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人生(185)市民与市长系列之二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闲话人生(185)市民与市长系列之二

          吴官正市长给实验班师生回信了

1984年7 月28日清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节目时间。播音员洪亮的声音传出了一则消息:“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初二(2)班学生王江的一篇课外练笔文《假如我是武汉市的市长》,受到武汉市市长吴官正同志的热情赞扬……”

那一年的华师一附中初二(2)班,是湖北省教研室确定的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从1982年9月1日开始,进行为期六年的教材改革实验。初中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的语文分编型教材《阅读》和《作文·汉语》(1986年修订后为《写作》),内容比普通班的综合型教材《语文》多几倍。人教社规定实验班教学课时与普通班一样,每周六课时,严格规定实验班不得随意增加课时,而且每周必须四课时上《阅读》课,两课时上《写作》课,两周为一个单元教学时间。学生第一周写一篇课内作文,第二周就在老师的指导下互相评改作文;还要求学生坚持每周写二三篇课外练笔文,不限字数、不限内容,但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我要学生记住“我手写我心中言,真情实感动人颜!”这是三年写作整体训练第一步,规划是“爱写·多写·会写”。《写作》教材中,每学期还安排有“说话训练”,我们的整体规划是《敢说·多说·会说》,以此为题的教学论文,参加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四次年会,被选入《语文教学改革新成果选粹》(广东教育出版社)。

《阅读》内容多,课时少,必须改革教法,要求学生改变学法。一定要按照“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小结”五步学习法,特别强调这五步的顺序不能颠倒,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特别强调每天预习课文一定要做好“预习提问”,而且至少要提出三个问题,只要有一个问题问得好,就给100分。为此,开学第一课讲了毛主席的“共产党员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讲了“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还要求学生把陶行知的“提问诗”背下来:“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苯;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教育文选》第307页)这是三年阅读训练的第一步,规划是“敢问·多问·会问”。

改革教学法的整体规划是三敢三爱:

“敢想·多想·会想”;

“敢问·多问·会问”;

“敢说·多说·会说”。

“爱听·多听·会听”;

“爱读·多读·会读”;

“爱写·多写·会写”。

三敢三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是更新教学观念,实施“三多”、“三会”的心理基础。“三多”是语文教学“听、说、读、写、思、问”科学训练量和质的要求,是实施课堂教学启发式和探究式的重要手段,更是激发学生产生“开窍反应”,进行思维训练的法宝;而“三会”则是学法指导,是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和运用,也是“敢、爱、多”的必然结果。纵向六条线,横向三个台阶,形成语文教学科学体系,具有不同层次而构成的全方位结构。而语文教学又是一门艺术,它也应该有艺术规律,形成具有不同表现手法而组成的和谐统一富有魅力的形式。语文教学的内部结构和表现形式纵横交错形成网络。这个网络的中枢神经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是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语文实验班的学生就是这样锻造出来的。

王江是我们实验班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她写的是一篇自己命题构思的课外练笔文章,真可谓凡人小事!然而却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她的关注,正是语文实验班的教材教法改革之浪花,汇入八十年代的改革浪潮,才使她“心中不由萌发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挥笔写下了《假如我是武汉市的市长》这篇优秀课外练笔文。

我看完后,写下了如下批语:

    “很好!请复写两份,一份寄现任市长吴官正同志,一份寄《长江日报》。”

    当时已临近期末考试,学习比较紧张,王江只抄了一份给老师,原稿就在班上的“课外练笔园地”上张贴出来了。当我帮她寄稿时,附了一封给吴市长的短信,内容如下:

吴官正同志:

    您好!

    向您推荐一篇学生的课外练笔文章,这不是命题作文,从题目到内容都由学生自拟自找。当我这个语文老师读完这篇文章时,也“不由萌发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让市长来批改一下,可能更合适一些吧!

