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演义 连载之10 转生求法

作者  四川红尘洗梦

转者赞曰: 传梵音于禅话, 播大悲于有缘, 巨著巍巍, 功德如山.

 

第三节 转生求法

  道信大师还在江州庐山大林寺弘法的时候,有一天,道信大师正在方丈室里打坐,侍者上来道:“师父,外面来了个老僧人,指名道姓一定要见你。”道信大师肯定是来者不拒的:“那就请进来吧。”
  老僧人进屋后,立马就给道信大师作礼。道信大师问道:“老师父是哪里人啊?”
  老僧人赶忙答道:“贫僧是长江对面黄梅县破头山上栽种松树之人,听闻大师禅法高明,特来礼拜大师。”
  道信大师谦虚的道:“不敢,不敢。”
  看见道信大师没有拒绝,老僧人赶紧作礼问道:“法道可得闻乎?”
  道信大师看着面前这个老态龙钟拄着拄杖的老僧人,平静的说道:“你现在已经很老了,即使我给你说法,你能有所证悟,可是你在这个世上都待不了多久了,又怎么有时间去弘传佛法,广度众生呢?如果有缘,你能趁我还在的时候转世再来,我再传你佛法也不迟。”
  老僧人听后,没说什么,低头告辞而去。过了长江,老僧人看到有名年轻女子正在江边洗衣服,便上前作揖道:“女施主,天色已晚,贫僧借宿一下,可否?”
  女子回道:“我家里父亲和兄长都在,你可以去给他们说一说。我一个女子,父兄在家,我是不能做主的。”
  老僧人道:“只要你先答应我,我马上就去找你的父兄说说。”
  这名女子马上点头同意了。老僧人看到女子同意了,便立即拄着拄杖走了。
  这名女子姓周,是他们家最小的孩子。周氏洗完衣服,就回家去了,这一回家,竟然发生了一件对于周氏以及他们的家人来讲都是天大的事:周氏竟然发觉自己怀孕了。
  未婚先孕,这在那个时候是个天大的事情啊,周氏的父母赶紧问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啊。可是周氏整死也说不清楚自己怎么就怀孕了啊。自己根本就没和任何男人有过亲密接触,怎么就会有了呢?可是父母说啥都不相信,因为你怀孕了啊,不可能没在外面偷人啊。
  家里吵开了锅,还是没个结果。周氏打死不承认自己在外面有野男人,可是自己又怀孕了。你的嘴巴可以骗人,可是肚子里的东西骗不了人啊。
  未婚先孕,实在是件丢不起人的事啊。周氏的父母感到简直是奇耻大辱。而且孩子还打死不承认是哪个野男人干的好事。没办法,按照当时的风俗传统,只有把她赶出家门,让她自生自灭去吧。
  周氏被赶出家门,真是天大的冤枉啊,自己男人都没碰过,肚子里怎么就有了呢,老天爷这个玩笑开得太大了太过分了吧。周氏她一个普通女子,就是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怀上的,竟然就是白天在江边来找自己借宿的那个老僧人啊。这个老僧人听到道信大师对他说:你如果能够趁我还在的时候转世再来,那么我在教你也不迟。看来时间宝贵啊,所以老僧人走到江边,看到周氏,得到主人的“首肯”后,便立马转世投胎了。如此看来,这个老僧人平常修行功夫非常厉害,竟然可以做到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这在佛教里面那是非常高明的功夫了。可是,禅宗讲究了悟,讲究参破佛法的最终大事,讲究要最终明白不生不死不来不往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道理。那些修持功夫,不论高低,在高明的禅师眼里,都是不取的。如果一个人卖弄功夫或神通,更要被禅师呵斥乃至棒打的。不然的话,老僧人修持功夫这么高,还去找道信大师求教干嘛?后面读者诸君还会看到更多的修持功夫不错的人和禅师之间的交往、勘辩甚或是争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上,大家可以更直观的体会禅宗所要追求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老僧人急着转世去找道信大师,这下就苦了老僧人投胎的“宿主”周氏了。红尘洗梦也不知道周氏上辈子种了什么因,今生要怀上这样的“果”。
  可是再蒙受不白之冤,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啊。周氏无家可归,又是个弱女子,又有身孕,要想在那个乱世生存下去,确实不易。周氏白天在乡镇里给人家当小工纺线织布,打小工挣点不多的生活费,晚上就找个稍微人多点的旅馆,就在旅馆的屋檐下度过一夜。
  就这样辛苦了几个月,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的一天,周氏终于生下了一个男孩,可是这个孩子来得不明不白的,而且给自己带来了那么多的大麻烦,周氏不但没觉得孩子的来临是件喜事,相反,而是觉得是件非常不吉祥的事情。于是,周氏便狠下心来,抱着孩子出去,将孩子扔到了一条臭水沟里,然后就含着泪水跑开了。
  周氏一个人苦熬了一晚上,第二天终于忍不住又跑到扔下孩子的那条臭水沟去看,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而且刚生下来,晚上他一个人能熬过去吗?到了那儿一看,孩子竟然逆着水流漂了上来,而且气色非常好,一点事都没得。
  周氏赶紧上前抱起自己的孩子,眼泪哗啦啦的就下来了。她把孩子紧紧地抱在自己的怀里,这一次,说什么都不会放手了。
  孩子就这样跟着周氏,东家乞讨西家要饭度日,生活过得异常艰辛。因为孩子就连周氏都不知道他是怎么来的,自然也就不知道他该姓什么。所以同乡的人都把这个孩子叫住“无姓儿”。
  有一天,周氏又带着孩子在街上乞讨,这时,有一个当地有名的智者,无意中看到了他们,这个智者马上上前对着孩子左观右看,看完后不禁咋咋称奇道:“这个孩子的相貌非常不得了啊,我佛如来有三十二种与众不同之相,而你一个人竟然就有二十五种,只比我佛如来少了七种,简直就是奇迹啊。”周氏听后感到非常高兴,虽然自己贫穷,可是自己的孩子能得到人家这么高的称赞,那自己的孩子肯定有与众不同之处,以后肯定会有大出息的。
  公元609年,道信大师那时还没有定居,还在四处游荡弘法。这天,道信大师游方到了黄梅县,在路上碰到一个六七岁大的小孩在那儿玩耍。道信大师何许人也,一眼就看出这个小孩骨相奇秀,异于常童。这个小孩子就是周氏家的那个,一转眼,都已经七岁大了。
  道信大师上前问道:“小朋友贵姓啊?”
  小孩回答道:“姓即有,不是常姓。”这个小孩虽然小小年纪,不过说出来的话却是话里有话啊。
  道信大师自然不管这些,还是直奔主题:“既然不是常姓,那么是何姓?”
  小孩早就看到问自己话的人是僧人,于是就调皮的说道:“是佛性。”
  道信大师怎么会被难住:“佛性,是佛的。难倒你没有姓吗?”大家说话都是话里有话,就看谁能绕过去了。
  小孩也没被难住:“性空,所以没有。”
  这种思维和回答,那里是个七岁的小孩能办到的?很多人七十岁了都没有这个悟性的。
  道信大师对这个小孩的回答非常满意,看来这个小孩是个可以培养的人才啊。
  道信大师望着小孩道:“等我安定下来后,我会来找你的,那时我再跟你说法也不迟。”
  这个话,七年前道信大师对那个栽松的老僧人说过,现在他又对着这个小孩旧话重提,不管你怎么变,我都会认识你的,只是,这些事情自己知道就是了,没必要对任何人提及。
  果然,道信大师在庐山大林寺立下脚跟安顿下来后,就找上门来了。见到周氏后,道信大师便请求周氏允许他把孩子带到他的佛学辅导班上课。周氏不禁大喜过望,自己这些年来养着孩子已经很艰辛了,自己和孩子身上发生的种种事情,根本就不晓得到底是咋回事,看来只有佛祖才能明白了。而且到家里来的僧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道信大师,很多人想进他的佛学辅导班都没机会呢。所以,周氏立马就答应了,而且,道信大师他们的寺庙,就在长江对面的庐山,自己以后要去看孩子的话,也比较方便。
  就这样,这个孩子,就被道信大师带到了庐山大林寺,然后又跟着上了破头山。因为他没有姓名,所以道信大师给他取了个法号,叫住弘忍。而这个人,也没有辜负道信大师的厚望,日后成为了传承道信大师衣钵的达摩佛学院第五任院长。

