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答体、性、相、用就教孔雀羽平等性诸师兄

奉题后检点自己心中那点对佛学义理的浅见,似乎有了一点答案,却又不免惶恐。索性放下,海查滥索一番,然后回归, 交上答卷,心中最大的期待是不至于过于偏题甚或南辕北辙而已。 

言归正传,入题,且以水为例,

天下众水之根本是水分子, 此其不可变不能变者,是为水之”体“。

水可以随境而化形, 此即水之“性”。 

遇热蒸汽,遇冷为冰, 常温为液,此水之“相”。

江、海、云、雨、冰、雪,此水之“用”。

 

喻之凡夫,则阿赖耶识为凡夫的根本“体“,此识不属于任何被知可知的范畴, 故无善恶无是非无古今无生死可言。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这些名相,皆属强名,譬如指月那根手指而已,众生的根本”体“不是可以命名的任何东西, 但却是化生凡夫 世界的根本因。

第八识以执藏流注”性“,执藏流注而生生灭心,是为第七末那识,末那识内执八识为自内我, 外执六识而生分别,故为知善恶、是非、古今、生死的凡夫之”性“。

善恶留形,积因成果,各呈不同的形质, 是为凡夫之  ”相“。

行善行恶,纷争是非, 造作因果,是为”凡夫体性”之  ”用”

 

xxxxxx

问题:

 如何转识成智,脱此凡夫心性,而得生死解脱。显然,一切善行皆红尘因果边事。无清静心不能得平等智,凡夫也只能从5、6识修行方有下手处。但如何下手?

 

 

附文:

https://www.sohu.com/a/246776621_464088

什么是体、性、用、相? 

体性用相是事实的因果逻辑,是一切万法的因果规律,是绝对逻辑法。

体性用相的体是本体的意涵,体性用相的性是性能的意涵,体性用相的用是作用的意涵,体性用相的相是状态的意涵

例如:

杯子的体是杯体,杯子的性能是能装,杯子的作用是装水,杯子装水之后会呈现一个状态。

状态会随着时间的变异刹那变异。装水叫水杯,装茶叫茶杯,装油叫油杯,装了油画原料叫色杯,装泥土可以种花叫花盆,拿去刮痧叫刮痧器,打破可以用来割东西,.....

每一种用法都必然需要杯体的本性支持,如果杯体是纸做的,其体性用相必然变异成另外有一套逻辑关系。

综上所述:

每个状态必然对应一个作用,

每个作用必然对应一个性能,

不管状态如何变异、作用相对状态是不变的。

不管有多少种作用、性能相对作用是一一对应的。

一切性用相都必然有一个不变的体决定的。

体性用是一致而绝对的不变异,唯一变异而不能稳定的就是相。

体是唯一执持性用相的本,这个本体一旦变异,其执持的性用相必然变异。

体性用相的体分为两种,一种叫真本体,一种叫假本体,真本体是无相的本质,是一切万法的根源,假本体是有相的本源,是每个现实的原因。所谓真就是本来如此,所谓假就是暂时如此,上面举的例子就是假本体,杯子的体性用相是暂时存在的,不会像真本体一样永恒存在。

其实真本体就是心,佛法因心体有不可坏灭的体性而用金刚来比喻。整部金刚经都是从不同维度描述心体特性的大乘经典,心经的描述简单直接而非常直白。

明朝王阳明先生创立的心学有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其中的意涵分别是:心的本体是无善无恶的,心的性能是知善知恶的,心的作用是追善追恶的,心的修行是为善去恶的。

心的状态就是我们能感知的人性。因为阳明先生了知人性,具有换位思考的知己知彼的心力,自然知道别人会如何言行举止一举一动,用于打仗就知道对方将领会如何排兵布阵,

用于治理就知道民众会在意什么不在意什么,用于布道就知道学生心里如何思慧如何纠结,

用于沟通就知道受众对象会如何情绪波动。用于修行就知道自己的起心动念而一一修正。

 

乔布斯用于产品设计,诸葛亮用于唱空城计,孔子用于教书育人,老子用于撰写道德经,一切圣贤皆有通达事实的悟性而悟道成功的心通之人,把体验通达的真实用了不同的语言文字告知后世学人,只是唯一遗憾的是,没有留下练习心法提高心力实现悟道的训练方法和教练技术。留下了大量的哲理和事实规律的描述,为后世学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总结:

1、体性用相是绝对法

2、心是真本体

3、心通必能具有知己知彼的能力

4、心力训练是提高悟性的捷径

5、心学之所以实用是因为具足了换位思考的能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