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遍中亚之六 (哈萨克斯坦)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哈萨克”一词在突厥语中是“游牧战神”之意,这里曾经是突厥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十五世纪形成哈萨克民族,十八世纪包括阿拉木图在内的部分领土属于清王朝,十九世纪整个哈萨克斯坦逐步被沙皇俄国吞并。今天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家,面积272万多平方公里,接近新疆和西藏的面积总和,人口约1800万。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后,虽然也是威权政府,但是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稳步增长,是中亚五个斯坦国中经济发展最好,人民收入最高的国家。

6月20日上午9点,我们顺利步入这次旅行的第6个国家 —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的海关墙上贴着反对腐败和敲诈索贿的宣传画,过关极其简便快捷。两国海关之间有着人性化的遮阴步行长廊。走过界河,哈萨克斯坦对所有发达国家豁免签证,入境通行无阻。

走出海关,出租车司机们立刻围拢上来抢生意。在许多国家的入境处,出租车司机之间的竞争常常是无情的,今天他们表现的有些过火,几乎要撕打起来。坦率地说这是我们这些势单力薄的旅行者喜闻乐见的场景,意味着市场经济的无形巨手在护佑着我们,免受地头蛇的霸凌。他们剧烈的竞争让我们很快选定一辆车,谈妥价钱,向200多公里外的阿拉木图飞驰而去。

阿拉木图(Almaty)是哈萨克斯坦的一座直辖市,也是该国的第一大城市,还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其建立的历史可追溯到青铜时代公元前1000 - 900年,当时第一批农民和养牛者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定居点。阿拉木图在1929年到1991年之间是哈萨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府。苏联解体之后,成为哈萨克斯坦的首都。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1997年,哈萨克斯坦首都被搬迁到了位于国家中心的阿斯塔纳,但阿拉木图仍是该国主要商业和文化中心,也是我们这次中亚旅途中最大的一座城市。

漫步在阿拉木图,第一个印象就是树多,绿地多。据说沙皇时代就下令,所有屋主必须同时在屋外种树。今天的阿拉木图到处林木葱茏,满目苍翠,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绿色覆盖率超过70%的城市之一。无论夏天太阳多厉害,行人从树下走过,独留一片清凉。同时这个城市得天独厚,两面被天山环绕,天山上的融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源,22条大小溪流穿城而过,形形色色的喷泉遍布全城。绿化的好,气候也佳,这儿没有其它中亚城市那样热,现在的气温18 — 30度,十分舒适。好地方自然人人喜欢,阿拉木图可以看见许多皮肤白皙的俄国人定居此地。

第二个印象,阿拉木图是中亚这一路走来西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虽然苏联时期留下的建筑随处可见,但是这里成片绿地的自然气息极大地冲淡了苏式建筑的僵硬和粗暴,留下的只有浓厚的历史感,和一丝不那样令人讨厌的苏联味。而且男女老少一律西式服装,不是亲眼目睹,很难想象一个穆斯林国家年轻女性衣着的清凉程度可以媲美任何西方都市。这儿民族服装和穆斯林宗教服饰已成凤毛麟角,完全感受不到任何宗教和保守的气氛,警察也不会来干扰百姓和阻止游客拍照。

在阿拉木图市区游览,乘坐地铁既方便又便宜。阿拉木图的地铁车站虽然没有莫斯科那样的奢华高贵,但是大部分车站用大理石镶嵌装饰的美轮美奂,显得别致优雅,依然可以傲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地铁车站。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世界上最美的十条地铁线路,阿拉木图的地铁1号线名列第六,此番亲身游历,发现果然名不虚传。

我们所住的旅馆位于市中心,有着一个犹如蒙古包一般别致的餐厅。旅馆的斜对面就是阿拉木图著名的东正教升天大教堂,这是一座奠基于1903年的百年老教堂。和位于吉尔吉斯伊塞克湖旁的三一教堂一样,这也是一座没有使用一根铁钉,全木结构的教堂。但是规模要大许多,据说这是全世界第二高的全木教堂。阿拉木图位于地震带,1911年曾遭受8.2级大地震的袭击,在这么强烈的破坏性地震下,这座升天大教堂成为城市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建筑,无疑在信徒们的眼中,从此这座精美的教堂更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

