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网上的定义,躺平就是:降低欲望、不长期工作、低成本生活。躺平的年轻人只为自己活着,不想为别人活着。也不在乎外人的评论。怎么舒服就怎么来。社会上许多主流舆论都指这些“躺平”的年轻人抛弃了中国人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躺平”的直接社会效应就是很多“躺平”的年轻人不结婚,也不要小孩。于是资本及其代言人慌了,开始忽悠什么“人口危机”。在雄厚金钱的助力下,还真忽悠的有关部门部分接受了所谓“人口危机”的观点。(来自公众号《历史方程式》)
中国GDP目前进入了低于7%的增长阶段,这是很正常的。毕竟不可能一直高速增长。在现在的经济增速下,能够安排的就业人口也下降了。但大学扩招的结果就是大学毕业生数目的大增。一减一增,估计连安排大学毕业生就业都困难。现在的年轻人毫无疑问地处于严重内卷中。中国的社会资源是有限的,中国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但中国的劳动人口供应却近乎是无限的。所以成千上万的本科、硕士学历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35岁就被公司嫌弃太“老”,经过“绩效考核”等方式被下岗。城市天天拥挤,“堵”到地老天荒。送外卖的高学历者比比皆是。即使侥幸保有工作,也不得不接受996,拿命和尊严换钱。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最喜欢的就是劳动人口供过于求,这样才能用最低的价格雇佣最好的员工。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就是要有“无限量”供应的劳动力。过度供应的劳动力就会进入疯狂内卷。底层的疯狂竞争、互相伤害确保了资本的躺赢。
躺平这件事,不能全怨资本。即使是在实施一对夫妻一个孩的年代,有多少家庭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生二胎、三胎。甚至有生10个孩子的。而那些家庭并不富裕。我一听到那些贫苦家庭的“励志”故事,就反胃。明明很穷了,还要生多个子女。父母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为了孩子们的前途和未来更好的生活。曾经看过一个澳洲的纪录片,名字忘了。关于一对中国南方的老夫妻,冒险偷渡、辛劳一生抚养大了四个子女。一辈子为了子女,自己还没有享受到什么幸福生活,就垂垂老矣。片子的末尾,老夫妻骄傲地向洋人主持人介绍自己孩子们和孙辈的幸福生活或成就。主持人最后通过翻译问道“那你们自己呢?”两位老人哭了。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占人口不到1%的资本的持有人、受益人及其代言人等等,占有了他们无法想象的财富和社会资源。那些人是轻松躺赢的。
社会阶层没有固化,至少向下的通道是一直畅通无阻的。由于过多的年轻劳动人口,造成激烈的内卷竞争,注定了竞争成功的代价极高、成功的概率很小。而掉入底层的概率很大。注定了内卷竞争是不可以失败的。而参与竞争的人都成了资本的持有人、受益人及其代言人等既得利益阶层的“人口红利”。你越努力,资本就越躺赢。
躺平的年轻人,其实是选择了成年人都应该选择的做法。那就是尽量不做小概率成功的事情。比如赌博。在内卷竞争中成功也是一件小概率事件。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用命换钱,然后让既得利益阶层更轻松地躺赢呢?人生很短,为自己活;享受自己的人生才最重要。
随着选择躺平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躺赢一族坐不住了。造舆论、游说政府。他们想要自己的资产永远升值,就必须让年轻人拼命竞争、多生孩子。造就足够多的韭菜和接盘侠。
躺平的年轻人们,你们正在降低躺赢一族的成功概率。乐观地躺平、曙光在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