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女王的悲剧人生 (十八)

英伦岛上的两个女王

 

  出庭受审  判处死刑

 
 

 

在这一章里终于要讲到玛丽·斯图亚特的终结了。

 

到现在为止,很多史学家仍然认为,在这场两王之争中,虽然玛丽·斯图亚特屡战屡败,但在最后,她的死成了伊丽莎白的罪孽,她的背叛成了伊丽莎白的耻辱,她以牺牲自己的方式最后赢得了这场争斗的桂冠。奇怪的是,几乎所有的史学家们都同情她,爱她,心甘情愿地为她编织各种借口,为她的错误开脱。这也是为什么在收集玛丽·斯图亚特的资料时会发现大量似是而非,相互矛盾的信息。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哀兵必胜”?但不管怎么说,时过境迁,回看历史,大多数的史学家都会同意这个观点,认为处死玛丽是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光荣业绩中永远抹不掉的一个污点。

 

可能伊丽莎白早就有这个预感,所以在这件事上,她一直拿不定主意。她不止一次对她的亲信说,“我不能杀一只到我这躲避老鹰毒爪的小鸟。”可是面对证据凿凿,国务大臣,安全大臣一次次的衷心进言,尤其是苏格兰加尔文新教领袖约翰·诺斯克弥留之际的恳求,“砍树要除根”犹如在耳;在保障国家,女王的人身安全和杀掉君权神授的君主之间,伊丽莎白确实犹豫不定。自从她拿到审判团交给她的判决书以来,她就一直忧心忡忡。如果她驳回大臣们呈上的奏章,让玛丽·斯图亚特的阴谋得逞,那国家就可能会卷入战争,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秩序又会被打破,多少人又要家破人亡,血流成河。而她,身为一国之君必然会有推卸不掉的责任。但是如果她同意处死玛丽,那就意味着她将颠覆神授君权不可侵犯的神诏,为后世创下一个先例。难怪史学家们认为,如果没有处死玛丽这回事,就不会有后来发生的查理一世被处死,也不会发生法国大革命中路易十六和他的皇后身首各异的惨剧。

 

伊丽莎白现在最想要的是既能灭掉玛丽,让所有那些想利用玛丽对她进行威胁的国内外势力都死心,她自己又能置身度外,两手干干净净,如果处理得更好一点,她还能落得一个宽容大度,心怀慈悲的美名。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伊丽莎白首先想到的是,必须要让玛丽主动认罪,承认审判团对她的一切指控,要让全世界都知道她所犯下的罪行,然后她再出面表示宽恕,甚至可以赦免,免她一死。这样一来,玛丽就只能匍匐在地,而伊丽莎白的不朽荣光必将达到顶峰。想得倒挺好,可是桀骜不驯的玛丽·斯图亚特会那么听话吗?

 

玛丽一听说要审判她,还要让她认罪,承认对她的一切陷害指控,顿时就跳了起来!她大叫,这简直是痴心妄想!我宁愿撒谎,宁愿光荣赴死也绝不给伊丽莎白这个机会。玛丽知道自己输了,作为君王,在这十几年不对等的战役中,输得很惨。现在她已经是一无所有,唯一剩下的就是自己尚在呼吸的生命。在这个最后的时刻,她就是要用自己勇敢无畏,忠于信仰的圣徒之死来证明伊丽莎白是一个铁石心肠的暴君。她要用自己的死,给她那自以为荣光的王冠上重重地打上一个耻辱的历史烙印。

 

但是伊丽莎白也不是好对付的人。玛丽越是这样傲慢,伊丽莎白越是要坚持,玛丽越是想往她身上抹黑,伊丽莎白就越不会善罢甘休!  你不是尊贵吗,你不是至高无上吗,那好,我就把全英格兰最高级别的官员,最高爵位的贵族,最高法官召集起来,组成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审判团,专门为你玛丽女王设置,为这最高级别的罪犯建立一个特殊的最高法庭。认不认罪,你的罪行都将公布于众,都将告白于天下。但是,目前最要紧的,还是要想方设法让玛丽本人出庭,如果她执意拒绝出庭,虽然他们可以搞个缺席审判,但是这出戏的出演离伊丽莎白要求的无懈可击就差得远了。而且会更经不起今后史学家们的说三道四,更容易被诟病了。

 

