津津有味地看到剧终。他说,剧中的女主角,是典型的四川女子的模样。
因为中国历史的某个拐点,我的家庭意外地受到了四川风情文化的浸润,长达八年之久。后来长辈们不但乐此不疲地携带这份不曾褪色的熏染走过岁月,而且用游吟诗人般的浪漫,把他们对长江上游那片神秘之地的眷恋,化为传奇故事,讲述给了年轻一代的我们。
民以食为天。如果说饮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那么饮食的选择就是文化的皈依。如此,故乡南京的那家座落在太平南路繁华地段的老牌饭店---四川酒家,之所以几十年来毫无悬念地成为我家的节庆首选,则实在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了。
四川酒家的菜肴丰富多彩,我家点菜下单的或繁或简,则是根据不同场合的轻重酌情考量,灵活取舍。但是无论场合是大是小,有三个菜式是我们永远的不离不弃执迷无悔: 糖醋里脊,鱼香肉丝,宫爆鸡丁。这老三篇是我们的压轴项目,传统保留,也是除夕之夜和生日庆祝的桌上必备。
除夕之夜,除了自家的凉拌热炒,饺子火锅,春晚花炮,还得加上四川酒家的老三篇,这年三十儿好像才算完整。生日庆祝,无论是祖辈贺寿还是我辈增岁,也都离不开老三篇。只是父母从来没有为自己庆过生日。一个家庭,那克勤奉献的一辈,也永远是克简忘我的一辈。
来自传统名店的老三篇,质量自然不在话下。不过每次拎回来的份量,却有着明显分别。当然这些多了点少了点的误差仍然都在可以接受的区域之内。我们也明白,少了点的时候并非饭店有意克扣,他们只是公事公办罢了; 而多了点的时候则是来自额外的情份---妈妈去买外卖的时候,又恰巧遇到了她那热忱又忠实的学生 。学生在四川酒家已经做成小经理了。那多添加的一勺大概就是最朴素的师生情谊了吧!
老三篇已经成为我生命里的自然而然,以至于在海外生活的这近三十年里,我把这些从前的节庆佳肴变成了家常小炒,隔三岔五山寨一番,颇为得意洋洋。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按娃她们爸的说法:"光是菜名叫得响,吃起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你还不如干脆叫满汉全席呢!"
当然,对比四川酒家,我的鱼香肉丝确实不够滑嫩,也少了特有的红油晶亮的卖相。芡粉放多了糊弄,放少了干老,我对这一矛盾,还在一愁莫展; 我的宫爆鸡丁也刻意减少了麻辣,增加了酸甜,因为北国干燥的气候已经改变了我的体质,我也必须因地制宜; 我的糖醋里脊,起初更像无锡酱排骨。后来在给孩子们尝试做菠萝咕噜肉的时候灵光一闪,无意发觉程序中出现了与记忆里的糖醋里脊的似曾相识,霍然开朗之际又頓生疑惑: 人家四川酒家绝对不会用番茄酱做糖醋汁的吧?!
我对那个年轻奋发的自己失了信---父亲生活在多伦多的18年里,我们一次也没有去过"四川 四川"。父母团聚移民后,我们经历了最初几年的艰难。这艰难不是来自贫困窘迫,而是源于父母对我和妹妹人生前途的忧思。直到多年后我们各自为人妻为人母,父亲的心才算完全放下,开始享受自己的晚年了。而我,在经年累月的兜转忙乱中,早就忘记了"四川 四川"的诺言。有趣的是,我后来在一家名叫"半亩园"的川菜馆用餐,却怎么也没能找回南京四川酒家的滋味。"半亩园"号称多伦多正宗的川菜馆,那么我家乡的四川酒家难道是江南改良版的川菜馆? 不得而知了。只是在我心里,童年的滋味,才是最正宗的滋味吧!
