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再来:投稿《收获》征文

一人一故事,一梦一人生
全部原创,转载敬请注明来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前两个星期,《收获》杂志以“心动一刻,我跟《收获》的故事”为主题征文。我看到通知时,离截稿日只差三天了,匆匆动笔写了一篇小文。前两天,朋友从微信转来衔接,小文中选了。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跟《收获》的故事,或许热衷文学创作的作者会有些兴趣。

题目:收到了《收获》的来信

《收获》,仰慕多年,然而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才有机会断断续续读了几期。那时,在美国读博,学业谋生繁忙,有一阵子课余身兼三职,其中之一是在大学图书馆四楼的馆长办公室整理数据,五楼是东亚图书馆。休息时间一到,赶紧上五楼,直奔期刊区,为的是看《收获》,无意中就上瘾了。期刊不外借,阅读是碎片型的,不过瘾,但也戒不掉了。

之后,埋头立命安身,抬起头来,已是九十年代初了。任教的研究生院不大,东亚语言的藏书少得可怜,只订了一本中国文学杂志 ——《收获》。得知过期杂志可以外借,十二分欣喜。图书馆存了六七年的旧刊,拢共三四十本,每次去,我都把双肩书包塞满。接下的几周里,伙食质量明显下降,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一本连一本,通宵达旦。

我天性粗疏,在粗砺的环境和粗放的文化中长大,来美国后,更是急追猛赶,看起书来,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别说作家们苦心营造的气氛意境和深奥玄妙,就是故事细节,也看得丢三落四。回想起来,惭愧,遗憾。

可是,这种密集式阅读,尤其是限于一个领域的大量阅读,虽然粗糙,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即使是只看了些皮毛,却也领略了多样的叙事方式,各种题材,特色不一的语言。阅读偶尔还被感动的泪水打断,插入了思考的瞬间。

当时,没意识到自己有多么幸运,这些都是《收获》从众多作品中精心筛选出来的佳作。有位在中国作协工作过的同事说,《收获》这样的头牌文学杂志,收到的稿件是一麻袋一麻袋的,从中挑出寥寥几篇,编辑的努力和辛苦不可言喻。细想,正是编辑老师深厚的文学知识,不凡的艺术审美,严谨的评审鉴定,让我得以坐享其成,通过《收获》这条捷径,一下子接触到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

要说《收获》带来的心动,岂止一刻?不少作品,一遍读后,意犹未尽。王朔的《动物凶猛》,生命力勃发的语言和人物,勾起了青春骚动期的回忆。有一帮我熟悉的初中男生,曾经个个都是遐想军团的空谈将领,亢奋愚妄,指点江山。然而,那只是假象,是他们逃脱腥风血雨的虚幻一刻。

余华的《活着》,初看时,心情松弛,顺着流畅简洁优美的文字,跟着故事缓缓前行,不知不觉中,心里渐生不安,在深长的叹息和无言的哀伤中,走到了故事的尽头。生存,在苦难岁月里,不过是无助的孤独的蠕动。文字,依旧流畅,简洁、优美,吸引我回头去读第二遍。

《在我的背上》和《阿冰顿广场》,因是老同学彭小莲的作品,自然看得仔细。知根知底的缘故,她作品中的场景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她的叙述方式,引起阵阵共鸣。读罢思绪万千,朦胧中,竟也有了诉说的欲望。

上完了“《收获》密集阅读课”,心痒痒,手痒痒,开始用大白话把身边的故事写出来。九十年代上半期,恰逢大家对国外的事兴趣浓厚,投稿成功,在《上海小说》连续发了两篇通俗小说,无知无畏的我,大受鼓舞,试着用别的方式去讲故事。接下来写的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主人公经历了两种文化的撞击,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在疏离感中苦苦挣扎。这篇,我觉着不是通俗小说,当时手边只有《收获》的地址,便粗率莽撞地把稿件装进大信封,寄往上海巨鹿路675号,联系地址写了母亲的住所。

