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战争小说《另一种历史》第92期

 

 

440)     釜山事件

朝鲜。釜山港第3码头。这里刚发生一场哄抢流血事件。

起因是吊车从自由轮上吊运一包货物时,包扎的棕绳网兜刮在船舷铁钩上发生破损,一些木箱摔裂在码头,滚出成百个牛肉罐头。

罐头来自澳大利亚。原本要在釜山装运火车,再通过朝鲜境内和中国东北完善的铁路系统,经满洲里,运往苏联。这是东方航线冬季运送物资的最快捷路线~多以食品为主。此时的肉罐头在苏联,正被广泛称作“第二战场”。

罐头落地,起先只有一两个码头工人弯腰去拣。见无人制止,很快发展成大批人群的参与。饥饿的朝鲜搬运工,纷纷放下手里活计,加入拣拾队伍。

后来,甚至没开箱的食品也被主动摔破~哄抢扩大了。

码头的中国哨兵鸣枪示警,试图制止。人们愣一下,看到没有真实生命危险,又不顾一切地争夺起来。

驻守码头、负责监督押运的一支苏军小分队闻讯赶到现场。面对几番喝止不住的哄抢人群,季连阔夫中尉下令开枪。

十几个朝鲜码头工人倒在血泊中。

冲锋枪扫射,终于制止了疯狂的人群。对于制止不利的中国哨兵,季连阔夫中尉命令:缴他的枪。

人群中一个壮硕家伙~朴再顺,曾当过日伪警察,眼下也在码头做苦力谋生。见自己弟弟和同乡被杀,怒不可遏。趁那中国兵缴枪的当口,他劈手夺过,转身对着苏军小分队扫射起来。

接着又有人拣拾枪支、加入对抗。苏军小分队本来人数不多,这下死伤惨重。但码头工人里没几个会用枪的,对抗持续半小时,到手中子弹打光为止。第3码头上一片狼藉。

码头对面就是《朝鲜日报》釜山分社,当即把这场流血事件,作为头号新闻捅了出去。

苏军死伤24人,包括季连阔夫中尉。

朝鲜码头工人死伤115人,包括夺枪开火的朴再顺本人。

事件,在东方各地引起一轮广泛报导。

南京的报纸渲染了恐怖和血腥。沈阳则反复强调误解和遗憾。汉城和平壤,出现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呼喊反苏口号。北海道的札幌也有人响应,放火烧了一个苏联占领军的岗楼。

驻日苏军提高了戒备等级。美国则要求太平洋航线的援苏物资,宁可延迟,也一律不再经朝鲜境内~改航大连或海参崴。

事件使人们认识到:饥饿在东方,也像在欧洲一样严重。

南京政府和华北自治区,不约而同,采取了措施:立刻加大化肥和种子、农具、肉类的订货量~并可用美元贷款支付。这倒容易满足,加拿大顺势成了第一个供应商。

两周后,迟来的《米高扬解决方案》被认可。他宣布:把船上食品“补偿给遇难者家属和朝鲜人民”,士兵遗体则运回自行处理。

事件就此平熄。但留下诸多引申涵义。

 

441)     人口流动

太平洋西缘。中国黄海。

一度萧条的中日航线上,漂满大小各色船舶~渔船临时改成的客船居多。日本国内,饥寒交迫的国民,此时流行起一轮“到中国找工作!”の浪潮。这个战败的、缺少就业机会和起码生活必需品的日出之国,早已不堪人口重负,吃饭成了头等大事。

而彼岸,那个“一衣带水”的敌对邻国,却没有想象中那样苛刻地欺凌和报复他们。战场上那些切实成果,使中国人获得了对敌人应有的宣泄,以及胜利者的尊严。也就不再追求额外的报复~因为,那其实往往是弱者的选择。

这些,使日本~这个历来生活在恐惧不安中的民族困惑地平静下来。民间也流行起“中国人虽然愚鲁,但毕竟个是大国,比较宽容厚道,容易相处”的观点。一些略有技能、已经找到工作的人们从中国纷纷来信、甚至寄钱回家,也使他们放心~在水那边,真的还有一方可以谋生的土地呢。

接下来半年,竟有200余万工农业、园艺和医疗从业者,搭乘运送战俘返乡的回程船,陆续登上大陆。找工作的人流涌向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两广……许多战后复工的中国厂矿学校、医院和商行,乐得接纳这些相对受过专业教育、有点一技之长、薪资要求也低的“新日本鬼子”。对比战争期间日本向中国驻军、殖民的规模,这一轮战后谋生的人口流动规模甚至来得更大。

日侨还成立了由和平人士领衔的“日本人在华联合会”。他们时常发表声明,谴责“日本军阀在天皇指使下,对伟大邻邦犯下了侵略の罪恶”。表示:“如果过去就这样与中国人友好往来,两个伟大的东方民族,早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然也有日本人控诉:中国老板对他们“实行剥削”。说终于认识到了“天下乌鸦一般黑”的道理。

