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德施泰特)
505) 海军无用?
大连,棒槌岛。华北海军舰艇学院。一转眼,这所海校开办1年了。校长阿利·伯克准将回国述职期间,由副校长和教育长兼航空战术系主任麦克拉斯基代理主持。
克拉伦斯·麦克拉斯基上校酷爱战史研究~正打算撰写《太平洋战争期间的海军航空兵》实录。为此他通过美国驻日占领军,组织了若干前日本海军航空队人员,举行大小座谈会,以搜集核对相关史料。这期间找到几个他想结识的人物。其中有东京审判中出庭作证、刚解除羁押的前日本海军大佐:渊田美津雄。
渊田知道了这个美国人就是中途岛战役中依靠正确判断和果断突击,带队首个命中“加贺号”的飞行队长后,收敛了敌意和傲慢。用自己过得去的英语,与之探讨交流起来。
经批准,麦克拉斯基把渊田带到大连,以便就近切磋、核对史实。从战争罪行中刚获得解脱的渊田,也正处于生活无着、缺少收入来源的状态。乐得享受大连海校那远高于日本战后平民的伙食待遇,竟渐渐有点发胖了……写书和研讨之余,渊田也爱跟着飞行教官们参观教学和实习。日益“进入情况”后,军人本能使他对美国舰载航空兵粗疏的训练方法,颇有微辞。而宽容的麦克拉斯基也不同他争辩,还安排他给航校学员作了几次讲座。
当看到3年前双腿骨折过的渊田,一时兴起还能用“海盗式”战机在相对狭窄的吉普航母甲板上飞出漂亮的“轻三点”降落、并主动向中国学员介绍恶劣海况下紧急起飞的种种经验时,教务长征得同意,索性给渊田安排了“教学顾问”头衔。还把他妻子接来同住海校宿舍~以便埋头撰写那本《海航辅助の教案》。自此,大连这所舰艇学院有了美日两套参照的教学思路和训练实践,颇为活跃。
与此同时,中国主流社会却受到同期的美国舆论影响,流行起一股“海军无用论”思潮。其基本观点是:二战已结束。中国海军、尤其海军航空兵几乎没有假想敌~处于无处可用的尴尬状态。即使用于内战,海航也绝非左右战局的力量。国府海军就全无建设航空兵的计划。两艘旧航母被改回运输船。委座对闽系将领的陈绍宽主导的海军不信任,因而对海军建设也不甚积极。而退役老将陈纳德更不希望有别的势力同他竞争飞机的采买权。
但华北联军却没有这些干扰。乘坐“太行号”环游了世界的毛泽东在船上读了《海权论》等马汉著作,从此对海军情有独衷。也没有削减海航的建设经费。
上个月海军司令叶剑英接受了伯克准将的推荐,拍板决定:选择F4U海盗式战斗轰炸机作为海航主力机型。它是钱斯·沃特公司为海军生产的一种舰载机。安装了反向鸥形机翼,类似德国著名俯冲轰炸机斯图卡。以争夺制空权为主的强力战斗机也兼备俯冲轰炸功能,各项指标堪称优秀。而早期性能不稳定的F4U-1已停产,眼下这批是相对成熟的F4U-4/5型。
战争甫一结束,军备订货锐减。由于舰载机“野猫、地狱猫”厂商格鲁曼公司的强势竞争,实力较弱的钱斯·沃特公司败阵,一时无法得到军方订单,只好酝酿转行转产,甚至有了破产危机。于是这批因过剩而闲置的180架“海盗”以极低的三折价“处理”给了华北海军。
506) 建设阶段
沈阳。铁西区,工人大礼堂。10月,中共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联合政府”仍是中共现阶段纲领,并已获得海内外广泛认同。
会议再次明确了这个努力方向。
负责城市工业和企业改造的刘少奇、陈云的“工委(工业委员会)”一年里成绩斐然,使遭受战火破坏程度不同的旧企业95%恢复了生产。尽管城市人口激增,却仍就业饱满。
内地省份人口举家向东北移民的情景,屡见不鲜。地广人稀、岗位众多,吃喝不愁,成了东北的优势。管理城市,虽然对共产党人是一种挑战,但他们此时表现并不笨拙。特点是肯于学习、深入实际,尤其“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与国统区官僚主义泛滥的情况决然不同。因上下沟通良好,赢得了民众广泛支持。这成为该党在该历史阶段信心满满、干劲十足的活力源泉。