于是伊丽莎白派出一个又一个的说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萝卜加大棒,甚至伊丽莎白还亲自写信给她:“虽然我的生命遭到了极大的威胁,但我得承认,最让我痛苦的莫过于眼见一个和我同为女子,位份与出身都与我相似,而且还是我的近亲犯了如此严重的罪行。我心中并没有任何仇恨。所以,如果谋杀我的阴谋败露之后,如果你来信坦诚相告,真诚认罪,一切都可以私下秘密解决。……,直到现在,尽管事情已经走得太远,只要你彻底认罪,只要从此再没有人以你的名义向我提出非分的要求,我依然愿意原谅。不仅我的生命,连我的国家的安全也全系于此举。” 收到女王这样诚挚之言,玛丽又一次上当了。

 

虽然玛丽傲骨依然,一如既往,但是脆弱也依然,不堪重压。没几天,玛丽就改主意了,像以往犯的错误一样,精神亢奋,心浮气躁,有勇无谋,永远不知道什么叫做进退有据,攻守自若。她也不想想,如果打算认罪,那就可以像伊丽莎白提议的那样私了,至少可以谈谈条件;如果不打算认罪,那又何必出庭?!结果没想到玛丽竟然同意出庭了,那不是就等于承认了她本来坚持不承认的英格兰审判!既然她接受审判了,那玛丽还有救吗?当然没有了!

富瑟琳黑堡的审判现场

 

1586年10月14日,英格兰北汉普顿富瑟琳黑堡的大厅,庄严肃穆。在大厅的尽头布置了一御用的华盖,华盖的下面放着一张金碧辉煌的御座。座位是空的,但是伊丽莎白女王陛下的威严犹在。在御椅之下几节台阶下,五步之远处,另外放了一张椅子,那是为玛丽·斯图亚特所置。大厅的中央放了一张偌大的长桌子,两旁顺着官阶,依次坐着国务大臣塞西尔,安全大臣沃尔辛厄姆,财务大臣布隆穆雷,另外九名公爵,伯爵和一名男爵,包括看守了玛丽十五年的什鲁斯伯里伯爵,以及一些书记员,工作人员等等,共有44人参加了庭审。

 

玛丽在她的御医搀扶下缓缓走进大厅,全体审判团的成员起立,脱帽致敬。即便是对他们的审判对象,即便他们对她将毫不留情,即使他们铁了心要把她送上断头台,但是此刻他们依然不失礼节。

 

玛丽的母语是法语,虽然能说英语,打起官司,英语水平远远不够。但是他们也并没有为她配备翻译。更不要说律师。(那时候有律师吗?不确定)玛丽一坐下,就说,你们英格兰的法律再博大精深,可足以审判我吗?刀都架到脖子上了,还说这种废话!

 

玛丽在审判过程中完全拒绝配合,不但对指控她的事实一律否认,甚至连询问她是否认识巴宾顿,她都说不认识;对她的秘书提供的几乎是铁证的事实,玛丽都是耸耸肩,说,这些下等人的胡言乱语也能称为证词吗?她这种耍无赖的态度更加引起所有人的反感。这一天审下来毫无结果,只好休庭。

 

第二天,1586年10月15日,重新开庭。这回,审讯加大了力度。沃尔辛厄姆手里大量的证据发挥了作用,他们毫不留情地把一封封有玛丽亲笔签名的信件,加密的密码函件,以及当事人的供词摆在了玛丽的面前,渐渐地,玛丽招架不住了。没过多久,她开始承认部分,后来甚至,把前一天全都否认的事又翻过来承认,好像脑子糊涂了。最后,玛丽可能是发现了坐在下面的众臣们眼里怀疑和不信任的眼光,她突然大声说,我是女王,我有权要求法庭相信王者之言!但是这时候,已经没有人相信她的出尔反尔,满嘴胡言了。见此,玛丽急了,说,“我是相信你们女王的友谊和诺言才来到你们国家的,然后又亮出伊丽莎白送给她的戒指,你们的女王送我这枚戒指,承诺过要保护我的安全……,”但是现在她说什么都晚了。

 

1586年10月28日,审判团在威斯敏斯特宫的星室法庭再次召开了会议,除了一人反对,通过了玛丽·斯图亚特有罪的认定。之后书记员在羊皮纸上一丝不苟地写下:“玛丽·斯图亚特谋夺英格兰之王冠,屡次亲自拟定或赞同他人之拟定计划以推翻或谋杀我人之至君主,英格兰女王。罪名成立。”

 

