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个国际儿童节说学童遗骸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第72个国际儿童节说学童遗骸

 

国际儿童节是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它是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抚养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而设立的节日。国际儿童节是为告慰利迪策村被炸死的88名儿童以及全世界在二战中死难儿童的在天之灵,在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的倡议下,于1949年11月召开莫斯科理事会,与会各国代表为揭露法西斯残杀儿童的罪行,坚决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切实改善儿童的生活,保障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共同确定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在2021年6月1日是全球第72个国际儿童节之前,有了答案。这个自称"民主、自由、人权、民选总理普世价值"下的遮羞布下、加拿大卑诗省坎卢普斯市原住民寄宿学校旧址日前发现215具学童遗骸,引发舆论哗然,也令加拿大、美国等西方国家历史上的种族灭绝罪行再次受到国际关注。加拿大原住民领袖指,这215具遗体是白人政府对原住民实施种族灭绝的又一明证,但仅揭露了黑暗历史的冰山一角。

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末,超过15万加拿大原住民儿童被迫进入寄宿学校,很多人在校内遭到虐待、性侵。根据真相与和解委员会(TRC)的纪录,至少4100名学童死亡,再也没能回家。但坎卢普斯的案例表明,这一数字很可能远低于真实数据。坎卢普斯寄宿学校从1890年运作至1969年,但TRC仅纪录了1915年至1963年间的51宗学童死亡案例。卡西米尔等人相信,今次发现的215具遗体并未被计算在内。

加拿大第一民族大会全国酋长贝勒加德说,坎卢普斯市215名儿童的死亡此前从未被纪录在案,这是白人政府实施种族灭绝的新证据,联邦政府应承担确定死亡儿童身份、寻找他们的家人、检查其他寄宿学校旧址等一系列工作。安大略省原住民议员玛玛卡瓦直言,大批儿童死在寄宿学校内已是“公开的秘密”,当局不能再视而不见,必须与各地原住民社区合作,搜查每一处学校旧址。

卑诗大学寄宿学校历史中心负责人图佩尔─拉福德呼吁,政府应为此设立法律框架。图佩尔─拉福德批评说,加拿大政府虽然设立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近年也承认曾对原住民犯下“文化灭绝”和“种族灭绝”罪行,但始终不愿以实际行动弥补过错。TRC获得的资金很少,至今未能全面统计原住民学童死亡数据。坎卢普斯原住民组织20年前就开始搜寻“失踪”在寄宿学校内的儿童,近日在地面雷达探测专家的帮助下发现这些遗骸。组织领袖卡西米尔表示,他们将继续搜查学校旧址,料将发现更多遗骸。纳西斯和她的父母都曾被强制进入坎卢普斯寄宿学校接受“教育”。

加拿大各地原住民寄宿学校都曾发生大量学童“失踪”事件,但政府早先宣称他们只是“逃跑”了,与很多幸存者的回忆相悖。图佩尔─拉福德指出,很多寄宿学校由天主教团体建立和管理,但这些团体不愿公开历史纪录文件,令外界难以了解真相;今次大量遗骸被发现,印证了幸存者而非政府的说法。图佩尔─拉福德说,当年加拿大政府常常刻意将原住民学童安置到远离家乡的寄宿学校,以切断他们与家庭和族群的联系,因此死去的儿童很可能来自加拿大其他地区。她表示,现政府有义务设立法律框架,对全国寄宿学校系统进行正式调查,而不是让原住民幸存者自揭伤疤。

加拿大政府已关闭了寄宿学校,但原住民儿童被强制带离家庭的案例仍屡见不鲜。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原住民儿童仅占加拿大儿童总数的7.7%,却佔到被送进寄养设施儿童总数的52%。慈善机构“Reconciliation Canada”行政总裁约瑟夫哀叹:“这不是历史事件,这种情况今天仍在持续。”

再看看被美国政府强行用武力侵略下的儿童们“我想上学,我讨厌战争!”阿富汗儿童的悲愤呐喊。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郊区一大片裸露的黄土地上,密密麻麻扎着数百顶帐篷,8岁的帕萨莱就住在这里。帕萨莱原本住在拉赫曼省,十几天前,一枚迫击炮弹击中了他的家,夺走一名亲人的生命。为了活命,父亲带着全家逃离已成为交战区的家乡来到喀布尔。帕萨莱和家人所在营地住了约800户人家,一顶帐篷就是一个家庭,一家人挤在里面,没有厨房、没有厕所。他们被称为“国内流离失所者”,基本靠政府和慈善组织捐助度日。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在阿富汗,战乱导致的“国内流离失所者”有300万之多,其中约一半是儿童。

