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玉玲姊妹

纪念玉玲姊妹

 

清早,我和太太出去散步。我们住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教堂山,一个林荫中的小城市。这里秋意正浓,晨风阵阵,金黄色的树叶纷纷落下,掩映于青山翠柏之间,在朝阳中飞舞,随风沙沙作响,这是岁月的声音。

“唉---”我长长地叹息,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是呀,”太太说:“一个关心和爱护我们的人走了。”

眼泪流了出来,我不想在太太面前表现得太脆弱,而且也说不出话来,只得又“唉”了一声。

“唉---”太太也叹息了一声,带着鼻音说:“许姊妹肯定不希望我们这样。”

“是,”我应和了一声,说道:“我们应该好好生活,力所能及地去关心和爱护别人,就像许姊妹那样。”

“是的,”太太说:“我想她肯定还希望我们过好教会生活,好好爱主。”

的确如此,在许姊妹进入重症监护室的前一天,我们还收到她在微信上传来的读经分享。我的印象里,许姊妹之前不太用微信,可近一两年来,她几乎每天都在我们两家的微信群里分享信息,也常常在朋友圈中传播福音。

我们一家与许姊妹和黄弟兄相识也是因为福音的缘故。2005年4月,我从美国访问学习期满后,返回北京。感谢神的带领,我在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蒙恩受洗,进入神的家庭。为了安排我在北京的教会生活,在加州的张平弟兄专程来到北京,介绍我认识了黄弟兄和许姊妹一家。黄弟兄利用自己公司的空间为弟兄姊妹们提供了一个聚会的场所。黄弟兄带领聚会,许姊妹从旁协助。经张平弟兄引见,我带着当时还是女朋友的太太和黄弟兄、许姊妹一家吃了顿饭,算是认识了。

之后,每个周末黄弟兄都发手机短信邀请我和太太参加聚会。那时候,我正在忙着写毕业论文,天天熬夜,早晨起不来,所以次次都失约了。我不去聚会,黄弟兄就提出来我们的住处访问。说实话,当时真的很忙,所以我谢绝了。即便如此,黄弟兄依然不断发信邀请我们。神的恩典真的很奇妙,有一天晚上,我跟太太说:“我们还是去一次聚会吧,否则就太失礼了。”太太欣然应允了,虽然她和黄弟兄和许姊妹只有一面之缘,但对他们的印象非常好。

第二天,我们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从海淀到了朝阳。几经打听,我们才找到了黄弟兄公司所在的写字楼。当我们推门而入的时候,聚会已经开始了。见我们到来,黄弟兄和许姊妹热情地招呼我们入座。相互介绍后,我们很快和聚会中的弟兄姊妹熟络起来,陌生的感觉转瞬就消失了。聚会中,弟兄姊妹们祷读经节,申言分享,形式活泼生动,内容丰富多彩。黄弟兄在聚会中发言时,许姊妹都抬眼凝视。从她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温柔贤淑。这是琴瑟和鸣的夫妻相处之道最好的见证,我和太太既羡慕,又敬佩。

黄弟兄带领下的聚会康壮有活力,生活中他和许姊妹更是对弟兄姊妹照顾有加。交往多了,我和太太就越发敬重他们。在我们的眼中,他们不但是属灵的师长,更是我们生活中的榜样。当我们遇到各样问题的时候,常说地一句话就是“如果黄弟兄和许姊妹在这里,他们会怎么做”。从2005年到现在,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的人中就包括黄弟兄和许姊妹。福音于他们二人,不只是由嘴里说出来的,而更多的则是做出来的,活出来的。

在生活中,我们从黄弟兄和许姊妹看到了神性的光辉。相识的时候,我是个桀骜不驯的年轻人,自视甚高,心中满是自己的长处,眼睛都是别人的短处,很少会真心敬佩别人。感谢主的带领,让我有幸遇到了黄弟兄和许姊妹,从而有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体会。读书多年,所谓的美德,对我来说,多是课本中空洞的说教。与黄弟兄和许姊妹相识后,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常触动我,让我得以从生活中见证和学习美德。所谓“活基督”,应该就是他们这个样子吧。

黄弟兄带领教会生活,他有如清晨的日光,指引我们行路的方向;许姊妹陪在他身边,细致入微地服侍聚会,照顾弟兄姊妹,有如和风细雨般抚慰人心。我本是一个行事乖张的人,和他们相处多了,也学会了宽容和接纳,甚至照顾别人。不光我自己,我的太太也非常敬重黄弟兄和许姊妹,喜欢和他们交往,接受福音的光照。参加了几次小排聚会后,许姊妹说:“刘燕姊妹,你可以受浸归入主了!”“好的!”太太高兴地答应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回想起来,我太太接受福音的过程,很像一首唐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许姊妹就是福音的“春雨”,既轻轻柔柔,又坚定持续。春风化雨,福音的种子发芽成长,我们一家都成了神家中的子女,得享神的恩典。

