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三个分析思路 TAM, TA, PA
牛经沧海
12/28/2021
TAM(潜在市场分析法)没有一个自洽的止损准则
【TAM例子】一台EV卖5万,全世界现有15亿台汽车。假设未来某时80%车辆将是EV,某电车龙头占据20%市场份额,每5年换一台车,那么它的TAM就是
TAM: 15亿台x 80% x 20%/5 x5万/台 = 2.4万亿
按P/S=1估算,市值可达 2.4万亿
按P/S=2估算,市值可达 4.8万亿
据此在加上各种修正系数,现金收支折现法,各种灵敏分析,一个目标价就出来了。
1993年9月24日,咬牙挤出一万在Fidelity开了人生第一个证券账户。Fidelity每个月会寄来一份有SP提供的市场分析,属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由宏观至微观的FA分析思路,重视大盘蓝筹的平衡布局。这套FA对我这样的业余投资人实在太难操作。有一段时间我每天6点到就勤都在Bloomberg终端上阅读各种分析报告,学到不少见解,但对操作并无帮助。
1998至99年受到摩根斯坦利分析师Mary Meeker的影响,开始使用TAM分析思路。事实上TAM(Total Addressable Market)对业余投资人更容易操作。找个赛道,再找龙头,然后抱紧她、他,回撤加仓。我使用这个方法效果最好。抓到过AOL, ARBA, JDSU, HGSI, AMZN,BIDU, FB, NVDA,五粮液,用友 等。
吐槽来了。这个方法其实就是毛估估,所以手无寸铁的散户容易理解,可以无障碍上手。毛估估的主观性太强。各种假设会不会改变?会不会有新的技术出现?单价会不会下来?毛利率会不会大幅下降?
没有一个自洽的止损准则。要么是一直拿住,跟着坐观光电梯。很多股票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要么是见好就收,结果错过真正的大牛票,如AMZN, NVDA便是。
TA指标往往相互矛盾
比起FA, TA简单易用,小学文化就是over qualified。如今油管上特别敢说的,铁口直段的受到追捧,专业分析师出身的UP主反而无人问津。
TA本身从动能,趋势,均线,周期, 缺口, 烛线等角度入手,主要是通过观察过去的运动轨迹来推断未来走势。它有一些直观道理,但没有理论支持,也不存在技术。
TA的最大问题是很多技术指标相互矛盾,使用者往往无所适从。比如按均线,究竟是以50段,还是60段为准?破了50段均线但未破60段均线要不要止损?以日内计还是closing计?以closing计下一日跳空怎么办?比如同样是RSI, 究竟是超卖可买,还是弱势回避?比如背离,究竟多久可算反转?
PA指标不能规避重大损失
就博弈而论,PA要比FA(含TAM),TA(有些TA指标与PA交叉)更有意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就个人体验来说,PA对于买入确有不错的参考意义。巴菲特说别人恐慌我贪婪。不过,
- PA不易量化。比如常用的VIX,究竟以20还是30作为买入点?或是以日涨30%为依据?为什么?
- PA指标不能规避重大损失。2020年2月VIX一度达到40以上,偏离4个标准差,似乎是几年一遇的买入点。我加杠杆上,然后VIX飙过80,灰飞烟灭。
- PA指标对卖出指导意义不大。市场的恐惧的时间窗口小,PA有些帮助,但其它时间都属于贪婪,很难看到时间点。Michael Burry 当年看到次贷危机,拉了一个fund,可惜没有挨到泡沫破灭,投资人都撤了。John Paulson听说后深以为然,拉了一个fund, 挨了18个月终于一战成神,最多的时候一天浮赢40亿。说明卖出时机很难把握。
沧海分享真实完整交易,遵循FINRA规定,不荐股,不建群,不带学员,不作任何投资建议,不承担任何投资责任,敬希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