儿童节到了,被问及最大愿望,帕萨莱对记者说:“我最想上学,因为打仗,我没办法上学,我讨厌战争。”9岁的拉赫马图拉是帕萨莱的朋友兼同乡,他也是跟随家人逃难来喀布尔的。“我们在这儿没有学校可去,我想回家上学。”拉赫马图拉说。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统计数据,由于战乱和贫穷,约370万阿富汗儿童失学,约占适龄入学儿童总数的一半。帕萨莱和拉赫马图拉平时还要捡废品换钱贴补家用。据当地媒体报道,约300万阿富汗儿童不得不赚钱养家,他们赚钱的方式多种多样:卖水果和小商品、送水、擦鞋、帮佣,甚至乞讨……即便很多儿童已拼尽全力讨生活,却依然无法改变贫困现状,更无力改变自身命运。据国际慈善机构救助儿童会统计,阿富汗有730万儿童面临食物短缺问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在阿富汗5岁以下儿童中,约130万人严重营养不良。

儿童是阿富汗战乱中最弱小、最容易受伤害的群体,几乎每天都有儿童或死于战乱、恐袭,或看到自己的亲人丧生。有组织统计,2016年到2020年,约1600名阿富汗儿童在北约联军主导的空袭中死伤,占在空袭行动中死伤平民的40%。而据救助儿童会统计,2005年到2019年,至少2.6万名阿富汗儿童在战乱和袭击中死伤。如果战乱不息,将会有更多阿富汗儿童生于战火、食不果腹、失学做工,甚至死于非命。唯有息兵止戈,才能终结悲剧,阿富汗儿童才能“像世界其他国家儿童一样享受应有的权利”。

少年儿童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花朵,人类的希望。人类第一人毛泽东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对少年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十分重视,先后多次为少年儿童题词,关怀、鼓励、呵护和期盼之情,溢于言表。毛主席时期的儿童满满都是感人的时代记忆!1938年6月,为了让儿童们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能茁壮成长,陕甘宁边区政府创办了《边区儿童》。这虽然是一份四开小报,但却引起了毛主席的极大关注,他亲笔题词:“儿童们起来,学习做一个自由解放的中国国民,学习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争取自由解放的方法,把自己变成新时代的主人翁。”殷切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将来为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而作出贡献。为了确保抗日根据地的孩子们健康成长起来,陕甘宁边区政府于1938年10月建立了“延安保育院”,毛泽东特地为保育院的成立题词两副——“好好的保育儿童”、“为教育后代而努力”,勉励保育院的全体人员为培育革命的后代努力奋斗。1940年4月4日儿童节到来时,毛泽东特地为少年儿童们题词:“天天向上”。1941年4月4日,毛泽东为延安纪念第十届儿童节题词:“好生保育儿童”,并于4月13日发表在《新中华报》上。1942年4月,当一年一度的儿童节到来时,毛泽东又挥毫为《解放日报》题词:“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

“洛杉矶托儿所”是1940年为了感谢美国洛杉矶市的华侨及美国人民对延安保育工作的支持,经毛泽东批准而在延安建立。1946年11月,洛杉矶托儿所撤离延安前,毛泽东特地去看望孩子们,临别时,毛主席俯身题写了“已有进步,更求进步”八个大字。1949年9月《中国儿童》杂志在北京创刊,毛泽东应编辑部之请求,为杂志题词:“好好学习”。希望广大少年儿童在新中国受到更好的教育,好好学习,健康成长。1950年6月1日,当时新中国的建设,百废待举,毛泽东日理万机,但为表示对新中国首个国际儿童节的高度重视,他共写了横竖排列的三种样式的“庆祝儿童节”供选择。大爱至深,  让我们一起向毛主席致敬!为祖国的花儿们送上最美的祝福吧!

改革开放后的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71个国际儿童节,在这个注定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关注中国有多少儿童?中国有多少儿童受到人口流动的影响?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他们都生活在哪里?受影响的儿童有多少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有机会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他们的受教育情况是怎样的?

国际儿童节的设立,和发生在二战期间一次屠杀——利迪策惨案有关。1942年6月10日,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地经济萧条,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儿童的处境更糟,有的得了传染病,一批批地死去;有的则被迫当童工,受尽折磨,生活和生命得不到保障。为了悼念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当时的很多国家表示赞同,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加拿大不顾六一国际儿童节。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