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校在旧中国有几千所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教会学校在旧中国有几千所


在加拿大教会学校旧址发现215具学童遗骸。超过15万加拿大原住民儿童被迫进入教会学校,很多人在校内遭到虐待、性侵。根据加拿大原住民真相与和解委员会(TRC)的纪录,至少4100名学童死亡,再也没能回家。但坎卢普斯的案例表明,这一数字很可能远低于真实数据。引发舆论哗然,也令加拿大、美国等西方国家历史上的种族灭绝罪行再次受到国际关注。在1867年至1939年的官方纪录中,寄宿学校的数目在1931年到达高峰,总共80间。其中有44间隶属于罗马天主教会,21间属于英格兰教会/加拿大英国国教会,另有13间属于加拿大联合基督教会以及2间长老会的寄宿学校。在加拿大的教会学校内如此对待原住民,  总共80间内在该系统施行的一百多年中,约有三成的原住民儿童约150,000人曾经被安置于教会学校中。而至少有6000名学童在就学期间死亡。政府在很多家长反对的情况下,在1883年至1996年间,将15万各族裔原住民儿童从家里带走,并强行送入寄宿学校。在这些学校中,孩子们不被允许说自己民族的语言或行使自己的习俗等。有3万儿童在学校中受到天主教会人士的虐待、体罚及性侵,其中有3千名儿童由于疾病、营养不良和事故等原因而死亡。

外国教会学校在旧中国从1800年到1950年一百多年间,基督教传教士从殖民国派遣到被殖民国中国,  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在全中国开设有基督教大学13所,教会学校5000多所,教会医院600多所。这些学校系统的创建目的与理念,表面上是帮助中国人融入西方"文明"。然而,对当时西方殖民帝国普遍充斥种族主义、文化清洗心态的国家,以及派遣传教士管理阶层的基督教教会而言,其目的着重于消除中华民族文化与信仰对中国人的影响,并以同化政策迫使中国人融入西方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当奴隶的文化。这一百多年的同化后直到现代中国为什么会多产如此多的汉奸卖国贼就不难理解了。

教会学校进行宗教教育, 灌输基督精神, 旨在塑造学生于内心与习惯上, 都印有耶稣基督的记号 ,对于一切事情的见解, 皆能以基督的主张为标准 。 欧美国家在华创办教会学校,  深涵为基督征服之目的教会学校, 最初并非专门的教育家所设立, 其志亦不在促进教育之进步。西方教会在华办学的直接目的并不是想替中国建设一个学校系统, 而是把学校作为传教的一种工具。坚信竭力谋导学生信奉基督 ,由个人的归化, 而促成整个民族的归化。美国传教士们说: 我们的学校和大学就是设在中国的西点军校,,他们在将来要对中国同胞施加最巨大和最有利的影响。传教第一位是无可争议的。也强调其学校应该是消毒所, 替中国人的思想消毒。可见, 教会以为建立学校是传布福音最有效的方法。在基督教统辖的社会氛围中, 瞬然的皈依感足以使人委身宗教。在当时西方视野中的所谓异教社会,并不意味文化蛮荒, 尤其是中国, 有着自己古老而丰富的文化传承, 而教会学校的任务是要斩断如此深厚的文化枝脉, 嫁接西人的信仰, 造就基督徒。

美国新教圣公会全国委员会曾拟订了一个设在中国之教会学校标准 , 其要义就是, 教会学校乃为传播基督教而建, 学校当局和主教必须尽一切努力建立和促进学校的宗教特点。这足以表明, 教会学校, 只被当作补助之曲, 以助宣传福音之业。以基督精神占领中国青年的思维空间, 教导学生认识由耶稣基督身上所显现的上帝, 启发学生对于耶稣和他在世界上为公义而奋斗的忠诚。其旨在培养虔诚的基督教徒和亲西方的人才。 在学校管理中实施全方位的宗教灌输宗教信奉,  原本应当是不侵入公众生活和他人空间的个人化的事情, 教会学校为贯彻宗教教育宗旨, 在办学过程中, 一直公开或变相施行强制性宗教教育为必修的宗教课。1928 年 6 月, 圣约翰大学校长在校董会的报告中说: 我们坚信大学的使命就是宗教宣传, 将各种功课与基督教联系起来。 岭南大学美国人校方明确规定: 教会学校只可宣传宗教, 不许谈论国事。教会学校进行宗教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 无异于洗脑。

无论天主教还是基督教学校, 都设立专门的宗教课程, 一般由传教士亲自授课。大多教会学校要求学生每年起码修习一门宗教课, 通过宗教课和宗教活动, 严格控制学生的思想, 一旦有所谓越轨之举, 轻则处以体罚, 重则开除教籍、学籍并追讨学杂费。上世纪20 年代, 在汹涌的非基督运动冲击之下, 教会学校为了在国民政府注册, 不得不做一些姿态, 声称采取自愿的原则, 取消某些强制性措施, 实行宗教教育选修制等。到 1929 年, 大部分教会大学取消了关于宗教崇拜和宗教课程的硬性规定, 但有资料显示, 一些教会学校宗教活动一如既往, 或转入地下, 或改头换面, 如 1928
年圣约翰大学规定, 学生圣经课不及格, 必须留级或不得毕业; 不论读哪个院系, 每学期都必修 1 学分的宗教和伦理学, 这门课程偏重基督教教理。