但农村工作,前段党在北方土改中的过激行为却遭广泛批评。在社会、党内双重压力下,负责指导该工作的社会部作了检讨。毛泽东也表示“前段忙于军事指导和政治谈判及访美事务,加上生病等,对土改关心不够。”替康同志分担了责任。
党内,由于在城市工作中缺少现成经验和管理人才,面临新形势也深感不适。这次会议通过了抓紧向海内外延揽技术人才1000人的决议,以及大办教育的决议。
几所综合性大学,随即在华北自治辖区内~从哈尔滨到青岛的数个大城市,开始筹办。
1945年秋天,中国整体呈现的是一派建设气氛。
507) 米国舆论
旧金山。市中心歌剧院。
1945年10月24日是《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日。这一天后来被定为“联合国日”。但实际上预备会4~6月就在这个大礼堂召开过。参会51国起草、整理、审查了《联合国宪章》条文,被称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史实日期。10月召开了首届联大第一阶段会议。由于没有了“雅尔塔体制”,联合国机构组成出现争议。一些代表提出了对罗斯福原始设想结构的修正案。
筹委会里,中国派出顾维钧、董必武为正副代表。蒋委员长对中共参与联合国筹备虽感不悦,但碍于国内外压力也勉强同意。此时需要他关心和绞脑汁的事情太多了。
这期间的美国舆论很有意思。民间报刊中谈论东方时,经常会提起“两个中国”。并往往自然地按自家经历联想南北战争时的美国。这种类比其实在20年代“北伐”期间就种下根基,因美国历史短暂,还不能给他们提供更多范例。那时美国舆论普遍看好的是代表新兴力量、代表正义的国民党。虽然那是一支“南军”,但在美国却得到了终将胜利的“北军”式舆论待遇。典型如史迪威的若干《考察报告》,就充满对北伐军的期待、热望。
但现在不同了。舆论里的“中国南军”已类似当年的美国“南军”,是个走向没落的势力。来自“国统区”的报道,多与贪污腐败、效率低下有关,而来自华北的美国记者,却时常生动记述着他们所看到的各种廉洁高效、勃勃生机。
世事无常。时代频繁变迁~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可见任何时期任何国家,其执政效率高低、权力腐败与否,都是决定人心向背的基本指数。但新动向又有了新的舆论反应:对国府挥兵收复蒙古、平定新疆骚乱,舆论倒颇有好评。加之美国人对“蒙古独立”一向不承认,自然认为蒋公举措合理合法、且堪称敢作敢为。既然中国上下一片赞许,那么显然这次操作可为委座执政能力加分。只是纷争地域过于遥远偏僻,世人尚未更多瞩目。
508) 闪击蒙疆
1945年冬。亚洲大陆腹地。
整个冬季,苏联向蒙古、中亚、及远东边境秘密增兵。其规模可视为“中等偏上”。但大量东行的苏联列车仍以民用为名,并保持平时正常运行秩序,以免对方警觉。
南京国府,虽无确切情报,毕竟有所察觉。也在加快远征军归国日程。此前返回家园的30万人,基本是伤病员和少量先头部队。剩下的120万国军(含滇桂系40万)和60万共军(含川军10万),全数返乡至少需半年到一年。因为回程比不得当初开赴之时~没有了英国人那些船舶。租用的美国船也多是货轮改装,缓慢而简陋。不会再有什么“玛丽女王号”出现了!她们正在大西洋忙得不亦乐乎,撤回那同样数以百万计的驻欧洲美国大兵。
1945年12月。苏联就蒙古独立问题正式对华提出交涉。年底前后双方在温暖的广州进行了几轮谈判。由于立场相去甚远,谈判在两个月后,终于破裂。
