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河小村

爱河小村  

绝大多数英国人,对小村 Esholt 是陌生的。但又有无数人,对这个村子的街景和酒吧,却是再熟悉不过了。

村子曾是英国肥皂剧 Emmerdale 《艾玛河谷》的拍摄点。Emmerdale  始自1972年10月。在1976-1996的20年间,这部电视剧都是在这个小村摄制的。因为电视剧红极一时,这座爱河之畔的 Esholt 村,也曾成了类似如今的“网红”点。

任何事一“红”,烦扰必然接踵而来。Esholt 村子很小,慕名而来的打卡参观者很快打破了小村的平静。最后由于当地居民的反对,拍摄组不得不考虑撤离 Esholt。最后在离 Esholt 十几公里的 Harewood 庄园,制片人按照 Esholt 村的布局,山寨了小村作为新的拍摄点,才让这部连续剧延续下来。

说实话,这部连续剧我是从来不看的。我对剧中的肥皂情节,以及那些只活在当下,外加小肚子鸡肠的人物从来没啥兴趣。不过,我倒是佩服那些一连追剧几十年的观众。

Emmerdale 的故事可以追溯到约克郡河谷公园,但这个 Esholt 村却不远。从伊甸遛弯走到这个村子,只要40分钟。

那天,当我带着丝黛拉从秋林中走出,便来到了村口。

天气很好。我站在村口的高处,想了想,于是便走进了人间。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小村没有什么变化。其实自从维多利亚时代,这里的变化也不大。时代变迁,几多风雨,只是这里的房屋,酒吧,教堂,铁路石桥,依旧还是原来的模样,只是住在这里的人,在阴阳轮回着。

在 The Woolpack 酒吧外,一位老先生看到我挎着相机,以为我是个慕名而来的打卡游客,便笑着跟我打招呼。他说,从这条小街向前走,就是教堂的后门,穿过教堂院落,就可以再回到街上。

我谢过老先生,走向他指的方向。几十米外,我推开小门,便走进了教堂院落。

绿树幽径,鸟影鸦鸣。走进教堂院落的我,也走进了墓地。

一片浓云遮住了太阳,天即刻阴了下来。很适宜的墓园氛围。

我想笑,却笑不起来。因为自己早已懂得,阴森森坟地里那些所谓的“妖魔鬼怪”,其实都是人家的亲人。

恍惚间,我走到了教堂。绕过教堂,再走到前院,便是教堂的前大门。

St Paul’s(圣保罗)教堂建于1839年,最初为私家教堂。这座爱河边的教堂最后是怎样成为“公共”场所的,我不得而知。

教堂大门的附属建筑上有个标牌,说明这座建筑曾是当地的学校。校门之上刻着修建时间,1846。

在英国,很多村镇的教堂,都曾有学校附属。看来无论何处,教育理念上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洗脑的信仰教育,与学校的其它教程,一直密不可分。

宗教洗脑或许可以称为教育,但真正的教育,却动摇了这个世界上最主要的洗脑工具——宗教。教育让英国人在梦想与追求中,真实地“革命”了。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至今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着。

出的大门,我和丝黛拉便又来到街上。路边有几栋房屋,一个压水井。井边有个长椅,一些秋花仍有着色彩。工业革命的结果,让这个平凡的压水机,成为了古董。

古老的压水机保养的很好,如今已经成了小村一景。我相信,如今的年轻人,已经没有几个知道这是啥玩意儿了。

街上停着一辆老爷车,与老爷压水机均衡搭配着。老爷车的对面,是个老爷农场。

农场坐落在爱河边。农场的草场上有几匹高头大羊和两只袖珍小马,一些乌鸦也在草甸凑着热闹。

从教堂路出来,右转回返,左转便可以出村了。

我沿着路边石墙,向左侧的爱河走去。眼前石墙纵横,乡路蜿蜒。干石墙是英国最富特点的乡村景致。据说仅仅在约克郡河谷公园,干石墙的累计长度就有8000公里。

路边是个公租菜地。菜地被不同的租户收拾得井井有条。我边走边想,这大概是我见到的,料理得最好的公租菜园了。

天云悠缓,但爱河在急急地流着。我带着丝黛拉,脚步均匀,不急不缓。

爱河河谷是寂静的。几十户人家的 Esholt 村,安然在河边秋色。

在这片普通的风景,有心人编出了很多故事,而且让这些故事至今延续着。 Emmerdale 中的故事是否动人并无所谓,但这村落和映在故事的风景却是永恒的。

我走着,也让自己看着视野之外的故事和风景。

我在想着自己的故乡。

那些遥远在风景里的村落,很多都有着千百年的历史,本该有着更多更引人的故事。只是如今,无数的村落消失了。人们拆除了原始的石墙青瓦,搬迁到了整齐划一的新时代,不仅欢天喜地,而且荣光炫耀着。