第四节 弘忍得法

  弘忍到了道信大师身边,成为了寺庙里众多求学僧人中的一员。
  这个时候道信大师已经是佛教界的知名人士了,四面八方来道信大师开办的佛学院上课的僧众达五百人之多。林子大了,自然什么鸟都会有几只。
  弘忍生性木衲,不大爱说话,有什么事都爱藏在心底。也许和他早年的艰苦生活有关吧。对于这样一个没有什么文化,没有什么家庭背景,甚至是个来历不明的人,同学们常常拿他来开玩笑,甚或是经常戏弄他,弘忍都默不作声,也不去和他们争辩。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使劲干活,对人诚恳有礼。
  道信大师的佛学院,那是要干活的,那是要担水劈柴开荒种地确保生活能自给自足的。五百多人要吃喝拉撒啊。所以,弘忍白天和大家一起劳动,管事的喊干嘛就干嘛,任劳任怨从不叫苦喊累。到了晚上,弘忍就自己找个僻静的地方跏趺而坐,而且一座就是一晚上,天微微亮了才起来。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弘忍恬澹自居,恪守戒律,在佛学院里待了差不多三十年。
  道信大师自然早就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于是经常找各种各样的时机以禅宗的顿悟法门来启发他,开导他。弘忍那是如饥得食如渴得水啊,进而闻言察理触事忘情。道信大师看到弘忍确实可以承担传法的重任,于是把自己的看家本领全部都教授给了他之。最终,把菩提达摩辗转传授的金襕袈裟交付给了弘忍。付法的时候,道信大师照例对弘忍说了付法偈:花种有生性,因地花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并且,道信大师特别在佛学院贴出了公告,希望所有的僧众在佛法上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除了可以问他以外,还可以去找弘忍同学请教。这一下,弘忍自然就成了整个佛学院同学们的标准和榜样了。