 

442)     民工大潮

横须贺码头。一辆有帆布遮阳篷的吉普车上,戴着墨镜的盟军驻日“总督”麦克阿瑟五星上将,用他的玉米棒子烟斗指点着排队上船的日本移民队伍打趣道:“日本人流够了血才明白。背着仪器、卡尺、听诊器和药箱去中国,比他们扛着38大盖、掷弹筒去,要受欢迎得多……这简直是民工大潮嘛。”

他的萨瑟兰参谋长,曾是30年代美军驻天津第15团(龙团)的一位上尉。了解中国和日本国情。他有点嫉妒地提醒道:

“将军,要警惕这些人里,肯定混进了在逃战犯!另外日本勾结中国对我们是否有利?日本人当中,可有相当一批煽动‘泛亚主义’的家伙。”

“名单上的战犯,不是已逮捕了90%么?漏网几个没什么大不了。战败的痛苦,会比让他们受惩罚还要折磨人。至于‘泛亚主义’,我们在亚洲呆了这么久,应该有所判断:我敢打赌~肯定成不了历史潮流。”

“哦?将军是这样想……当然,我也愿意是这种结果。”

 

443)     巴黎凯旋

巴黎。凯旋门广场。1944年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节”这一天,巴黎获得解放。这是9月诺曼第登陆不到两个月内的盟军重大战果。※这里比史实晚两个半月,但比登陆后解放巴黎的时间又早了半个月。这是推演由于登陆日的推迟。

戴高乐将军曾反复坚持:“法国首都,理应、也必须由法国自己的军队来解放!”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迁就了他的要求。此时法国集团军已拥有25万人、7个师。勒克莱尔少将率领的第2装甲师,隶属于盟军巴顿中将麾下。他们10月上旬登陆,在进攻中屡屡担任先锋,此番首先开进了巴黎。

巴黎德军守备司令冯·肖尔蒂茨将军,没有执行元首要求他炸毁桥梁、破坏城市的命令。他不认为自己有足够兵力进行一场胜利的阻击战,更不指望援军。即使镇压巴黎城内那薄弱的起义,他也没有决心。而且他不愿在全世界舆论面前,承担破坏巴黎~这座他本人也十分赞赏的城市~的罪责。

良知和道义改变了一个铁石心肠的纳粹将军。他选择了投降。

卢浮宫和艾菲尔铁塔等等古迹名胜,因为这一出于良知的决定得以完好保存,没有毁于战火。

狂欢的巴黎市民,走上街头。在凯旋门、圆点广场、协和广场、市府大厦、圣母院大教堂门前,法兰西人追逐着戴高乐的脚步欢呼着,沸腾着。向法西斯分子啐唾沫、把通敌“法奸”拖着游街、女的剃阴阳头,男的则打得鼻青脸肿,有些还被当场处决。

自由法国之声播送着:戴高乐将军“在最悲观时刻不承认失败,以斗争赢得独立,重振了法国荣誉”。

 

444)     喷气危机

之后,不那么顺利的局面出现了。

盟军的西线进展受到多重制约:冬季坏天气对空中优势的抵消、海峡飓风对物资上岸速度的影响、以及蒙哥马利元帅“稳扎稳打”战略的顽固牵制。直到年底法国领土才全部肃清。

盟军着手向低地国家进军,进逼“齐格菲防线”。在这里盟军遇到德军新任西线总司令、防御专家凯塞林的顽强阻击。希特勒欣赏他在意大利的抵抗,调他负责命运攸关的西线~以替代主张停战并敢于痛骂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的龙德施泰特元帅。

冬季风暴,破坏了加莱海滩上的“桑葚”人工港。引起的物资转运减慢,迫使盟军进攻速度放缓。

空中也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新情况:一批高性能的德国喷气式战斗机~梅赛施密特Me-262暂时称霸空中。使盟军前段大规模肆无忌惮轰炸的势头一度受挫。

被称为“喷气262危机”的短暂历史阶段,持续了3个月。

战后的兵棋推演,显示出:这是因为登陆舰艇从远东调往大西洋而延迟的3个月导致了诺曼底攻击推迟,使纳粹增加了25%的新式飞机产量和油料储备。利用东方盟友~日本的挣扎和葬礼,德国1944年攀登了军工产能的巅峰。加强了“大西洋壁垒”和“齐格菲防线”的守备。筑垒地域~莱茵河畔出现了要塞化。

在没有铲除空中威胁之前,不断增大的战损,迫使盟军战略空军取消了一些原计划行动。

Me-262喷气机群最疯狂的一次作战,使盟军轰炸机战损率超过了30%,迫使盟军中止昼间轰炸1个月。空袭不得不改为夜间进行。还有一次,它们居然完成了10小时的临时战场遮断,并配合了一次地面短促反击。

如何对付Me-262,成为了阿诺德这个阶段头痛的问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