和俄罗斯境内所有的东正教堂一样,这座教堂也有着洋葱头般的顶部。但是其最大的特点还是用色之大胆,比拉丁民族有过之而无不及,极其鲜艳的红黄绿蓝金等色刷满了教堂的里里外外。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的用色,不但没有给人艳丽而俗气的感觉,反而觉得美的超凡脱俗,令人仿佛进入一个虚幻的童话世界。尤其是在教堂内部,阳光从高大的彩色玻璃斜入,交织着绝美的光影彩绘,和精致的壁画,五彩的内墙,以及主祭坛前闪动的蜡烛光交相辉映,形成一种难以形容的华美,庄严和崇高。加上熏香的气味弥漫着整座教堂,管风琴的低音流淌在每个角落,使人伤痕累累的灵魂能够从肮脏污秽的尘世中超脱出来,得到喘息,得到抚慰,得到升华。

升天大教堂的旁边就是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占地18公顷。公园林木茂盛,景色秀丽,内有长明火、光荣纪念碑、军官之家等建筑。始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纪念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击退德国法西斯坦克进攻,表现英勇的前苏军316潘菲洛夫近卫步兵师1075团的28位勇士(其中有10名为阿拉木图人)而命名。那场战斗结束后,这28位勇士全部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其中的几处雕塑非常令人震撼,坚硬的花岗岩和粗犷的线条将俄国人桀骜不逊,勇猛凶悍的民族特性刻画的淋漓尽致。

我们离开前的一天是周六,下午市政当局在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的广场上举行二战红歌演唱会,有二战老英雄和年轻部队战士出场助阵。老歌手们自弹自唱非常卖力,现代化音响系统让威武雄壮的红歌响遍了整个广场。站在白发苍苍的二战英雄们身边,听着当年引领红军席卷欧洲的嘹亮战歌,不免心潮起伏感慨万千。遗憾的是环顾四周,出现捧场的市民寥寥无几,加上提着相机的外国游客都不会满50个人,则令人不禁心生凄凉之感。

白发苍苍的老英雄,扬喉高歌的老战士,慷慨激昂的老红歌,无不使人想起那轰轰烈烈英雄辈出的年代,百万红军摧朽拉枯般的直捣柏林又是多么浩浩荡荡势不可挡。但是在今天阿拉木图门可罗雀冷冷清清的大广场上,历史和现实反而形成了催人泪下的强烈对比。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没有不灭的神话,更没有不败的强权。台上台下的英雄越可敬,歌手越卖力,红歌越高亢,越让人感到英雄迟暮大势已去,时也势也!三国演义的开篇语不禁浮上心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世事差千年,国度有不同,唯人性的本质和世道的根基一脉相承恒久不变。

阿拉木图到阿斯塔纳有1200多公里,原计划坐火车。在隆隆奔腾向前的火车上坐定,透过车窗观赏哈萨克斯坦辽阔的草原戈壁,和车内的当地乘客谈天说地,是期待已久的旅行场景。但想不到前后三天中所有班次已经全部客满,只能改乘飞机。飞越平坦荒芜的戈壁原野和高原湖泊,抵达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

早就听说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没有特色的国家,古迹遗址不如乌兹别克斯坦,民族传统不如土库曼斯坦,自然景观不如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刚到阿拉木图确实觉得此言不虚,一个非常西化的城市,我在市中心的步行街逛了2个多小时,没有看见一座超过2百年的建筑,也没有遇到一个大胡子的穆斯林和一个身着民族服装的人。

但是到了阿斯塔纳,眼前顿时一亮,大吃一惊。谁说哈萨克斯坦没有自己的特色?全世界都找不出第二个像阿斯塔纳这样梦幻般的未来世界,全新的古罗马式,拜占庭式,文艺复兴式,苏联式,伊斯兰式,中国宫廷式,迪拜拜金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建筑堆砌成了这座世界上最年轻的首都。令人吃惊的是这样疯狂的行为效果居然还真不错。漫步在阿斯塔纳的城市中轴线,仿佛走在科幻电影的摄影现场,处处让人有不真实的难以置信,时时给人以超现实的视觉感受。也许阿斯塔纳的大理石建筑数量比不上土库曼斯坦的阿什哈巴德,但是阿斯塔纳的城市布局无疑更合理,设计理念更超前,建筑式样更丰富,视觉效果更震撼,充分反映了世界最新的建筑水平和潮流。

阿斯塔纳,也有人把它叫做草原里的迪拜。和土库曼斯坦的阿什哈巴德一样,都是天然气石油矿产财富和一个威权总统城市建设狂热相结合的产物。据说建设新城的费用最高时占国家预算的80%,来自英国、意大利、德国、瑞士、日本、中国等许多国家的建筑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设计和建设。它的建设是一种超音速的速度,约20年多的时间,各种形式的楼台碑柱,高级宾馆,摩天大楼,宽阔的马路和广场在中亚的戈壁荒漠上如雨后的蘑菇般地冒了出来。