1946年2月,准备就绪的苏联,在新疆蒙古两个战略方向分4路大军,同时动作!从新疆伊犁河,到蒙古乌勒扎河相距3500公里战线上,红军出动700架飞机、8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迅猛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攻击。兵力60万人共2个方面军(中亚、后贝加尔),29个陆军师,14个独立旅,2个空军集团军。
冬季作战,正是苏军强项。防范“边境中小冲突”的华军,没料到如此大规模行动。也没人仔细研究苏军在欧战中的效率和打法,更未尝试过机械化闪电战的滋味~理所当然吃了大亏。
缺少欧洲战争锤炼的胡宗南部,起初被击溃,既而被钳型攻势所包围~在7年里的对日作战中,中国还从没有兵团级大部队被合围过,普遍缺少这类警惕。蒙古驻军傅作义兵团,也从未见识过坦克集团军的威力。虽然有所反击,但坚持不到1周,便在T-34、SU-85的可怕攻势下溃退,2月下旬撤出了库伦。
苏军穷追不舍。3月中旬迪化机场被毁、防线崩溃,胡宗南16万官兵作了俘虏。傅作义兵团还算利用预设防线,搞了个不成功的“逐次抵抗”,稍稍延缓了苏军进击速度。
但仓惶撤到绥远时,完整兵力只剩2师人马。
开战一整月,苏军统帅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志得意满。遂向中国提出:休战!谈判~尽快承认蒙古独立!
中国民间街谈巷议中,刚刚树立起来的“拱卫疆土、镇北平西两大将军”的神话,被“老毛子”打了个粉碎。
一时间,民情激愤。
509) 韬略谋划
南京。黄埔路,中央军校,委员长官邸。
北方战事的失利,并未使蒋公大伤脑筋。相反他的行止坐卧都显得十分闲适。从容中带着一点自得。
蝴蝶又在翩翩起舞。委座仿佛罗斯福听到珍珠港被袭击那样,感叹了一声:“咹?该来的,终于来了!”
车子,驶上他设计中的轨道。
有点可惜的是胡宗南,好歹也算个得意门生。没有丧命就好,将来有机会交换战俘,还要把他赎回来的。至于兵员武器损失,倒真的不必在乎。中国人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物资军火补充,更不必担心:我可不是打内战。以杜鲁门为代表的山姆大叔难道会眼看赤色帝国主义在亚洲侵略扩张,无动于衷么?
夫人破解得好:一石三鸟。
庐山上3个月消暑,深谋远虑的韬略谋划,终于使政治天平眼看着向自己一方倾斜。难得共党魁首之一周恩来也评价过:“蒋某战术上不怎么样,战略眼光还可以。”
还可以?哼,不是一般的可以!恩来哦,你站错队啰。
一石三鸟。何谓一石三鸟?自不待言。愚者无见识,智者么慢慢体会去吧。迟早水落石出!委座当即明确拒绝了苏方“休战谈判”建议。一边调动兵马,一边发表《告全体同胞书》:
“中华民族之巨大危机,再次来临!苏俄赤色帝国主义企图把被奴役、被宰割之命运,再次强加吾人!国难当头,凡我同胞,务期奋勇,抗俄杀贼,不失寸土!”
1946年春天的蒋公,与1936年秋天已完全不同。在讲话中他一再申明观点:“近代以来,予我族以绝大灾难者,唯日俄两家!侵吞国土、屠戮国民,暴行累累,不可胜数!今日寇已遭清算,无可争锋。然新沙皇却再度入寇中原!吾人何辜?唯奋起卫国,方能一血百年之耻、排除此千秋隐患!”
中苏冲突之际,委座毫不犹豫,取坚决抗战立场。厉兵秣马,磨刀擦枪,整军经武,大造声势。而10年前他对日本却远非如此果断……或力量对比使然?现在他颁布总动员令,9个集团军开赴西北,杜聿明第5装甲军火速进驻陕西,关麟征52装甲军从欧洲回防。孙立人宋希濂张灵甫,均从日本返国。
同时,以国民革命政府军事委员会名义,下令:华北抗日联军改名“华北抗俄联军”,迅速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