白天,做一轮老三篇,外加回锅肉,麻婆豆腐,酸辣汤,在浓浓的川味里咀嚼往日时光; 入夜,放一曲巴赫,在沉静幽转中魂归故乡。梦中我自家乡沿江而上,在那个我从未踏足过的内地,我看到爸爸与祖母在防空洞里躲避轰炸,看到爸爸跟着祖父坐滑竿逛集市,看到爸爸托着下巴听姐姐在家门口唱"门前一道清流...",梦中的爸爸,是快乐的孩童,永远都不会衰老...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我半路出家到成都学会了吃辣,后来吃的比当地人还辣。多伦多半亩园去吃过,非常喜欢!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我心依旧2008' 的评论 : 文化与自然地理有着微妙的关系。四川是独特的地方,其饮食也是。看来依旧兄弟不太能辣。:)
我心依旧2008 发表评论于
川菜只有喜欢吃辣的人才习惯,需要有基因支撑。
巴蜀的文化也是渊源流长,食文化也是文化的一部份。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蓬莱阁' 的评论 : 亲爱的阁阁,你把我看得那么高,我家那位枕边人要哑然失笑了。不过我不理睬他,他的打击算什么!这世界上,我有我的神交,哼!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栀子花开2020' 的评论 : 栀子花妹妹,我们对川辣有同样的爱好,对简爱,纪伯伦也有同样的喜欢。每当遇到这样的相近相似,我就有一丝人间温暖的感觉。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xyz' 的评论 : 喜欢西北楼的凉面和肉夹馍。在半亩园点了水煮牛肉,辣得简直下不了筷子。怀念家乡的川菜…
蓬莱阁 发表评论于
"有一天,我要带爸爸到这里来吃川菜。”
思韵啊,你太让我失望了。以你之才,小目标应该是这样滴:
“有一天,我要让自己成为这里的老板!”
栀子花开2020 发表评论于
无辣不欢的人,对川菜也是情有独钟
cxyz 发表评论于
总是看到 Sichuan Sichuan 从来没有吃过 半亩园 蜀香苑 西北楼 以前常吃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华府采菊人' 的评论 : 哎呀,你说的这道关键我还真的不知道。看来许多名菜真是有各自的秘笈宝典呢!谢谢分享。回锅肉我也做的,至于是不是又象我家领导说的徒有虚名,就不得而知了。:)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尘外影' 的评论 : 这位网友的背影好美!谢谢你留言。想家,是一种永恒的情绪。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美菲儿,我看到你今天又有点不平,笑。我基本上已经相信,人,定型了的,改变不了了。其实人的特质都是原生家庭带来的。
还是希望美国,加拿大尽快摆脱颓势,重新崛起。我们这里疫情不乐观,第三次封锁了。
我到了北美,因为水土和气候,变得不太能吃辣了。所以世界上的好多思念,真的就是思念了。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麦姐和我也能吃到一桌上,哈哈哈!能吃到一块儿的,多半性情投合。特别高兴文学城不断有优秀的写手加入,比如麦姐。下次活动你一定要来和我们一起分享快乐。谢谢麦姐!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嗯,我在外地的表姐旅行结婚来南京,也是在四川酒家宴请我们的。绝对够档次,又不花哨。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小声音' 的评论 : 小小,川菜可能不是所有人都消受得起的,比如江浙一带的南方人,口味多以清淡鲜美为主。不过四川酒家对不食辣的顾客来说,选择也很丰富,我记得卤口条,炒虾仁,都很不错。六年前回国,南京的餐饮市场已经发达到铺天盖地。我大小聚会参加了许多,就是遗憾没有再会四川酒家。谢谢小小光临,我的系列主要还是借食寄情。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暖冬姐,我俩同时开博,一直同行,这次又籍着一场开心的王府活动一起同唱,这是多么有缘啊。谢谢你每次都给我鼓励。我们都是立足于自己生活的写作风格,写了这么多年,彼此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我何尝不是从暖冬姐的文字里看到你的大度宽容,与人为善,不争不抢? 不过我知道,姐姐也有雷雳风行的时候,这次的疯牛股,姐做得太飒了!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寒一凡' 的评论 : 一凡的文字俏皮可爱又富有想像,诗文兼并,而且把自己保藏得很巧妙,擅长用虚构来表达情绪和思想。
看来咱俩口味接近。:)我写这个小系列,是回顾自己的原生家庭留给我的温情脉脉。在并不富裕的年代,他们依旧是那么热爱生活。我的身上带着那样家庭的印记,我唯有感恩。
华府采菊人 发表评论于
鱼香肉丝的要害是泡海椒泡姜! 川人把辣椒是说成“海椒”的,辣椒和姜经泡菜坛子“洗礼”,其中的特殊味全调出来了。
考川菜厨子的第一道菜是什么?