罪名成立,根据英格兰制定的法律,判处玛丽·斯图亚特死刑,立即执行。判决书倒是下来了,但女王仍然可以行使豁免权,可以特赦,是生是死,最后还是伊丽莎白说了算。可是此刻女王恨死了掌握在她手里的这个最后生杀大权,她巴不得这时有人背着她偷偷把玛利刺死,事实上,她也好几次暗示过。但是,别人也不傻,大家心里都清楚,谁要是胆大妄为做了这件事,必定会被当作替罪羊立刻处死。可是要是非得让她做出决定,她确实是左右为难。在国内一边倒的声音都是请求女王立刻下旨执行死刑,处死她的声浪一阵高过一阵,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只有杀掉玛丽·斯图亚特,英国和女王的安全才有所保障。在这样的情形下,按理说,伊丽莎白完全可以顺乎民意,趁势表演一番,大谈自己如何地于心不忍,但又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之类的托词,但是,她还是没有行动,她还在犹豫。大臣们都知道她想要什么,但是在这个时候,谁也不能越权替她做任何决定。从1586年的10月底,又过了圣诞,新年,一直拖到了1587年2月。

大赢家伊丽莎白女王

 

就在就在伊丽莎白迟迟不做决定期间,本来袖手帮观的外国势力开始蠢蠢欲动起来。先是法国派出一个特使团,毕竟那是玛丽的娘家人,他们大谈保证玛丽女王的人身不受侵犯就是保证伊丽莎白女王自己;西班牙也趁机来了,说什么要遵守天主的信条,杀害被天主保佑的君主大逆不道,必遭天谴,等等。对付这些人,伊丽莎白早已是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了。只见她一如既往地狡黠,随机应对,对这个问题含混其词,对那个质询模棱两可,把这些特使们弄得哭笑不得,无可奈何。于是他们调门越来越高,说什么要是不赦免玛丽·斯图亚特,他们就要断交,再不行就宣战!伊丽莎白这时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战战兢兢的年轻女王,临朝25年已经让她通晓各种政治手腕,外交诡计,只要听听,她就知道这些人不过就是瞎咋呼,不过就是虚张声势,完全听不出他们肯为一个已经失势的,没有什么利用价值的人动用国家军事力量得诚意。面对他们的外交恫吓,伊丽莎白一笑置之。

 

但是对苏格兰的反应,伊丽莎白还是认真对待了。虽然早在决定收拾玛丽之初,英格兰就已经做了很多的准备,筹划和安排,也早就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和詹姆斯六世通过气,签过约。但是玛丽·斯图亚特毕竟是苏格兰女王,哪怕是已经被被罢黜。苏格兰人怎么也不能眼看着自己国家的女王被别国判罪,还要判处极刑,这无论如何也让很多苏格兰人感到愤怒!那些与斯图亚特家族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苏格兰各大贵族世家纷纷联名上书抗议,抗议英格兰非法拘禁,判处他国君主,要求立刻释放玛丽女王,要判罪也必须由他们苏格兰人自己说了算。并且声称如果英格兰不答应他们的诉求,他们就将废除盟约,甚至宣战。

 

一开始,詹姆斯六世都懒得回应这些人的折腾,装聋作哑,不闻不问。但随着国内抗议的呼声越来越高,苏格兰从贵族到平民百姓都不能忍受这公开的羞辱。甚至很多老百姓看到詹姆斯国王对母亲的生死反应如此冷漠薄情,也开始表示极大的不满,反对他的呼声开始此起彼伏。詹姆斯六世见势不妙,赶快假惺惺地抛出一份国书以示抗议。老百姓们哪里知道,他们的国王早就和他母亲的敌人私下签了合约,他们的国王将来有一天不但是苏格兰王,同时也将是英格兰的国王。用玛丽·斯图亚特的命换得整个英格兰!如果他们早知道这一点,不知道还会不会抗议。

 

就这样乱哄哄得几个月过去了,伊丽莎白还是没有做出最后决定。她还在自己跟自己作战,她反复掂量,权衡利弊,患得患失,陷入一种深深的惧怕中,她的确害怕背上历史骂名。

 

1587年2月1日那天,戴维逊(国务大臣)接到通知让他把塞西尔根据审判团最终死刑判决草拟好的文件呈交给伊丽莎白女王签字。这本来也是走走过场,反正人人都已经知道的结局。一切顺理成章,也没有什么特别。戴维逊也没有怎么多想,只是完成一件工作而已。女王签完字,说了一句,把它放放,先不要拿去盖印国玺。

 

戴维逊退下后立即把签了字的判决书交给塞西尔。1587年2月3日,塞西尔在没有通报女王的情况下召集枢密院的十位大臣举行了会议,在会上,他们一致通过了对玛丽·斯图亚特的死刑立刻执行的判决书,并且立刻派人送到富瑟琳黑堡。

 

 

未完待续 

 

 

 

 

 

 

 

凛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鸽哨'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喜欢!握手
鸽哨 发表评论于
写的好精彩,每次盼读,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