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府上竺圆智证悟法师,
台州林氏子,依白莲仙法师,问具变之道。
莲指行灯曰:“如此灯者,离性绝非,本自空寂,理则具矣。六凡四圣,所见不同,变则在焉。”
师不契,后因扫地诵《法华经》,
至“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始谕旨。
告莲,莲然之。
师领徒以来,尝患本宗学者囿于名相,胶于笔录,至以天台之传为文字之学,南宗鄙之。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禅宗自五祖以后, 有南北之分。
六祖慧能潜逃到了广州, 而大师兄神秀大师也被弟子们拥戴为六祖。 结果就有了两位六祖。 估计五祖的大部分弟子觉得师父老眼昏花, 把衣钵传给了厨房打杂的, 甚至尚未出家的下人。
神秀和慧能本身是惺惺相惜,可是各自的弟子们, 却是互相鄙视。南宗弟子, 认为北宗是伪军, 没有传承, 血统不纯。北宗弟子, 嘲笑南宗祖师是个不识字的文盲, 出身卑贱。按现在的流行词来说, 他们二位是被对立。
如果把一个宗派比喻成一个企业,
那么企业文化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创始人。
六祖慧能本身是文盲, 不会读, 也不会写。 但是是那种一点就通的天才。 五祖给他说《金刚经》, 才讲了一半他就开悟了。 绝对是顿悟。
神秀大师则是相反,
从小出家, 跟了五祖几十年, 属于科班出身, 饱读经典的渐悟。
但是不管的顿悟还是渐悟, 悟了就悟了。
“一朝见面, 千载忘名。”
我自己无所谓南宗北宗, 我的修道过程就像是垃圾桶, 什么都收, 有兴趣就学。 不过总的来说, 属于渐悟, 没办法, 根器太小。我个人觉得, 还是有文字度的人会多些。
所以才会每天在这里打字。
所以才会有你每天在这里读我的文章。
谒护国寺庵云禅师。
夜语次,师举东坡宿东林偈,且曰:“也不易到此田地。”
庵曰:“尚未见路径,何言到耶?”
曰:“只如他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
庵曰:“是门外汉耳。”
曰:“和尚不吝,可为说破?”
庵曰:“却祗从这里猛著精彩觑捕看。若觑捕得他破,则亦知本命元辰落著处。”
师通夕不寐,及晓钟鸣,去其秘畜,
以前偈别曰:“东坡居士太饶舌,声色关中欲透身。溪若是声山是色,无山无水好愁人。” 特以告此庵。庵曰:“向汝道是门外汉。”
师礼谢。
这里有一个典故。元丰七年, 苏东坡夜宿东林兴龙寺, 曾与照觉禅师夜话。 有省。 写下了一首有名的参禅诗谒:
溪声便是广长舌, 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 他日如何举似人。
大家再来看证悟禅师的评语:
东坡居士太饶舌, 声色关中欲透身。
溪若是声山是色, 无山无水好愁人。
未几,有化马祖殿瓦者,求语发扬。
师书曰:“寄语江西老古锥,从教日炙与风吹。儿孙不是无料理,要见冰消瓦解时。” 此庵见之,笑曰:“须是这阇黎始得!”
这种古代文人骚客抖墨水的事,确实会让现代习惯白话文的读者犯愁。
还好,有我。
证悟禅师批评东坡兄是从声色中来见佛。而佛早说过,“若以声见我,以音身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呵呵,佛在哪里说的,在《金刚经》中说的。你瞧,我不是不会背经典,我其实可以背很多,很多甚至你听都没听过的经。
声色都是相,相不是本来面目的一部分。本来面目是恒在不变的,而相是因缘和合下的一时。一时和永恒是对立的。一时的变化的东西怎么会是永恒的不变的一部分。所以,从相见性,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简单来说,东坡兄错了,证悟禅师批评得对。
而我想让大家花点时间去参的一句是“儿孙不是无料理,要见冰消瓦解时。”
不是无,既然不是无,当然是有。
如何见有,冰消瓦解时。
冰消瓦解不是无,是有,因为你见到了冰消瓦解,有见。
你若看不懂,回去重读我昨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