黄弟兄和许姊妹多次照顾我们,对他们可能都是一些小事儿,然而对我们来说却意义深远。2006年三月,我和太太在北京登记结婚。太太为人柔和,凡事都顺着我,因为我不喜欢婚宴的嘈杂,所以我们不打算举办任何的仪式。领证的当天,黄弟兄邀请我们到家里,许姊妹操办了家宴,为我们庆祝。黄弟兄和许姊妹,也就成了我们的证婚人。现在回想起来,他们夫妇就像我们的兄嫂一样,请他们做证婚人,实在最为合适了。那一场家宴,对于他们可能就是一次普通的接待;对我们而言,却是成婚的见证聚会。家宴之后,我们合影留念,照片我们保存至今,每每回顾,都十分感念黄弟兄和许姊妹对我们的照顾。当然了,黄弟兄和许姊妹照顾我们不止这一件事,他们照顾的人,更不止我们这一家。相信很多人和我们一样,因为被他们照顾,也学会了照顾别人。

仔细数算,我在北京与黄弟兄和许姊妹来往的时间并不算长,前前后后加起来,应该还不足一年。人生的经历真的很奇妙,有的人相见不相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邻居或者同事,充其量只能算熟人,连朋友都谈不上;还有的人,短暂的相交,就能产生一辈子的情分。2006年8月,我再次赴美留学,太太暂时留在北京工作。出发前,黄弟兄和许姊妹设宴给我送行,临别切切叮嘱,到了美国我要今早融入当地的教会生活,凡事都要放眼当下,不要用以往教会生活的标准来判断将来教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些话当时我还不太懂,后来才逐渐明白。出发当天,黄弟兄开车陪太太送我到机场,我们依依惜别。不足一年的交往,黄弟兄和许姊妹与我而言,已经不止是朋友,更如家人。

我赴美后,太太留在北京工作,继续跟随黄弟兄和许姊妹一同聚会,半年后才到美国和我团聚。当时,Skype通讯软件已经流行,我和太太自然时常联系,互报平安。黄弟兄也常常通过Skype分享信息,扶持我在美国参加教会生活。刚到美国,学业繁忙,Skype上传来的平安信息让我没有后顾之忧,从而专心学习,全力工作。直到太太来美国后,我才知道她在北京这半年出了健康问题,好在黄弟兄联系了同仁眼科医院的朋友,及时安排了手术,才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治疗和恢复期间,太太得益于许姊妹的悉心照顾和属灵喂养,虽然身体经历病痛,却在灵里十分地平安。

2006年一别到现在,我跟黄弟兄和许姊妹,再没有重聚过,然而他们却一直陪伴着我们。由于学业和工作的关系,我回国十分不便,所以一直留在美国。期间,太太几次回国探亲,路过北京时总会跟黄弟兄和许姊妹见上一面。后来,黄弟兄和许姊妹搬到了江苏,和他们相见也更不容易了。好在网络通信技术越来越发达,空间的距离并没有阻隔我们和黄弟兄和许姊妹交往。十几年来,我和太太也有了孩子,当了爸爸妈妈。黄弟兄和许姊妹,不但关注我们,也关心着我们孩子的成长。通过网络,我们也见证了子恩和子良,从小朋友长成小伙子,兄弟两个都进入南京大学,学有所成。每次和黄弟兄和许姊妹视频通话,都和以前一样的亲切,只是我们都比以前上了些年纪,难免有些感怀。

相识十几年,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的事情,莫过于许姊妹患病。听说许姊妹生病后,我和太太忧心忡忡,反倒是黄弟兄和许姊妹比我们镇定很多,甚至宽慰我们。许姊妹在台湾手术后,听说她恢复的不错,我们都深感欣慰,稍微宽心。因为工作的原因,太太回国的次数比过去多了,每次回去之前,我们都想为许姊妹带一些营养品回去。可黄弟兄和许姊妹,总是顾念我太太旅行的劳苦,通常都会婉拒。这让我们十分地过意不去,只能为许姊妹的健康祷告,也求神纪念黄弟兄的劳苦。

在我们的印象里,患病并没有影响许姊妹对神的追求。虽然不在一起聚会,微信的普及也让我们可以方便及时地了解黄弟兄和许姊妹的生活动态。听说许姊妹在台湾参加壮年班学习,我们在YouTube上找到了她那一级的毕业录像,看到了许姊妹参加社区服侍的剪影。见她气色不错,我和太太都很兴奋,特意截屏留念。

近几年来,许姊妹的病情反复,让我们很担心。每看到她在微信朋友圈里时常分享经节和信息,我和太太总是自我宽慰说,许姊妹的状况还不错。黄弟兄许姊妹和我们一家有一个微信的群组,收看许姊妹发送的经节和信息,是我和太太每天生活的一个要务。许姊妹的传来的消息,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属灵的教导,更是平安的问候。看到她的消息,我们就知道她还安好。

在美国东部时间2021年11月12日下午6点34分,北京时间早晨11月13日早晨7点34分,我们收到了许姊妹发送的最后一条微信福音信息,其中的晨祷经节为耶利米书15章16节:“耶和华万军之神阿,我得着你的言语,就当食物吃了;你的言语成了我心中的欢喜快乐;因为我是称为你名下的人。”第二天,也就是美东时间11月13日,晚上8:51分,黄弟兄传来微信消息,说玉玲姊妹病重,送加护病房抢救。许姊妹的病情发展,我和太太一直都在关注。说实话,她病重的消息,我们是有心理准备的。但这一天真的到来时,我和太太仍不禁流泪,对她的离去十分不舍。