回锅肉
尘外影 发表评论于
好文!想家了。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寒一凡' 的评论 : +1
看到这里有好多的南京朋友。周末我们也去了四川菜馆,看思韵这篇又饿了。我也是不太能吃太辣的,一般都让餐馆弄成微辣。好棒的美食亲情篇!!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川菜也是我的最爱。思韵的文字总是那么温情脉脉,你那篇“第一次”正好是我返城后读的第一篇王府“第一次”,一看那优美的文笔和浪漫的情怀,就知道出自思韵之手,还真猜对了,好开心。
多伦多橄榄树 发表评论于
我有个朋友的婚礼是在这家办的,挺上档次,二十多年前了!
小声音 发表评论于
太平南路的四川酒家去过几次,是和朋友聚餐,我都不记得吃过什么菜?
思韵记忆力强,还有老三篇之说,可见对四川酒家的喜爱,从四川酒家展开来说,再到亲情、乡情,
怀旧感人的好文!
暖冬cool夏 发表评论于
静静地坐下来读完思韵妹妹的这一篇,写得真好啊,思韵牌的文字和情感,就像好的菜肴,火候掌握得刚刚好,不疾不徐,却又在最后让人感动的一塌糊涂。谢谢思韵mm的好文!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王妃,你的闭幕辞就像你的人,那叫一个仪态大方,气象万千!我只说了几句肺腑之言,承蒙王妃厚爱,诚惶诚恐。我都被大家的诗词歌赋惊艳到眼花缭乱,这么多的语言大师,出口成章!这样的活动其意义早已超越了娱乐,有机会我可能会展开谈谈。我自己收获已是良多。
谢谢王妃。我的这个系列就是想在记忆尚健的时候,多保留一些生命的痕迹。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石头村' 的评论 : 石头,我的感觉是,没疼过的,怎么说都没用。所以,绝大多数人,永远是后知后觉。这也是人性的盲点,人性的悲哀。你说的对,希望应该在永恒的地方。石头君保重!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南山松' 的评论 : 谢谢松松!你也有个好爸爸,还和你一起玩翻翻。我要是想翻翻,我爸一定会紧张得要命。天下的好爸爸,各是各的好法。:)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蓝天白云915LQB' 的评论 : 嗯,肉丝腌的这些步骤我都有。谢谢蓝天姐,好好保重!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飞来寺' 的评论 : 是的是的,飞来寺,食物除了提供延续生命的能量,带来感官体验的享受,食物也是文化的载体,岁月的传承,亲情的流露。八年抗战,我们家长辈成了四川人眼里的下江人。胜利还都后,他们又被南京人称做上江人。假如没有日本入侵……唉,国家和个人一样,仿佛宿命,都没有假如…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夏圓' 的评论 : 亲爱的圆导,向日葵是祖父给我起的乳名。我这次有机会用这个名字,心里别提多开心了。楼下博友说得好,思念绵绵无绝期。在每一个能够的细枝末节上,我都要让我的亲人继续活在我心中。
这次王府活动太欢腾了。圆导,大家都盼你多多出谋划策呢。人生苦短,人生不易,咱活着,得整出点儿动静,才不枉费一场啊!
寒一凡 发表评论于
好文如行云流水。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思韵对父亲深深的爱,对故乡浓浓的情!