教会学校强迫学生参加祈祷、礼拜、忏悔等宗教仪式。对学生参加各项宗教活动, 学校都做出具体规定。学生通常被迫每天参加两次崇拜仪式, 每天清早晨更, 每周两次晚祷, 每周中期参加一次祈祷会, 礼拜天几乎全部用于教堂弥撒和宗教崇拜, 由学监点名, 缺席次数多的学生, 由校长训话, 整天沉浸在仟悔和祈祷等宗教气氛之中。如登州文会馆( 齐鲁大学的前身) , 星期天的安排是上午晨祈会, 然后读经班, 11 点礼拜, 下午主日学, 晚上检查全天讲道掌握的情况。金陵大学在 1925年曾规定: 星期一至星期五通常不赴朝会者, 每学期扣 3学点; 星期六不赴朝会者, 每学期扣 2 学点; 星期日通常不赴宗教礼拜者, 每学期扣 2 学点。

教会学校编辑宗教教学资料。如便于学生背诵的圣经三字经、青年协会书局出版的基督与社会改造、竞新印书局出版的处世之道、广学会出版的世界人物和伦理的研究等等。教会学校以契约的形式买断学生的自由。最早提出学生入学必须订立契约的是文惠廉, 他主张为了保证学生中途不退学、不逃跑, 要家长与校方订立契约, 为期 10年, 如果发生此类情况, 要追回历年的学杂费。并规定传教士认为孺子不可教时, 有权私自处置并勒令退学并追回费用, 在校期间, 一切均由传教士做主等等。教会学校的这种契约类似卖身契。

教会学校利用课外活动挤占学生的业余时间和精力,使之在忙而无暇中被操控。如到乡间散发宗教小册子、主持主日学校、暑假陪传教士旅行传教等布道活动,每年还有一次奋兴大会。在外籍教师监督下, 学生进行体操、射箭、军事训练; 参加教师创办的俱乐部, 经常举行演讲会、辩论会、歌咏合唱队、英语竞赛、英文剧演, 并参加圣诞节、复活节、青年会活动等; 还常常进行社会调查与社会服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考核, 接受他们洗礼入教。有些学校则对优秀信教的学生格外优待, 校方提供费用、资送出洋、缓缴或免缴学费等优惠待遇, 拉扰、吸引学生受洗入教。而对于那些"不聪明"的孩子恐怕就如加拿大发现的215具学童遗骸了。旧中国这么多教会学校该有多少无法发现的小生命离去。还有很多孤儿能有几个出众的被培养成西方帝国的奴才。这种洗脑同化培养出来的奴才一代传一代连续至今。

教会学校将校园规划和建筑也纳入了宗教教育的视野。建筑元素不是技术元素的简单堆砌, 它涵盖了文化、爱好和社会心理需求等因素。民国时期的教会学校在建筑设计上, 也尽现文化强势和文化征服的心态。如燕大校园建筑外观设计均为中国古典, 内部装置则充分运用西方现代化手法, 用司徒雷登的话说, 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个学校及其帝国主义理想的感情。燕京大学中方校长吴雷川说: 宗教与学术, 是要人心中受感信奉, 绝不应借着任何势力来动摇它。教会学校与不平等条约的共生关系, 使上述宗教教育手段, 一经与教会学校创建背景等因素结合, 生成的则不是物理变量, 而是化学反应。 

旧中国的孩子们在宗教教育后发生始料未及的异化。教会学校的宗教教育在于劝谕和教化旧中国的学生们养成一种基督徒式的思考和情感方式, 以基督精神占领学生们的思维空间, 然而强制侵害了个体的基本利益, 它不承认每一个个体的生活价值与选择权利, 不承认个体自主与自律,,它对个体生活本身是冷漠的。基督教的所谓福音可分为两个层次, 一层是伦理方面的训喻, 一层是神灵方面的元素。宗教是人类历史和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一种价值观, 也是一种文化载体。而充满宗教意味和西方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混合一起的所谓优质人种的同化, 虽有浓厚的宗教背景, 但一经文化演伸, 即与宗教情结剥离, 析出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完成了由宗教而文化的蜕变, 成功化蝶成为同化年青人的学校。是否能让不同民族的年青人同化? 从加拿大教会对原住民的教会学校来看是失败的。在旧中国的几千所教会学校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也消失了。各个民族都有各自传统文化,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文化应该由本民族自己选择取舍,  其他民族以强行改变恐是不妥。如想种族灭绝就是犯罪了。说是帮助旧中国建教育? 看到加拿大教会学校如何对待本土的原住民的态度后, 更是不可信了。教会学校大量进驻旧中国的目的是为同化、是为文化殖民、是为文化侵略, 从而达到殖民中国从中获利而已。旧中国就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被一百多年的同化、殖民后, 近代史上的中国出现了成千上万的大大小小的汉奸、洋买办、卖国贼就不足为奇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