几个月后,1994年暑期回沪探亲,下楼打开邮箱,牛皮纸的信封,右下方印着五个红字:《收获》编辑部。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薄薄的两张信纸,写得密密麻麻,是李XX老师的来信,看了几行,心跳加速,快活得如痴如醉。她说,故事的主人公基本站住了,但是作品有不少地方需要修改。她把一些交待得不够清楚的地方,需要补充的细节,某个人物薄弱的一面,一一列出。同时,还对语言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我那时盲目追酷,一味调侃,她及时提醒,千万要拿捏好分寸。

这封信,以及后来关于其他稿件的信,我读了多次。每次读,都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收获》对作品的严谨态度,对作者的尊重,对新手慷慨的帮助。李老师的信我一直珍藏着,她的文字记录了《收获》对我的宽容、鼓励和支持。每每念到她不厌其烦地启发我,如何把人物塑造得更饱满更真实,一遍又一遍阅读我的修改稿(有的修改了不止一次),一丝不苟地给我写审稿意见,心里便满蕴着感激和崇敬。

为了写这篇小文,又找出旧信,隔了二十多年再读,毫无过时之感。作者读者编辑,来了,去了,但是《收获》高水平的艺术格调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一直在那里。每次跟《收获》讨论作品,都是精神的飨宴,促动我去思考,如何把芸芸众生追求尊严、价值、自由、善良的故事,说得更贴切,更可信,更丰满。

近年来,难得回上海了。回去,还是会去巨鹿路走一走,从外边看一眼675号,回忆起当年文稿如山的编辑办公室,以及我走上楼梯时的仰慕和期待。

--------

又记: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如想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就得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坚持,再坚持,千万别象我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非常不可取。虽有客观原因(借口),但主要怪自己没有坚持。二十多年来,中文一路下滑,现在别说给《收获》连写三个中篇了,写一千多字的征文,也写得磕磕巴巴。