我虽然不是四川人,但是对川菜情有独钟。你的老三篇糖醋里脊,鱼香肉丝,宫爆鸡丁都很喜欢!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womaninhome' 的评论 : 谢谢家家。你的这次“第一次”写得也格外温馨。你爸爸很可爱,既正直固执,又能与时俱进。做父亲,慈爱固然重要,但是正直更重要。
黑贝王妃 发表评论于
思韵这是想家了!说起半亩园,北京原来有一家,是台湾菜,挺好的,有一块匾,写了一首诗,记得开头一句是:半生戎马半生闲....,老兵开的,后来再也找不到了。
谢谢参与王府第一次,我的答谢都是“借你吉言”,谢谢金句相帮,要不写到今天都写不完的。谢谢!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蓝天白云915LQB' 的评论 : 谢谢蓝天姐指导!经你点拨,我看到的漏洞有:油不够热,油不够多,还有我用的是祁县豆瓣,下次再试试涪陵豆瓣。鱼香肉丝虽然不是什么高档山珍海味,但是对于我家这样北方口味占主导的家庭,却是情有独钟。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哈哈,晓青说得对。话说耐辣不耐辣也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关。四川潮湿,辣可以去寒去湿。我发现在加拿大住久了,我慢慢不太能吃辣了。北方干燥,太辣不适合身体。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人参花' 的评论 : 花花,抱一个。这些日子在参加王府的活动,花了不少时间,但很快乐。读了花花的好文,也没有来得及写评。我最近也在思考民族健忘的问题:被蹉跎的一代人,其实是一代又一代的人,过去了就完了,一切都是那么的,轻。
陕北民歌吼出了人生的悲怆,还有古典音乐,如倾如诉…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大马哈鱼' 的评论 : 鱼鱼,蒙特利尔银行所在的First Canadian Place,我至今觉得是downtown 最漂亮的大厦。不知你多久会回一趟多伦多,你会看到这座城市的变化也是相当大,在北美应该算是活力满满的都市了。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engXiao' 的评论 : 谢谢老乡光临留印,祝好。你曾经住的地方我昔日常常过往,非常熟悉,如今不时出现在记忆里,梦境中。
石头村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思韵如蓝' 的评论 :
谢谢思韵,我们的盼望是在天上,而不是地上。
谢谢你还关注文革琐忆系列,唯一的希望就是提醒大家勿忘历史,不要等到事情落到自己身上才知道疼。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yuntai' 的评论 : 云台兄,欢迎光临!是的,这首巴赫的曲子是我们送别父亲时在他枕边播放的,希望他的灵魂籍着这样的旋律离开世界,能够到达光的源头。云台兄也是四川酒家的顾客呀,这世界不小也不大呢!许多记忆,许多怀念,写下来,就当存留住了。
南山松 发表评论于
对美味的思恋挟裹着亲情和乡情在思韵的笔下如水如潮一起涌来,一如既往的好文笔:)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小溪姐姐' 的评论 : 谢谢好老乡小溪姐姐!我父亲出生不久就爆发了七七事变。他是在婴儿时期离开南京,在四川度过的童年。历史的大幕翻得飞快,一代代人就这么过去。我们只有珍惜在地上有限的日子,并且心存永恒的盼望,才不至于太过伤感。小溪姐姐珍重!
蓝天白云915LQB 发表评论于
忘了一个重要的,肉丝用油,酱油,花椒腌,同时要放淀粉,丢三落四哈。
飞来寺 发表评论于
突然领悟到品尝菜肴,色香味以外,还有岁月经历在其中,特别是抗战逃难到四川的外地人(那时称呼的下江人),像你的父辈、祖父辈,他们品尝川菜时,肯定伴随有一幅幅特殊的画面,像过电影,一幕幕重现当年的真实,定是别有一番滋味。难忘的八年!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林下闲人' 的评论 : 闲人怎么概括得如此精准,你是提纲挈领的大师,谢谢读懂我的知心朋友!伴随着不间断的思念,我还在继续我的路…
夏圓 发表评论于
看到思韵的名字,圆脑中浮现出一朵向日葵,片片金黄的花蕾,吐露着芬芳。。
这篇文章不仅吐露着芬芳,也凝聚着沉沉的乡情,浓浓的亲情。川菜的香味扑鼻,把圆猫引来了。。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石头村' 的评论 : 谢谢石头君替我解了疑惑:原来川菜就有糖醋系列。我还在想,南京四川酒家的糖醋里脊,会不会是改良换味的川菜啊?
石头的文革系列很好看,可惜历史被遗忘得太快,生命仿佛蝼蚁一般轻贱。不过石头,历史是一个钟摆,对过去对现实,也不要过于忧愤。我还是相信: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让我们依靠主而喜乐,与君共勉。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林向田' 的评论 : 林老师提到的老三篇,我小时候读着觉得挺是那么回事。长大了才知道,这世界上有相当数量的人,说的比唱的好听,做的却正好相反。好像这类人,如今置身的西方也多起来了……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心中之城' 的评论 : 心城妹妹好!看到你的最新文章里提到了我这朵向日葵,乐得合不拢嘴……以后凑空把妹妹的系列好好补上。文学城就需要像妹子这般活泼伶俐,又广结善缘的博主。真高兴咱俩口味和品味都那么一致,知音可遇不可求啊!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五湖以北' 的评论 : 五湖兄,四川的闭塞也造就了其独特的风情。渴望走出四川去看世界的川人,大概都会在年长以后怀念自己的家乡吧。我小时候听父亲讲述童年故事,似乎他对四川彪悍的民风非但没有反感,反而是津津乐道呢!