“就跟亲人去世了一样。”太太含着眼泪说。的确如此,多年来我们一直像兄嫂一样敬重黄弟兄和许姊妹。我们对他们的情感,和家人没什么两样。“许姊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平复了一下心情,我问太太。“她是一个顺从的人,”太太想了一下说:“这么多年,她一直都陪在黄弟兄的身边,凡事都以弟兄为头,一起配搭服侍。她顺从自己的弟兄,也就是在顺从神。”太太说得有道理,在我的印象里,许姊妹永远都是黄弟兄身后的人,勤恳地支持弟兄的工作。“那你觉得许姊妹是个什么样的人?”太太问我。

许姊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她是个好妻子,好母亲。记得黄弟兄曾经这样分享,他曾经向神求这样的一个姊妹:第一,要大眼睛;第二,要会做饭。黄弟兄笑谈,自己的眼睛小,所以一定要找一个大眼睛的姊妹,这样有了小孩才能平衡一下。至于会做饭,是因为黄弟兄计划成家后,要时常请年轻的弟兄姊妹来家里吃饭。神的祝福是信实的。许姊妹真的长着一双大眼睛,人长得漂亮,而且非常的贤惠,煮饭做菜都是一把好手。她在事业上辅佐黄弟兄,在家庭里两个人一起培养了子恩和子良两个小弟兄。我们在一起聚会的时候,子恩和子良还都是小孩子,可是他们待人接物之间,处处显出良好的家风,这自然得益于母亲的言传身教。

除了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许姊妹更是一个令人敬重的基督徒,一个耶和华名下的人。如果可以在基督徒三个字前加上几个修饰语,我想用“谦卑”、“温柔”、“细致”和“甜美”四个形容词来形容许姊妹。姊妹是一个谦卑的人,她在真理前面谦卑,在丈夫面前谦卑,在弟兄姊妹和福音朋友之前,仍然谦卑。黄弟兄服侍教会多年,在弟兄姊妹中威信很高,许姊妹和他一起读经聚会多年,真理装备自然很多。请原谅我说话世俗,在教会生活中,我从来没有看到许姊妹有“师母”的派头和行事风格,无论是为主申言,还是服侍事工,都非常谦卑,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许姊妹言语温和,性情柔和,教会生活中我们都愿意接近她;她对弟兄姊妹的照顾,细致入微,非常温暖。许姊妹也是一个甜美的基督徒。从她身上,我们总是能看到她对弟兄姊妹流露出的爱,时时彰显神大爱的荣美。

许姊妹走后,我们时常为此流泪。太太说:“许姊妹肯定不希望我们这样。”她说得对,多年来许姊妹和黄弟兄一起,在属灵的道路上不断喂养我们,她对我们肯定是抱有期望的。如今我们也人到中年,的确过了仰仗别人扶持的年纪。自2006年北京一别,我们在美国打拼至今,期间生活也有过诸般不易,教会生活过得颠沛流离,而今生活逐渐安稳下来,的确该多思考一点儿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了。过好教会生活,这必然是许姊妹对我们的期望。

这些天,我一直想着怎样纪念许姊妹,除了写这篇文章,还能做点儿什么?适逢美国的感恩节,由于疫情的缘故,我们家本不打算参加小排弟兄姊妹操办的聚餐。承办爱宴的那家姊妹,在微信群里求助烤火鸡,迟迟没有人回应。烤火鸡是感恩节的大菜,做起来费时费力,还有不小的失败风险。“今年的火鸡我们来烤?”我问太太。她爽快地答应了,并说:“我们再多烤一只吧,可以分给学生和单身的同事。”火鸡太大,只能一只一只地烤,每一只都需要5个小时左右,两只烤下来 ,我和太太忙了一夜。第二天上午,再用苹果木屑烟熏一下,火鸡才算出炉。烤火鸡受到了弟兄姊妹和太太学生以及同事的好评,我们很高兴,一方面的为烤火鸡的成功,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照顾了别人。把许姊妹传递给我们的爱,再去传递给别人,扩散开去,这也是我们纪念她的一种方式。

罗马书14章8节:“我们若活着,是向主活;若死了,是向主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借着许姊妹,我们学习了怎样才是“主的人”。在安息主怀之前,许姊妹已经为立下了标杆,指引我们继续前行,向主而活。求主保守我们的许玉玲姊妹在安息中享受神的荣耀,也求主继续加力给我们,让我们行走在世上的道路时,也向着属灵的标杆奔跑!

青白丹城 发表评论于
謝謝分享。許姐妹現在在好的無比的地方。
tobyd_妈妈07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玉玲姐妹在神那里了!
Yangtsz 发表评论于
谢谢你的分享。
安大略faraway 发表评论于
感谢分享,我们也在北京的家庭教会呆过。愿神祝福你们!
Yazai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感人的许姐妹!感人的记念方式!愿神的爱借着祂爱的人传给缺爱的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