不过,套用通俗的励志歌,“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这不,我得坚持给文学城和公众号打打字,找回一点中文的感觉。就像一名渔夫,为了鱼,首先得每天出海打鱼,不打鱼的话,肯定是见不到鱼了。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波城冬日' 的评论 : 谢谢鼓励。
波城冬日 发表评论于
祝贺海风的文章入选“收获”!太佩服了!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舒啸' 的评论 : 谢谢分享。这些杂志陪我们走过一段岁月,可能离开太久了,我也不大看了。
舒啸 发表评论于
祝贺海风!当年《收获》、《当代》、《钟山》、《十月》轮流读。之后多少年没有想起过了。谢谢海风,唤起那段记忆。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omo_sharon' 的评论 : 谢谢墨墨。很幸运城里有这么多兴趣相似的文友。
momo_sharon 发表评论于
祝贺!《收获》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杂志,每期必看。还有《十月》、《中篇小说选刊》、《长城》等等刊物,伴随着我的少年岁月。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务实小民' 的评论 : 看了很感动。这次征文,不少入选者是边远地区来的,有人做着苦力的活,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缩衣节食买文学杂志看,那是他们的精神寄托。我的家族里,也有七十多岁的老“文青”,不错过《收获》的每一期。每次耳闻目睹,都令我更加羞愧。谢谢分享你父亲的故事。
务实小民 发表评论于
“收获“,那是殿堂级的刊物,我爸是乡村语文老师,也是文青。家里那么穷他还从牙缝里挤出钱来订阅。博主能连中几篇,太了不起了。(可惜我当年贪玩,“视而不见”一篇都看不进去,就记得巴金这个名字。直到上大学才知道《收获》的地位,才从图书馆看到了王蒙、从维熙,张抗抗、谌容、陆文夫、余华、苏童、王安忆、贾平凹,莫言…….当时的文坛大牛都是在《收获》上发表作品。)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古树羽音' 的评论 : 谢谢同龄人的鼓励,握手。我们真象“沙滩上的房子”,没有牢固的根基。跟你一样,年轻时最喜欢看这些文学杂志,不怎么深奥,诉说人生的喜乐悲哀,适合我们这样的读者。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雅佳园' 的评论 : 谢谢鼓励,我也喜欢《收获》,后来请家人订了,每年回国探亲,一起拎回来,行李总是很重。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东村山人' 的评论 : 谢谢山人美言。《收获》对新人还是相当宽容的。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鲁冰花' 的评论 : 谢谢鼓励。我非常喜欢你的文字,写的故事有血有肉。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谢谢葱葱的鼓励!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息于目-好于心-候于手' 的评论 : 谢谢候于手,那本杂志我也喜欢,以前每期必看。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吾道悠悠' 的评论 : 谢谢悠悠,也是业余作家遇到的最佳运,我就是遇到佳运。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GoBucks!' 的评论 : 谢谢关注。小说没有电子版,题目是马尾巴,中年危机,苹果馅饼,发在95,97,00年,忘了哪一期了,旧杂志不知埋在哪个角落里。
吾道悠悠 发表评论于
祝贺!
能上《收获》这是业余作家的最高境界。
息于目-好于心-候于手 发表评论于
祝贺海风了!《收获》杂志曾经是我太太的最爱,每期都要买到手!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佩服!《收获》发表大作,不易,祝贺!
鲁冰花 发表评论于
祝贺海风!能入选“收获”的文字,可不是一班二班的同学能写出来的。哈哈,当年那厚墩墩的一本“收获”捧在手里,心里便觉满满的收获。。还有“十月”,“花城”等:)
GoBucks! 发表评论于
读起来像是点评文章。小说能否分享一下?
东村山人 发表评论于
祝贺海风!海风文笔很好。
“收获”的编辑们很有眼光啊!
古树羽音 发表评论于
了不起的海风!了不起的同龄人!出国前我的办公室距离期刊阅览室很近,午休时间全部沉浸在【收获】,【十月】,【花城】,吸取营养。那些作品的精华补充了自己的基础教育满打满算仅仅5.5年的缺陷,使自己“沙滩上的房子”不至于太过脆弱。佩服你,了不起的【收获】的寄稿人!
雅佳园 发表评论于
《收获》可是伴我成长的杂志, 我们家订的, 能够入选的文章都是高手之作, 祝贺!!! 期待你更多的佳作。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谢谢一凡、松松、麦姐、66、晓青领导、漪涟、牟教授,恕我不一一回复了,非常感谢你们慷慨真切的鼓励。常看各位的博文,得到许多启示,谢谢各位授之以渔,老渔夫会从头再来,坚持打鱼。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大马哈鱼' 的评论 : 唉呀呀,不行不行。我是过去式,而且本来就是混进去的。当代最厉害的莫言、王安忆、阿城等等才是《收获》的代表。
大马哈鱼 发表评论于
没读过《收获》现在读海风也是一样的!祝贺
寒一凡 发表评论于
祝贺海风的文章入选“收获”!太佩服了!
出国之前读过“收获”,是我非常喜爱的一本杂志。
南山松 发表评论于
祝贺,祝贺!我在国内时读过《收获》,也挺喜欢的。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Tigerlily66' 的评论 : +1,海风太棒了,祝贺祝贺!喜欢《收获》,好多年没有看了。