    市长工作之繁忙是可想而知的,不过.在公事之余花几分钟时间了解一下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志向,我想可能还是办得到的。

    孩子们的文章稚气十足,但二十年后的市长不就从他们之中产生么?请现任市长对二十年后的接班人说几句知心话也不失为一种教育方法。如果您确实无暇及此,也就不难为您了。

    祝

工作顺利   

                    学生王江的老师1984年6月8日

武汉市人民政府信访处工作人员收到王江的作文后,非常重视。他们于6月20日提出“拟办意见”:“建议请吴官正市长阅示。”

吴市长阅后作了如下批示:

    王江和王江的老师:

我认真地拜读了你们的文章和来信,深受感动,小王的思想和志气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为小王这样的好学生而高兴,为能培养出小王这样好学生的老师而自豪。

小王的意见也很好,我们将在工作中努力去办。

                              吴官正       七月七日

王江的《假如我是武汉市的市长》全文如下:   

    目前,全国上下迈上了改革的征途,武汉这座全国的中心城市更应该走在改革的前列。而中央领导同志在视察武汉时,指出武汉市改革的步伐还迈得不快,改革还没有取得大的成就。的确,纵观武汉市确实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闻名全国的睛川大厦到如今还未投入使用。一所小学在原教学楼上加盖一层楼,整整加了一年多时间,直到现在,学生们每天还只能上半天学,这样怎么能提高教学质量呢?全国著名的风景区——东湖的湖面上浮现的渣滓已是屡见不鲜。难怪有些到武汉来的外地同志说:“武汉太差了,文艺、体育上不去,市容又脏!”看着、听着这一切,对于一个生在武汉、长在武汉的中学生来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心中不由萌发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假如我是武汉市的市长,我要为武汉人民做些什么呢?

    假如我是武汉市的市长,首先就要让武汉市的市容大变样。目前武汉市的每条街道上都有树木,但还要建一些象大东门饭店旁边那样的花坛和一些街心花坛。从幼儿园和小学的小朋友开始进行公共卫生教育,让他们去宣传讲卫生的好处,去监督大人们,做到人人讲卫生。另外,许多街道旁边的果皮箱和痰盂太脏,应和环卫部门商量派专人清理。还要组织一些退休的老工人、干部,组成清洁卫生检查队,到工厂、学校、商店、街道检查卫生,并把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作为全市卫生突击日,人人动手打扫卫生,使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把我市建设得更美丽。

经济是一个城市的命脉,目前武汉市经济战线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亏损在万元以上的厂家还不少。如果我是市长,我就亲自到这些工厂去改组原领导班子,动员一些有知识、有能力的技术人员自荐,然后由全厂工人民主选举厂长,并和这些厂长签定合同,让他们在限期内改变全厂的面貌。

建筑业的问题是很严重的,主要表现在工作效率极低,办事拖拖沓沓,几年才能完成一项工程,而深圳却能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建起十几层楼高的大厦。应该打破武汉市建筑行业的“大锅饭”,组织郊县的剩余劳力进城,发挥他们的才干,与他们签定合同,竣工后按质量标准验收。让他们与市内一些建筑单位竞争,使之在竞争中求生存。

改革高等学校的办学制度也是一个势在必行的问题,我认为武汉市要学深圳的办学经验,改助学金为奖学金,实行勤工俭学制,让学生走向社会,到社会这个大学校里学习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总之,假如我是武汉市的市长,我要让武汉大变样,让武汉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假如我是武汉市的市长》一文,以其新颖的命题,朴实的文字,大胆的设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小市长”王江诞生在改革热潮之中。

7月25日《武汉青年报》首先以头版头条刊载了王江的课外练笔文和吴官正市长的复信,接着《长江日报》、《文汇报》》、《文摘周报》、《羊城晚报》相继摘要转载了这个消息。

    还有全国各地许多读者来信,对王江同学的大胆设想表示赞赏。一篇课外练笔文章,引起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响,这充分反映了伟大的社会改革的时代气息。

    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女学生,小小少年,就如此关心社会,关心城市改革,大胆描绘改革的蓝图,提出一系列具体设想,思维敏捷而有深度,想象丰富而有针对性,锐气十足而又不乏稚气,实在令人欣喜。是她自己写的吗?不能怪有的同志提出这样的疑问,十年浩劫中“新闻”愚弄群众的事,哪一个成年人不是记忆犹新!

