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和心灵中国好:跟VV君说中式思维的特点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首先,最重要的,之一,就是点到即止,不刨根问底,没完没了嘻嘻

哈哈哈,一半是玩笑,另一半是认真的。中式思维向上归宗的倾向不是机械的僵化的,而是动态的。凡有名言,都可以寻到本体。以人而论,本体就是天道。人从来就不是独立于天道的,天道是人的本源,却不是人的认知对象。人的认知越多越细,就离天道越“远”。所以,汉语思维,从来也不打算在人的逻辑推论中找到神马真理。真理就在举手抬足吃喝拉撒之中,能认识不需多说;不认识说多无益。

所以,汉语对真理的严肃探求,基本上都不搞长篇大论,不追求体系严密与完整嘻嘻

呵呵,不过,这不等于没有逻辑。比如老子孟子庄子,如果能明白他们说的是什么就会发现,它们的思想在逻辑上相当严密。比如孟子说人性善,就把什么是人性,善是怎么定义的,平常所说的恶为什么不是人性,人性与天命的关系等等说得特别清楚,特别圆融。但孟子不像亚里士多德那样长篇大论按逻辑讲道理。

中国人点到即止不求圆满并不是因为谦虚,而是因为这样做死板沉重不自在。西方正统哲学家,苏格拉底以后,多数走死板路线,越走越局促越狭隘越沉重无聊。今天中国人喜欢吹捧康德黑格尔萨特维特根斯坦,其实并不是从智慧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的。也就是说,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哲学高明,而是因为西方体系的物质成果先进。要了解这个体系,当然也要了解这个体系的哲学。

俺认为南怀瑾说的一句话有道理:西方的生理学其实是死理学,把人体都像机器一样分析,研究。其实,不但生理学如此,亚里士多德以后,西方的学问主流基本都是这样。

这样的好处是物质世界的关系与规律看得清楚,利用的效率高。坏处就是累,空虚,茫然。

中国的学问呢,对多数人来说,不能促进物质进步,精神上也参不透,所以一无是处。但对于能参透的那一部分人,就是充实快乐自在。因为人并不是独立的,人也不是主宰,终极的主宰又必定是最纯粹最真实的,人还有什么理由担心害怕忧愁恐惧呢?

这样说,又有人会说:人家西方的哲学家科学家大富豪们,难道不快乐不自在不充实?我看他们才是实实在在的快乐充实,中国的不过是虚无缥缈的穷自嗨罢了。

呵呵,如果细说,就又要扯到快乐充实的定义与实际体会的考察上去了。

但这又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俺的论点,就是中西体系不同,思维原理不同,因此产生快乐的机制不同。而这些人的论点,则是东西没有什么不同,西方的就是最好的最先进的。

如果有一点儿讨论的可能,那么应该是对生命本身的认知。走西方科学或者哲学的路,人是不可能了解自己的生命的。比如,人可以有非常丰富细致的关于生命的生物学化学知识,但是这些都不过是头脑中的信号。头脑本身,又是一个知识符号。人的身心见闻,要么是符号要么是信号,那么信号赖以存在的生命到底是什么?信号能影响信号赖以存在的非信号形式的生命吗?

汉语思维也不见得就能明白。但是假如语言有个势,这个势推动思维的话,汉语是向符号的载体处推,而西方语言则是向符号之间的联系与规律上推。

在这个意义上,西文追求的其实是符号性物性,汉语追求的才是人性与灵性。

符号性与物性当然也能带来成就感与快感,这些也可以命名为人性,灵性。但在本质上,依然是依赖形式的、物化的。汉语的,天然就要超越形式,超越物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