我做的几样川菜,现成的调料只有祁县豆瓣,其余部分都是靠悟性自己调制,我蛮乐在其中的。川菜,喜欢的人多。我先生是北方人,我做菜,偏川味,他乐在其中,别看那嘴硬。:)
五湖兄说的对,这个人生阶段的回首,并不意味着裹足不前。而是通过记忆,懂得了自己的来处,然后更加清楚以后的去处……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弄弄啊,你别笑。巴赫虽然阳春白雪,可咱川菜也绝非下里巴人。剥开外表看精髓,两者此刻是相通的:都是一种乡愁的寄托。不过川菜里的乡愁是人世间的乡愁,巴赫旋律里倾诉的,则更是灵魂对伊甸园故乡的思念和向往。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心馨好美眉,你答应我要多写的,可怎么还是这么惜字如金呢?谢谢妹子来坐我的沙发,争取下次我能坐上妹子家的沙发。:)
womaninhome 发表评论于
写得真好,充满了乡愁和亲情,温馨。
蓝天白云915LQB 发表评论于
如果没有红油可以加红油豆瓣,最好是涪陵豆瓣,是红的,生豆瓣要炒熟才不辣,香、红亮。
蓝天白云915LQB 发表评论于
我这个四川人教教你鱼香肉丝,肉丝加少许酱油,花椒粉和油后,把锅烧的很热很热再放油,油要多一点,要保证肉丝下锅立刻受到高温,这样才不会脱浆,肉丝自然滑嫩,肉丝断生立刻用漏勺捞出,用锅里的余油炒胡萝卜丝,青椒丝。菜出锅时加红油就会红亮。
晓青 发表评论于
川菜要不那么辣就更香了!
人参花 发表评论于
也是我的favourite博客。如蓝妹妹一定是想念亲人了,抱抱。
大马哈鱼 发表评论于
BMO里的商店最多了,四川四川可能是后来开的,有机会去试试^_^
LengXiao 发表评论于
同怀念南京四川酒家以及附近杨公井的小上海。出国之前就住在其附近。
yuntai 发表评论于
好文也勾起了我们对南京的怀念,当年也多次去过那家四川酒家,沿着太平南路再往前走就是夫子庙,秦淮河。
Hauser演奏的这首巴赫的名曲也很赞!
小溪姐姐 发表评论于
感谢思韵妹妹分享揉满亲情乡情,感动人心的文字,故乡已是物异人非,只在梦里流离徘徊。抗战时期我父母也是在重庆八年,他们那时已经二十几岁,习惯了家乡的口味,都没有学会吃辣。。
林下闲人 发表评论于
绵长的思念尽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相思已不仅仅是相思,融入今日成为比过去更有质感的自己。
石头村 发表评论于
原来思韵还与四川有渊源。你这几个菜可算是传统川菜的代表了。不过今天流行的新派川菜,基本上好多传统川菜已经不在川菜馆的菜谱上了。
都说川菜辣,其实还有一个糖醋系列一点也不辣,好多不吃辣的都不知道。
有一家台湾人开的在北美好几个大城市都有连锁店的“半亩园”,但不是川菜,是面食。
林向田 发表评论于
看到“老三篇”,我马上想到的是《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
心中之城 发表评论于
谢谢思韵好分享! 俺一直对川菜情有独钟!Hauser也是我的大爱。。知音啊
五湖以北 发表评论于
每到佳节倍思亲,上了点年龄时会忆旧,不是因为不再往前看,而是开始意识到年少时父母的温暖,儿时食物的记忆是成长的基石,是一种归真返朴。
抗战时期,巴山蜀水为躲避战乱的国人提供了避护之地,而外来入川的也带去了新文化新思想,所以算是彼此互相滋养吧。四川山高水长,虽然物产丰富,但因为秦岭大巴山阻隔,就像李白的诗句,"不与秦塞通人烟"。川人深情而忧郁,像巴金那样,脱不了故土的情怀。我们家全是四川人,但你做的三个川菜,我们都不太会。太太家在学校,以前很多时候上食堂打饭菜,她还是出国后才学着做菜的,我们家都沒有固定菜单,所以要为你点赞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巴赫和麻婆豆腐、回锅肉是一曲美妙的组合,我收不住了,咧嘴大笑,还得夹几筷子豆腐堵上:)半亩园好像北京也有:)
心馨相惜 发表评论于
加你的博客为favourite, 今早起来,读到这篇,沙发,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