记者来了,突然采访。她腼腆地一笑,文静的脸上露出两个小酒涡儿,单纯,天真,就是个孩子。是她写的吗?记者提问了,这可不比考试,有教材、有时间复习,这比英语口试还要突然得多。她静静地坐着,睁大两眼望着记者,聚精会神,边听边想。该她回答了,侃侃而谈,有条有理,有问必答。思维敏捷,显示出比较宽的知识面。

王江后来又写了一篇练笔文《我不过把“假如……”写在纸上了》:

我的一篇课外练笔文《假如我是武汉市的市长》在报刊上发表后,许多人都惊讶我有这么大的胆量,因为我只是一个初中生,而且还是个女孩子,听了这些话,我开始有些害怕,可仔细一想,也没有什么。

我只不过把“假如……”写在了纸上。

“假如”这个词,在我们这个语文实验班里经常听到。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上课就常讲:“我向来提倡大胆的、有针对性的发言。八十年代的中学生要有雄辩的口才,说不定我们中间的哪一位将来就是我国常驻联合国的代表。”你瞧,这“说不定”不就是一个大胆的“假如”吗?同学中的“假如……”就更多了:“如果我当了华师一附中的校长啊,我就……”、“假如我是一个厂长,一上任我就……”,你也许感到我们班的同学都很“狂”,其实更“狂”的还在后头,“假如我是国务院的总理……”、“假如我是常驻联合国的代表……”,甚至“假如我是联合国的秘书长……”。你瞧!同学们真是雄心勃勃呢!

一个个“假如……”整天绕着我转,使我遇事常想个“假如……”。从报纸上看到审理一个案子,我便想“假如我是一个法官……”,到医院看到医生给病人看病,我就想“假如我是一个大夫……”,看到武汉是的市容环境,我就想“假如我是环卫局的局长……”,看到东湖的污染严重,我便想“假如我是环境保护所的所长……”。这一个个“假如……”便天天在我脑子里打转。后来我想:一个人不可能有三头六臂,什么小事都管呀,要管就抓大事,抓总的。于是,我又想“假如我是武汉市的市长,这一件件事,我都可以管。”

这个“假如……”总闷在心里可不大好受,于是,我把它写了出来,其实,我只不过写出了我和同学们的心里话。我们都生在武汉,长在武汉,天天喝长江的水,又有谁不希望武汉变得更美丽。更繁荣呢?文章写出后,没想到送到吴官正市长的手上了,他看了很高兴,还给我和老师回了信。他说我的建议很好,他们将在工作中努力去办。如果说这个“假如……”对市长的工作有所参考的话,我倒真希望吴官正市长抽时间到我们同学中来,听听那一个又一个的“假如……”,我想那对他的启发将会更大。

王江的《假如我是武汉市的市长》公开发表后,上海市著名的语言学家、社会学者罗竹风高度评价说:“文章本身层次分明,通畅明朗,不亏是一篇带有理论色彩的论述文。”

这篇议论文,后来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分编型实验教材高中《写作》第一册,供王江和她的初中语文实验班的同学们读高一时,学习写议论文的优秀习作范文。

华师一附中初中语文实验班的师生收到吴官正市长的复信后,备受鼓舞,齐心协力,取得了初中教材改革实验的丰硕成果。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刘国正先生和该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长张定远先生,于1985年6月3日,特地来参加了学生的语文实验汇报会,张所长最后鼓励学生:“你们实验取得的成果,我们听了之后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同学们提出的修改教材的建议和意见,你们很会说话,说得很得体,有的同学还有点风度。希望你们继续练好说话,要练到出口成章。……”

华师一附中初中语文实验班的师生,没有辜负家长和校长的期待,没有辜负吴官正市长的“感动”和信任!

李培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huntianle' 的评论 : 谢谢!
李培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寒墨' 的评论 : 谢谢!
chuntianle 发表评论于
赞,很棒。
寒墨 发表评论于
名师出高徒。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