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五代」華裔劉綺君女士談華文文學翻譯經驗

她的故事

「一點五代」華裔劉綺君女士談華文文學翻譯經驗

由劉綺君女士和華府華文作家協會會長王志榮牽頭,美國馬州樂齡會和華府作協分別在2021年二月和五月主辦兩次中英文雙語和老中青三代雲端論壇---「農曆新年說故事慶春節」和「亞太裔傳統月亞裔美國人的危機與轉機-來自亞裔的心聲」。通過兩次活動,我認識了綺君女士,非常欣賞她策劃組織活動的魄力和自信,尤其喜歡她那一口流利地道的英文和溫柔舒緩的中文,那份擁有東西方文化傳統及學識所散發出的從容優雅和知性之美。

今日,也是六月節,亦稱六月独立日,自由日或解放日,第一次慶祝紀念美國廢除奴隸制的全國性联邦法定節日。華府作協雲端藝文講座有幸邀請綺君女士分享她的「華文文學翻譯經驗」,她分享自己「為什麼要做翻譯」以及「為什麼喜歡散文」。早年在史密斯女子學院主修英國文學和英法比較文學,曾在大三時回到台北一年,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中心學習中文,她非常喜歡《文言文入門》和《古文觀止》,這也為她打下更深厚的中文基礎。之後她又在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室攻讀英法比較文學和中國文學。

 

翻譯和散文

 

八十年代,她替中國筆會將著名作家琦君的兩篇散文〈毛衣〉和〈一對金手鐲〉翻譯成英文,被收錄在2000年九歌文庫的《琦君散文選中英對照》。中國文學已故著名評論家夏志清認為,琦君的散文是可以傳世的,「琦君的小品散文在平實樸素中具見人情之真切,充分表達中國傳統溫柔敦厚的特色」。綺君說自己的名字和作家琦君只有一子之差,翻譯其作品真是緣分。

她還提到九十年代翻譯過韓秀老師的散文〈樓上樓下〉。韓老師是作協前會長,多年來為作協學員授課,發表了四十多部書籍。這又是一個難能可貴的緣分。她說,「早期翻譯是很難,很花時間的。現在雖有谷歌,但是翻譯得不完全到位,還是需要自己加工」。「對一個字都要精打細敲,看漢字部首,數筆畫,查字典,找定義,選恰好的字詞。」她一直在學習,她深愛中文文字和文學,深深體會到這門語言的美妙。她很喜歡查理曼大帝的引述,「拥有另一种语言就是拥有第二个灵魂」。她給大家推薦目前兩位優秀翻譯家Howard Goldblatt和John Balcom。

 

綺君女士說琦君的散文是一種懷舊,「對過往的一種多愁善感或一廂情願的渴望,對與個人有幸福交接的一段時空的追憶」,是一種把思緒轉化成文字的嘗試。「個人化的一篇文章,通常用第一人稱來書寫,通過敘述者的個人經歷把鏡頭聚焦在一個主題,始終基於真實的個人經歷。」未來,她還想把一些像三毛,席慕容等女作家有關「我為什麼要寫作」諸篇她早期收集的文章整理出來,並翻譯成英文。如果有人對散文感興趣,她也推薦大家去讀讀美國作家Phillip Lopate發表的兩本相關著作。同時她還請聽眾分享自己對散文創作和翻譯的心得。這引起觀眾強烈共鳴,龔則韞老師和在哈佛大學的張鳳老師也表達同感並分享個人的看法和建議。

綺君的父母是河南南陽人,早期流亡學生,1949年10月徒步流離到中越邊界的法屬殖民地,經過四年輾轉到台灣。她在台灣出生,六歲時從台灣移民美國東部定居。說到父輩們早期的艱辛,她忍不住動容。綺君女士還將講述她幾十年來為保存父母的生活故事所做的努力,包括2019年9月在聯經出版社出版一本母親王臨冬的難民學生回憶錄《回首流亡路-一九四九外一章》,以及一些其它散文的英文翻譯。

 

「一點零代」和「一點五代」

 

她解釋到成年以後移民到美國的稱為「一點零代」(1.0代)。從小未成年隨父母來美國的稱為「一點五代」(1.5代)。而在美國出生長大的稱為「二點零代」(2.0代),依次為三點零、四點零代等。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如此的定義,用的恰到好處,不禁點頭讚許。通過自己在美國的成長經驗以及從父輩們身上學到的傳統價值,她深為自己擁有華裔背景而驕傲,她自詡自己是一個「大頭菜」(內黃外黃)而非「香蕉」(外黃內白)。看到當下複雜大環境,年輕一代華裔的困惑、沮喪,甚至自卑,她憂心忡忡。她想分享自己的故事,她希望為年輕一代做一個橋樑,樹立一個模範榜樣。

 

我想「一點零代」的共性大致為中文是母語,英文水平有限,根據教育和職業等個人背景參差不齊,相對較難融入美國文化。而這一代的背景也相應來說較為複雜,有來自台灣、大陸和香港等不同國家和區域的華人。有上個世紀老一代移民,為了生存,為了適應,為了下一代,可以說歷經千難萬苦。有本世紀初移民的中生代,他們也在打拼和奮鬥,但與早期移民相比,也有更多的資源,適應和融入主流也有相當大的難度,但所受的艱辛不可同日而語。而近幾年來的新生代移民,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們更富足,享有更加多的資源,也可以算是特別群體。

 

從小隨父母來美國的「一點五代」,他/她們通常以英文為母語,對中文語言和文化傳統的認知程度也各有千秋。因沒有語言障礙,從小在美國獲得教育,更多地融入美國主流社會,從事更廣泛的職業選擇。像綺君女士這樣優秀的「一點五代」和一些「一點零代」美籍華人在美國政府、私營企業和學術領域等各個行業,或鳳毛麟角或比比皆是,或名人或普通人,她們為華裔做出優秀的榜樣,是可敬可佩的。上世紀她從美國到台灣時,深感文化震驚,而我2000年移民來美國的「一點零代」也有類似文化震撼。這個世界變化太快!

 

今天聽了這個講座,尤其感到,無論是從寫作和翻譯的角度出發,還是自己的職業規劃和人生發展,還是肩負培養下一代義不容辭的職責,我們「第一代」和「第一點五代」聯手合作,揚長避短,互動交流學習,發揮彼此專長,宣揚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主流是上上策。在座的都有切身感受,當然這也困難重重。這不僅涉及語言、文化和膚色,更涉及到歷史、宗教和價值觀等諸多因素。沒有回頭路,只能迎難而上。

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二十年、三十年,更別說一百年,但是綺君女士帶動我們去思考,去行動。對未來的憧憬和美好希望難道不是所有時代和世代人類共同的心聲和願望嗎?一句老話,「長江後浪推前浪」,而我腦海也浮現偉大之河密西西比……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