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进退,明得失
知进退,明得失,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汉高祖刘邦的名言。这六个字,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就是说,大到治国理政,小到为人处世,都要审时度势,善于观察和取舍。不要“一根筋”,死板不开窍,认死理不知变通,一条道跑到黑。
国际纷争,需要知进退,明得失。今天是8月15日,74年前的这一天,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发表《停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众所周知,日本为了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对周边国家进行过肆无忌惮的侵略。马来亚也惨遭日寇蹂躏,被日军杀害、虐待和奴役至死的马来亚各族人民,有50万人之多。
日本自恃武力强大,对国际反战浪潮熟视无睹。1945年7月,苏联、美国、英国首脑在波茨坦发表对日最后通牒,敦促日军放下屠刀。然而日本对《波茨坦公告》置若罔闻、负隅顽抗。最后盟军于当年8月6日和9日,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日本天皇才不得不宣布投降。假如日本事先知进退,明得失,果断接受《波茨坦公告》并向盟军缴械,也不至于遭到核武器的打击。
国内的民主政治,也要知进退,明得失。例如,最近的爪夷书法风波,有望在进退与得失之间取得平衡,这才是纷争各方应有的君子风度。张念群接受媒体专访时说,不否认爪夷书法风波,已使执政党或行动党遭遇一次“信心危机”。她这话意思表明,在得与失之间,强推“爪夷纳课”不得人心。林冠英也替张念群叫屈,说火箭部长不知前朝没谘询华团,教育部需要补救,并承诺他会在内阁会议中,再次提呈建议,重新检讨此事。行动党人倪可敏还说,在爪夷文书法课题上,希盟政府误判了形势。
这些表态,都与刚开始的强硬态度有所不同,体现了希盟有识之士在执政的进退、得失方面,听进了不同的声音,这将有利于事态良性发展。即便将来没有完全撤回这一行政命令,也会令执行命令的学校与老师有更多自由施教的可能。
香港“反修例”示威,也属于中国国内的民主政治问题,亟待各方知进退,明得失,不要动辄武力恫吓,得理不饶人,在亲痛仇快的路上走得太远。
就个人而言,为人处世,更要当进则进,该退则退。笔者在给亚洲城市大学(AMU)硕士生讲授《中国商业文化史》课程时,曾经举过范蠡的例子。全世界华人供奉的财神爷,原型就是中国古代春秋末期政治家、被后人尊称为“商圣”的范蠡。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20年,打败吴王夫差。勾践成就霸业之后,对范蠡封官加爵。但是范蠡没有贪权恋栈,而是急流勇退,带着美女西施,离开越王,四海经商。在伴君如伴虎的朝代,范蠡若不离开,只怕迟早要为越王所害。
要言之,生而为人,选而为官,都要辨善恶,定行止,识大体,权衡得失,进退有度。
见刊《中国报》2019年8月15日C11版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