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枪

对信仰、生活及历史的认识与感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向此视频的制作者致敬!)

崔健是中国大陆摇滚音乐的先驱。

《最后一枪》本系崔健为纪念1979年中越战争牺牲的解放军官兵而作。此歌最早的版本收录在1987年的《无名高地──中国红歌星金曲选第一集》合辑。

中越战争是当时的中共政权为了展现和苏联阵营彻底决裂,向美国领导的西方势力送投名状而发动的对越侵略战争;虽然表面上的战略目的是为了拯救柬埔寨的波尔布特政权。1999年,"血染的风采"之下的老山及法卡山,一半被中国政府送给越南,从而了结了这场战事。

中国大陆的摇滚乐起源于1980年代中期,此时正值欧美重金属音乐的黄金时期。愤怒、反体制、反传统、社会批判、自由、生命、政治、革命、历史等是大多数重金属音乐的常见主题。作为理想主义的一代,那个时期的青年学生或年轻人喜欢摇滚,不足为怪。

当时,摇滚乐似乎成为青年学生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笔者年轻时亦是如此,着迷于重金属(笔者最初误认为重金属音乐就是标准的摇滚,以致于不能理解为什么Elvis Presley被称为"King of Rock and Roll")。

崔健曾坚称自己的歌和政治无关。不过,至少从他的两首红歌《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及《南泥湾》来看,他的辩解,有点勉强。1990年,崔健在成都演唱《最后一枪》时,说:「我们希望去年听到的枪声,是最后一枪。」

还要怎么政治呢?按照中共的思维逻辑,崔健被封杀多年,实在是咎由自取。

诗无达诂,歌亦如此。所以后来《最后一枪》被有心人赋予了一些新的含义,比如本篇正文之前所插入的视频。

许巍的《蓝莲花》也被一些人作类似的解读。

在欧美,摇滚是大众音乐;而在中国大陆,摇滚乐似乎成了独立思考精神的载体。

从网上看到一种说法,摇滚就是对生活不服;而流行音乐则是对生活服了。

如今三十二年过去,您,

服了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