  第五节 道信拒请

  道信大师虽说自己的佛学院里有五百多学生,但是,只有弘忍让他最满意,也只有弘忍得其意。看来,数量在精不在多啊。
  唐武德年间,道信大师带着一些徒弟在江西庐山游玩,登上高峰,道信大师登高展望前面的破头山,看见破头山整个山峰上面有紫色的云彩像个宝盖一样笼罩在山上,紫色的云彩下面又分出六道白色的气流射向四方,景色非常奇妙壮观。道信大师对着跟随在身边的徒弟们道:“徒弟们啊,你们能看懂这个神奇之相所要表达的内涵吗?”身边的人都没有吱声,大家都搞不懂,当然,除了弘忍。弘忍见大家都默不作声,于是上前道:“这个神奇之相,表示师父的禅法要另外传出一枝法脉,不过这枝法脉只能传承六代。”道信大师望着弘忍,对他的看法非常满意,看来,这个徒弟修行功夫不错啊。
  果然,日后道信大师的禅法除了弘忍是嫡传以外,道信大师另外还传了牛头法融,是为禅宗之牛头宗。牛头宗经过法融、智岩、慧方、法持、智威、慧忠六代传承以后,在中国禅宗史中,就逐渐的销声匿迹,传承不明了。
  道信大师在破头山弘传禅法,因为自己佛法高深,禅法绝妙,以致“诸州学道,无远不至”。常住在佛学院里跟随道信大师上课的学僧达五百人之多,此时的道信大师,那就如佛教界的天王巨星一般,声望大振,傲视一方。
  道信大师名气越来越响亮,声望越传越远,以至于远在长安城里的唐太宗李世民都被惊动了。李世民那可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开明帝王,对于道教和佛教,都非常崇信。当他听说自己的地盘上竟然有道信大师这样的高僧的时候,感到非常的高兴,这种高人,看来自己是要好好瞻仰下他的风采,和他摆摆龙门阵,听听他说说佛法才行。
  于是,在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命令道信大师来京城长安见自己。皇帝下诏来请自己去京城见面,在古时候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啊,这几乎是所有人梦寐以求可以光宗耀祖的大事啊。但是,对于这件可以使自己一跃龙门之事,道信大师却写了封回信让使臣带给李世民,说自己无德无才,不配上京师来见帝王。李世民一看,这个老和尚还是很谦虚嘛。不过,自己还是想看看这个老禅师的。于是,李世民再次下诏,派出使臣去请道信大师到长安来见自己。可是道信大师还是回信说自己无德无才不配见皇帝,而且山高路远,自己又年老多病,就是想来,恐怕也来不了。
  李世民一看,这明明就是托词嘛,这个老师父看来硬是谦虚得很哦。于是李世民第三次下诏,派人去请道信大师进京。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道信大师依旧以年纪大了,身体不舒服为由,拒绝上京见皇帝。
  所谓事不过三,这下李世民可就火了,这也太不给我面子了吧,要知道,我可是皇上,可以攻城拔地,可以掌握天下人生死的皇帝。于是,李世民火冒三丈的叫来使臣:“你马上给我到黄梅县破头山去,再去请那个老和尚,如果这个老家伙还是推三阻四的不来,那就把他的脑袋给我带回来。”使臣惊恐万状的领命而去。
  看过历史的读者诸君都应该晓得,李世民说这话可不是闹着玩的。要知道李世民前面可以把国家治理得富饶强大,背面同样可以射杀自己的亲兄弟,威逼自己的父亲提前退位。而且,李世民征战多年,不算上自己下命令处死的人,光是李世民自己亲手砍杀的人,就超过千人。所以,李世民绝对是个狠角色。对于这样的一个狠角色,说要砍掉一个素不相识的和尚的脑袋,肯定不是一句说着玩的话。
  使臣奉了皇帝的命令,马不停蹄的来到黄梅县破头山,对着道信大师宣读了皇帝的圣旨。
  道信大师静静的听使臣宣读完了圣旨,然后问道:“你带刀来了吗?”
  “带了。”使臣有点疑惑不解。随即把带来的刀从刀鞘中抽了出来:“就是这把,这可是宫中的宝刀啊。”
  刀身明亮,寒光耀眼,刃口异常锋利,确实是把好刀。道信大师走过去,把脖子长长的伸出去,放在宝刀的刃口下:“砍吧。”道信大师平静的道。
  使臣慌忙把宝刀收了回去,他可不敢乱来:“大师,你这是干嘛?”
