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模作样还是亡羊补牢?我在美国打疫苗

携书弹剑走黄沙,瀚海天涯处处家。大漠西风飞翠羽,江南八月看琼花。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不知不觉,这场席卷全球疫情已经持续了一年半,可以说全人类都感觉到了威胁。当然更有很多事情借着疫情随之涌现发生,华人比较关心的贸易战,旅游留学移民,疫苗包括美国总统大选,都是一波三折,中间的的风云变幻,更是波澜壮阔。

枪手就一草根,平日里自照衣帽少谈国事,最多写几篇博客算作自己的日记,鼓吹一下华人少纷争左手选票右手枪,如此而已。不过这次的疫情进而发展到疫苗,以至亲身挨了两针,自然又有些感想议论,也算是来自美国草根原汁原味的亲身见闻。

首先的感觉就是舆论和生活的脱节,当时美国疫情最凶猛的时候,也许枪手是地处偏僻,周围根本没有感觉到危机四伏。当然不少人开始小心,所以口罩在几个月内成了热门话题也是短缺商品。说到这里不得不有点自吹自擂洋洋得意,就是本地的华人社区,其实就是中文学校霍然而起,因为当时大陆的疫情已经在控制当中,所以发动群众,征集了大量的口罩等物资,大大支援了整个社区。

当时整个美国各地的政策几乎都是放假回家或者是在在家办公,枪手的单位也是一样,但是很多人基本上还是正常上班。而社区活动则是小心加上小心,基本上都转型挪到了网上,好处是没有停顿,但是足不出户,时间一长也不自然。

说起来好像很难描述严重的程度,可以肯定的是,周围认识的人士,并没有确切感染的例子,甚少没人因此住院,更没有生命危险。

另外就是政治化的疫情,这里只说美国,好像疫情成了党派彼此诋毁的工具,需要严重的时候,新闻媒体都是悲惨的情景。等到需要乐观的时候,疫苗马上到位,加上魔术道具一样的羟氯喹啉。这个药美国已经用了几十年,结果突然中间几个月变得非常危险,然后再摇身一变,回到常态自然。据说印度疫情的过山车效应,也能部分归功于羟氯喹啉。

说到疫苗,和大多数人一样,枪手也觉得好像以前常常听说过的,向什么什么献礼之类的产品,所以根本不积极。再加上领导工作的单位,私下奖励好几百圆给肯打疫苗的人,更是觉得荒诞。好像美国人倒是无所谓,免疫记录算是个人隐私,但还是能肯定公司里的人,基本都已经接种完毕。

现在无论政府还是公司,政策都是打过疫苗的人可以免于口罩社交距离之类限制,但是如前所说,又要尊重个人隐私,所以关于防疫的所有要求,现在都成了废纸。

枪手虽然不感冒疫苗,甚至确信去年曾经感染,确实记得有几次像感冒一样,盖多少毯子都冷,在床上连续睡了好长时间。但是为了周围的同事放心安心起见,还是决定去挨两针。打疫苗倒是方便的很,不看医院的来信,上网输入疫苗一词,马上也能出现好几个网站,再点几下,就能预约时间,刚刚枪手还试了一下,甚至能约到一小时以后的时间。简短截说,两针疫苗打过,唯一的不适就是打第一针回家的路上,打针处隐隐有些发涨,到了家才发现是护士小姐在胶布下面放了一小包药棉。除此之外,依稀仿佛还有点酸痛,不知道是因为除草时间太长,还是应该归咎于疫苗身上。

打疫苗是在一个高中的体育馆,不需要任何证件,打过之后发张小卡片一个纪念品。刚刚说过愉悦的人不多,现场更显得空旷。小心眼的枪手不仅在暗暗盘算不知道多少疫苗会因此浪费,不过在美国也是常态。

刚刚看到了一则新闻,说美国如何吝啬,给别国捐赠的疫苗数量少得可怜,联想到眼前的浪费和大众的漫不经心,也是只能是一声叹息。

不过自己吃饱再关爱别人,也算不亏心。

骚乱加疫情,华人拥枪再提醒

 

nightrider 发表评论于
"说美国如何吝啬,给别国捐赠的疫苗数量少得可怜"

Nobody has the obligation for charity giving. Otherwise it would not be charity, but coercion. Nobody is entitled to what they do not pay for. There is no free lunch, and no one should demand one.
nightrider 发表评论于
"联想到眼前的浪费和大众的漫不经心".

That is not true, at least earlier this year. It was extremely hard to register for vaccine shots. People formed Facebook groups and made internet crawling bots to sign up for and chase the shots.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