1997年,这里还叫做“阿克莫拉”小城,全城25万居民中70%为俄罗斯族裔。这个默默无名的内陆小城,没有任何古老的历史遗址和建筑,只因为附近有一座专门关押苏联叛国者妻子的古拉格监狱而闻名。当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宣布这里成为新首都阿斯塔纳后,大量南部人口涌入,目前阿斯塔纳的常住居民超过100万人,哈萨克族已经成为主要民族。

当年这些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党委书记们做梦也没有想到 - 有朝一日他们会成为真正权倾一方的皇帝,纳扎尔巴耶夫曾在本人著作《时代与随想》中写道:“时代有一个狡黠的特性——总是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到来。” 时代的变迁,命运的莫测,给了纳扎尔巴耶夫一个机会,但当时天上掉下来的可不是一个热腾腾的肉馅饼。1991年底哈萨克斯坦独立时接手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经济失控的烂摊子。1990-1994年,工业生产下滑1/2,农业生产下滑1/3,交通运输下滑2/3。经济中拖欠缴款与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贷款利率超过400%,有一半以上的企业或破产倒闭或亏损严重。最低工资水平降幅近90%。

自1994年纳扎尔巴耶夫全权治理这个国家后,哈萨克斯坦经济快速发展。哈萨克斯坦公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低于贫困线以下人口数缩减了6倍,失业人口减少一半。国家教育支出增长了8.5倍。与此同时,公民社会发展顺利,允许设立独立媒体。各类非政府组织数目达到1.8万个,全国共有媒体2500家,其中约90%系私有。人均GDP由1998年的1500美元提高到2018年的9330美元。

 

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20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今天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最生机勃勃和富有的国家,同时一座梦幻般的新型都市在草原大地上拔地而起,令世人瞩目。今年三月哈萨克斯坦政府作出决议,以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的名字为哈萨克斯坦首都命名。从此世间再也没有阿斯塔纳,只有努尔苏丹。

 

在努尔苏丹,我们所住的民宿位于新建大楼的第20层,打开玻璃窗眺望,从近到远高高低低的起重机耸立,大大小小的工地在忙活,城市建设还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威权政府拥有无限的权力,当它行进在正确的方向上时,有着无可争辩的优势,能够使得国家在短时间内脱胎换骨。但是权力的集中逃不脱腐败的必然,尤其是在中亚这块有着悠久腐败传统的土地上。同时国家的高速发展常常会激化许多原有的矛盾,一旦处理不当,就会酿成大祸。今年三月份,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以自己的名字取代了阿斯塔纳,也正是在他为自己的政绩志满意得之时,哈萨克斯坦各城市发生爆发了持久的抗议活动,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被迫辞去哈萨克斯坦总统职务,虽然他仍保留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的职务掌握权力。我们不清楚这个国家的内部详情,但是他铁板一块的统治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裂痕,貌似烈火烹油花团锦绣的大好局面能否继续维持下去,实在不免令人有些担心。

哈萨克斯坦是我们中亚旅行的最后一个国家,努尔苏丹是整个行程的最后一站。离开努尔苏丹前的最后一餐,我们在餐馆点了牛排。巴掌大的牛排,考的恰到好处,肉质紧致,却入口肉汁充沛,和着金黄色的当地啤酒下咽,令人心满意足,这顿美味为我们近五个星期的中亚之旅画上了句号。这段时间里,有过多少令人陶醉的山水景观,多少令人震撼的异国风情,多少感动人心的淳朴民俗,多少出乎意料的额外惊喜!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丰富和美妙,这就是为什么旅行总是那样使人心旷神怡欲罢不能。

我们的中亚全程路线图,供有兴趣的驴友参考。

viBravo5 发表评论于
在1969年新疆铁列克提事件中,由哈萨克斯坦人组成的苏军伏击并全歼了解放军一个排.
姐姐的丑 发表评论于
很棒的系列。谢谢。
麦姐 发表评论于
谢谢南半球的系列游记,文字和照片都非常用心,赞!
randd2000 发表评论于
不错,楼主加油!我们看游记就行了,不用自己去了,哈哈。
全球战略 发表评论于
南兄玩得开心,也写得辛苦,花整整一年时间整理出来,谢谢!
务实小民 发表评论于
跟读了这个系列,非常喜欢!博主水平高,写得也很用心,超赞!
6ba6 发表评论于
中亚大陆游丰富多彩, 多谢分享!
syyu 发表评论于
跟读了这个系列,不虚此行!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