  道信大师依旧平静的道:“皇上不是要把我的脑袋带回去吗,你可以动手取我的脑袋了。”
  使臣一下就呆在了那儿,这个老和尚没疯吧。皇帝的圣旨也敢违抗。可是这个老和尚是皇上三番五次礼请之人,肯定大有来头,自己又怎么敢贸然动手取头呢。自己打不定主意,还是回去请皇上来打这个主意吧。
  于是,使臣立马又回长安去了。
  李世民听完使臣的汇报后,这次不但没发火,反而对道信大师大为称赞,这才是不畏权贵的僧人模范啊,这才是出家人应该保持的山林本色啊,这才是僧人们面对荣华富贵时应该保持的宠辱不惊态度啊。于是,李世民马上派出使臣,不过这次不是要强迫道信大师进京了,而是让使臣带了一大堆金银财物去犒赏道信大师,表扬大师甘于淡泊、终老林下的僧人本色。
  道信大师就这样在破头山弘传佛法二十几年,一天,道信大师忽然对弘忍等身边的弟子道:“你们马上在这座山的侧面给我建造龙龛一所,我在这个俗世的时间不多了。”弟子们听了,一个个都大惊失色,师父他老人家平时身体倍儿棒吃饭倍儿香,从没看过他身体有哪儿不舒服啊,怎么就要离开这个俗世了呢?大家都感到非常难过。
  不过师父既然都这样说了,寺庙里的一帮信众赶紧找人找材料,立马就为道信大师建造龙龛。给道信大师这样的人修建龙龛,自然不能马虎,什么都得精雕细琢,自然建造速度就提不起来。可是道信大师好像等不及了,三天两头就在催问龙龛的进程。
  龙龛终于在道信大师的催促中完工了,道信大师听说龙龛完工后,立马就往龙龛走去,路上密密麻麻挤满了前来告别的人。道信大师要离开这个红尘俗世的消息早就传开了,所以,寺里的僧众,当地的官员和信众,能来的都来了。大家都想见道信大师最后一面。
  道信大师神态自若的走到龙龛门口,对身边的徒弟们道:“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来。”然后,便在龙龛中端坐了下来。侍僧上前道:“师父临走前不付嘱点什么啊?”道信大师道:“生来付嘱不少。”这句话才说完,道信大师便趺坐在那里离开了这个俗世,终年72岁。这一天,即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闰九月四日。
  道信大师刚一去世,刚才还好端端的天气,忽然一下就变得天昏地暗,整个破头山地区都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树木的叶子竟然差不多都变成白色的了,而且房屋旁边原本向上生长的梧桐树,树上的所有树枝竟然全部弯曲着朝向房屋,而且就这样一直弯曲着没有正过来。山上的僧众和前来告别的老百姓看到后,一个个都惊叹不已。
  但是,两年后发生的一件事,那就更让大家惊异不已了。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四月八日,安葬道信大师灵塔的塔门忽然无缘无故的自己就打开了。这在那个时代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啊。可是塔门开了,谁也不敢上去看个究竟。于是,僧人赶紧去通知弘忍大师,大家都晓得弘忍大师是道信大师的衣钵传人,看来只有他来才敢进去看个究竟啊。
  弘忍大师得到消息后,赶紧和一帮师兄弟们赶了过来,弘忍大师他们进入塔内查看,竟然发现道信大师还是好端端的趺坐在那里,容貌如生,跟从前大家看到的样子根本就没有区别。弟子们对道信大师能保持肉身不腐非常敬佩,于是按照佛教的仪式,用漆布重新给道信大师披戴好。礼拜完后,大家退出了墓塔。因为这次塔门无故自开,看来是道信大师不希望关门吧。所以从此以后,道信大师的墓塔的塔门,大家就一直让他开着。
  到了大历年中,唐代宗李豫赐给道信大师谥号“大医禅师”,灵塔曰“慈云。”在任何时候,不论是活着的人还是死去的人,能得到皇帝的封号,都是一件足以光宗耀祖的事啊。并且,当时的中书令太子宾客襄阳公杜正伦还给道信大师撰写了碑文,把道信大师好好的表扬了一番。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