叹息间,我感到一阵心痛。要知道,任何文化一旦失去了自身的味道,便成了廉价的附庸。

当我再次走进树林,爱河小村也消失在视野,仿佛不复存在了。

树林很静。踏着满地落叶,我和丝黛拉都有些沉默。

缓缓的山坡上,我默默地走着,心绪平淡。我不时仰头看看大树,看看那里秋染的枝叶。秋色之上,依旧是蓝天和云朵。

在这个世界上,人间无需经历沧桑,也可以把故事写好,并延续下去的。 Esholt 的旧屋,酒吧,教堂,水井,草场,都是因为一份简简的存在,才会把爱河的故事讲述着。半个世纪以来,也是因为这份存在,Emmerdale 在用另一种方式,把这些故事延续着。

社会是否稳定,决定了人们眼光的深度和视野。而稳定一个社会,则需要稳定人心。保证人心的稳定,则需要稳定的,且符合人性的社会体系和制度。

要知道,可以连续摄制几十年,拥有时代背景的影视故事,是绝无可能出现在自己故乡的。一个朝令夕改,不断变更自身历史的社会,是不可能让人们用延续的故事把历史回顾的。

秋叶在飘落。我继续在林中走着。

走在落叶的我不想知道,经历过旧社会皆“万恶”的“教育”,如今走在“幸福”“新社会”的大众,又会有多少人,有兴趣,有能力,有脊梁,去把历史回顾?

感谢!

音乐:Somewhere in Time, Maksim

民.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菲儿!看到英国无处不在的历史痕迹,真是很有感受。国家公园里的残败建筑,根本不允许翻新的,也不允许有新建筑。现有的建筑做维护,也只能维持原样,不得更改。

想想俺们厉害国,竟可以把冬奥运会比赛场地,建在松山国家公园中心区!真是厉害!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风森读书声' 的评论 : +1

今天的帖和平时的风格稍微有些不同,但一样的让人感动感慨。:)
民.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风森读书声' 的评论 : 感谢风森读书声! 您说的极是!我听不止一个人说起,连续追剧久了,这剧情和剧中人物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难以割舍了。

老村有味道,关键是保持了这个“老”字。

再次感谢!
民.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ID的D主' 的评论 : 英伦的乡间味道最好。很多房屋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最有英国味道的是乡村酒吧。天气好时,坐在酒吧外面的桌椅,品着当地的啤酒,看着风景,别有一番滋味。
民.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ilyzyl' 的评论 : 感谢lilyzyl! 非常感谢! 现在,俺正走在从极乐世界回来的路上。。。
lilyzyl 发表评论于
跑过来问候一下,冬天了...
遥祝愿,安!一年很快又过去了..
ID的D主 发表评论于
二零一九年六月,曾在英国呆了近三周。其中两周在伦敦,一周在乡村。在乡村整天无所事事,就安步当车,在附近走走。极喜欢那份宁静,更喜欢那满眼的翠绿。


风森读书声 发表评论于
一个剧能够被追几十年,不论是看的人还是制作的人,剧情已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剧已构成和融入生活,成为难以割舍的一部分,看的是回忆和回忆里或远去或还在的亲情友情和曾经的岁月,为文中多年不变的环境感动,幸运的欧洲人,感谢好帖
民.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绿珊瑚' 的评论 : 一个社会最可怕的事,就是清明的人,都‘隐居‘了。好在俺是民工,一直处在社会最底层,不想隐,也没人在意是否存在。
绿珊瑚 发表评论于
清醒的隐居者
民.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polebear' 的评论 : 欧洲很多国家都把自己文化保护的很好,很值得过来看看的。

以前在国内没想过文化的含义。出了国,看到这些被民间保护得很好的点点滴滴,才意识中国人自己毁掉的东西太多了!!!

在文化上崇洋,无疑意味着自卑。如果落实在行动上,也必然失去了自己。现在回头看自己的国家,真是挺遗憾的!
polebear 发表评论于
英国真是有文化,什么时候去住几个月,慢慢走走看看体会体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