Tigerlily66 发表评论于
哇祝贺海风,文学城真是藏龙卧虎啊。年轻时也很喜欢看收获,愿你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小小涟漪 发表评论于
热烈祝贺!
晓青 发表评论于
祝贺!我也喜欢《收获》
牟山雁 发表评论于
文城藏龍臥虎,還有“老”作家呢!分享一下啊,90年代的作品現在看起來也會有意思的。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感谢感谢!据说中老年人依旧喜欢《收获》,年轻人难说,他们不一定喜欢慢节奏。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我写的小文是回忆过去,过去不代表现在。向你学习,在城里继续努力!
多伦多橄榄树 发表评论于
这个杂志我也喜欢,他们的稿件质量应该还和以前一样好吧,为你高兴一下!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和大家一起祝贺海风,你太棒了,到底是学文的专业人士,佩服!希望看到你更多的作品。:)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西岸海豚' 的评论 : 谢谢新朋友光临留言。《收获》给我带来的,也是过去的回忆。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雨弦' 的评论 : 虽然知道《收获》还在,我也不大看了,可能跟国内有些脱节了吧。谢谢来访。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青白丹城' 的评论 : 谢谢鼓励!跟做任何事一样,也靠运气。现在不行了,需要从头开始。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问好弄弄。《收获》有个微信公众号,时而发一些名作家的短文,基本还是靠纸媒。我好久不回国,也不常看了。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杜鹃盛开' 的评论 : 谢谢杜鹃美言。那是过去式了。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海风厉害啊!我也喜欢《收获》,都是非常棒的文学作品。当初没珍惜在图书馆的机会,现在更没戏了。这些出版社也不网上挂挂。不过我从不网站上看小说,那的水平太差,浪费我时间:)
西岸海豚 发表评论于
必须点赞,必须祝贺,好怀念年轻时的日子。
雨弦 发表评论于
我都不知道现在还有《收获》呢,以前每来一本都如获至宝,但显然我不是个好学生呀。
青白丹城 发表评论于
祝贺祝贺!能在“收获”发表作品,不容易的。
杜鹃盛开 发表评论于
祝贺祝贺! 仰慕一下,曾经在大名鼎鼎的《收获》发过小说。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吴友明' 的评论 : 谢谢吴兄的慷慨,过奖了。我需要从头再来。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谢谢觉晓。
吴友明 发表评论于
祝贺!早上在你这儿的留言刚刚说到,文学城的春天真的要回来了,就是看了最近你写出不少高质量的博文。
“一些交待得不够清楚的地方,需要补充的细节,某个人物薄弱的一面。”这些话以前常常听老师说过,只是能做到太难了。
还是要向你学习。
觉晓 发表评论于
祝贺!祝贺!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老皮卡好谢谢鼓励,额骨头高而已。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梅华书香' 的评论 : 谢谢梅华。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谢谢京妞。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厉害!不但英文了得,中文也是顶特了:)
梅华书香 发表评论于
great!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海风太棒了! 祝贺文章中选。 《收获》是很厉害的杂志啊。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心中之城' 的评论 : 谢谢城城,继续写你的小说,享受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心中之城 发表评论于
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啊! :)
心中之城 发表评论于
恭喜祝贺海风获奖!是金子在哪里都闪光!:)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百万庄大侠' 的评论 : 谢谢大侠贤弟。我那是运气。倒是你,我太佩服你的语言能力了,千万别辜负了你的能力。只要你写,一定有杂志要,不过有些话不能直接说出来,可能你不乐意。迂回地揭露黑暗,也有意思。彭小莲写过很多影评,每一篇,她说,都是“阴险的批评”。
百万庄大侠 发表评论于
祝贺海风姐:
大名鼎鼎的“收获“杂志,那是殿堂级的刊物,祝贺姐的文章入选!可喜可贺!
80年代的著名刊物,如今历历在目“收获“~“十月“~“啄木鸟“!
真的好怀念那个朝气蓬勃的年代、、、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天婴' 的评论 : 谢谢美厨娘,我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继续努力吧。昨天看了你油管,如何做甑糕,拍得很专业,你的方法省时间,有空得试试。
天婴 发表评论于
海风,祝贺,祝贺!《收获》杂志真的是堪称我们那个时代的文学标杆,你竟有三个中篇,太牛了!真心敬仰。嗯,请坚持写,一定要天天坚持,我喜欢读你的文字,期待你更多的佳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